“我不觉得他说的有错啊。挺好的,你就这么写吧。”
“陛下您再想想呗。”
“不想,就这样了。”
李渊一番刚硬的表态,把士林中有些腐儒彻底给惹火了。一时之间,长安的言官们就像发了疯似的,先是硬刚李渊,然后又把火撒向罗彦。
这下子,罗彦终于被拖到了油锅里。
原本这些言官和腐儒们都想着,罗彦只不过是刚从进士科上来的一个九品芝麻官,弄死他还不是随随便便。但是谁想到,就在有人把罗彦一纸折子弹劾了之后,秦王府势力突然间出手了。
首先是李世民亲手写的奏折,专门就罗彦写的诗向李渊表示感慨。慨叹自己在沙场出生入死,没想到人还没死,这骂名就先出来了。前线多少将士,听了长安有人居然说自己水淹刘黑闼部有失仁义,都有些心酸委屈。
李渊一看慌了,这些言官这么高,前线要是军心涣散,这还了得,一怒之下差点把李世民的折子扔到那些言官脸上。
随后就是陆德明,公然把《权书》那篇短小精悍的《自序》拿出来在国子监显摆。
这下子,罗彦算是站稳脚跟了。
但是反击仍在继续。随着陆德明表态,一些看到事情本质的儒家名士也纷纷给罗彦撑腰。毕竟,罗彦也说了,仁义乃是道,兵事乃是术,隐隐还有抬高儒家的意思。大唐开国基本上都是武将的舞台,治政才是士子们的拿手好戏。但是,如果儒家士子能够知兵,那么以后立德立言立功不都可以了么。
如果光是这样也就算了。但是这些言官和腐儒们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一股势力也开始力挺罗彦,那就是勋贵。
勋贵大多也是跟着李渊造反起家的,这些年哪个人没有掌过兵。这大大小小的战争也经历过不少,所以大唐开国这些人才能获得荣耀和家世。这会儿突然有人跳出来说这沙场征战有违仁义之道。当然,这也是随着大讨论的持续,有些人说话开始不长脑子乱说出来的。
这怎么行?自己出生入死才帮助大唐开国,这会儿好不容易形势稳定了,你们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就想着搞我们。这些勋贵也不傻,找来门客,帮忙写了请罪书,纷纷找李渊诉苦来了。
这家伙,弄得太极宫整天门庭若市。李渊想拒绝接见吧,怕这些勋贵心里难受,毕竟也是一起出生入死过。但是你要说接见,一个接着一个的,说来说去都是说那些言官怎么怎么地。
李渊火了,为了平息这些勋贵们的哀怨,直接罢免了几个跳的最凶的言官。至于理由,什么,这还需要理由?
最终这场争论就以闹剧的形式终结。作为始作俑者,罗彦倒是泰然自若呆在编修院喝喝茶看看书。到头来,就那几个言官成了牺牲品。通过这次事件,罗彦的大名开始在长安的上流圈子里挂上了号。因为这期间罗彦的靠山也暴露出来,确实是秦王府无疑,因此,在编修院的这些助手眼中,罗彦自然也成了不可轻易招惹的存在。
而随着这场闹剧的终结,众人期盼的田假也来临了。编修院对《艺文类聚》的编修工作,也正式通知在田假结束之后开始。
这倒是让罗彦发愁了。这田假究竟去干点什么,最近已经习惯了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的状态,一旦休假,这白天难免没有具体的安排,让罗彦心里空落落的。
第四十二章 在玄都观边听故事
这田假的第一天,罗彦起来读了一会儿书,就有人通报说他有朋友来访。
这把罗彦惊的不轻。自打周晋他们几个走后,罗彦在长安可就是算得上孤单到没朋友。这会儿突然冒出朋友来,这事儿就挺有意思了。满怀着好奇,罗彦准备亲自去迎接这所谓的朋友。
还好罗彦亲自到了陆府的门口迎接,不然今天可就非常尴尬了。
原来,来访者是崔颍、崔政、卢凌和一位陌生的年轻士子。相互介绍认识,原来这位陌生的士子也是大有来头,居然是博陵大房的嫡子,名字叫做崔琮。
这个崔琮倒是一位翩翩君子,浑身散发着儒雅的气息,和罗彦交谈的时候,让罗彦感觉很是舒服。
罗彦毕竟是寄居在陆德明家,崔颍几个人既然来了,那么也就不得不去拜见陆德明一番。进了陆府,罗彦就把几人引向陆德明的书房。
不是说陆府就没有剑客的地方。但是陆德明只要没事的时候,一般都在书房坐着看书。而且对于来访的文人,只要不是谈论公事,陆德明一般都会在书房见客。
对于崔颍几个的来访,陆德明也是非常高兴的。罗彦自打到了长安,基本上除了自己庐州的同窗,再也没有什么朋友。现在不声不响居然能有五姓七望的子弟做朋友,陆夫子还是挺欣慰的。
到了陆夫子的这个位置,基本上世家也就那样了。但是罗彦不一样,他还年轻,结交这些世家子弟,有时候还是有些助力的。
这几人跟陆德明见过礼之后,就说明了此番前来找罗彦的目的。
原来,几人是邀请罗彦一通前往长安城外的玄都观的。自打李唐尊老子为祖先之后,这全国各地的道观开始焕发生机,长安城外的玄都观,也是三年前才修建的,位置在城外一座山上。不过修建之前,玄都观的地址就有人种植了一些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