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太宗谓侍臣曰 文言文翻译 > 第17部分(第2页)

第17部分(第2页)

罗彦暗自吐槽,您不怕是因为没人敢动您这样的大儒,我就是个小卒子,人家那群二代熊孩子想玩我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看着罗彦哭丧着脸,陆德明也无奈的说:“我也就吓吓你,今日老夫收你做弟子,那些皮猴子巴结你还来不及,怎么会给你好看。我都想知道,你是怎么写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了。等这拜师礼结束了,把你的那几篇文稿抄一百遍,好好练练你的养气功夫。”

这下罗彦是彻底忧伤了,一百遍啊,这得抄多少天,还真是够能养气的。但是又不能反抗,罗彦只好应声答是。

拜师礼是从辰时初开始,执事者是一位罗彦不认识的老者。

作为儒生,自然尊的是孔子,所以拜师礼的第一项便是向孔子像施礼。拜师礼是在陆德明的书房里举行的,这孔子像其实也是从别的地方拿来暂用的。这时候还没有对孔子像神一样的崇拜。

等拜过孔子之后,第二项就是弟子向老师行礼。

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拜师礼的罗彦,好奇的感觉反而是更多一些。反正执事者说怎么做就怎么做,罗彦也不用过多地思考。剩下的心思就全部用来观察了。

今天前来观礼的除了以前见过的秦王府的几位,就只有两个人和这位执事者自己不认识了。想了也不是什么寂寂无名之辈。只能等到待会拜师礼结束陆夫子介绍了。

由于罗彦自由就是个孤儿,所以这第三项就由孔颖达来代表罗彦的家长宣读拜师帖了。在场的人耳朵都支棱着听这个呢。拜师帖写的内容,间接体现出作者的水平和心意。好在罗彦为了这个和赵老先生讨论了两三天呢,自然写的内容是让在场的这些人都点头不已。

接下来就是弟子献茶和老师赠送信物这两个环节。

其实这拜师礼就是走个程序,因此献茶和赠送信物这两个环节走的都很快。

值得一说的就是陆老夫子赠送的信物。

那是一本他批注过的《论语》。作为九经中唯一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陆德明送给罗彦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想让罗彦记住自己的话,为往圣继绝学。这话是陆德明赠送信物的时候当着众多的观礼者说的,自然不用罗彦去多思考其中的含义,只需要他去做就好了。

拜师礼就在执事者一声“礼成”中结束。

随后陆德明老夫子才开始向罗彦介绍他不认识的三位。

执事者是虞世南。罗彦有些幸福地想晕倒,虞世南是谁?唐初的大书法家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过,按理说这个时候虞世南不是早就加入秦王府了么,怎么前些时候没有见过。

似乎是看透了罗彦的疑问,陆德明笑道:“虞记室生性沉静寡欲,不是我等喜好热闹的。今日若非是我收弟子,怕是他也要窝在自己书房里。”

陆德明的解释并没有引起虞世南的反感,反而是赞同地笑笑:“还是陆兄知我。罗小友的文章我也是看过了,陆兄能收罗小友做弟子,也是好福气。”

这话说的陆德明一阵白眼:“合着还是我占了便宜。”

虞世南也不回话,只是不停地笑。

之后陆德明把罗彦拉到观礼的两个陌生人面前:“这位是颜师古,如今可是中书舍人,若非今日他也休沐,怕是我这面子也请不来。还有这位,高士廉,长孙王妃的舅舅。前几日刚刚代交趾太守投唐,被陛下任命为雍州治中。”

颜师古是谁罗彦通过脑子里的《唐书》也查了个大概,因此对于这位也是十分恭敬。至于高士廉,这可了不得,不用看书罗彦也知道这位。已然投唐就派到雍州,这可是李世民的地盘。由此可见李世民对这位有多信任了。于是乎也匆忙见个礼。

拜师礼之后,自然是少不了酒宴的。不过众人也不用去外边的酒楼,陆老夫子早就准备好了家宴。

上菜之后,简简单单吃了一点,众人就讨论起罗彦的文章。在座的除了颜师古没有明确投靠李世民之外,其他人可都是李世民的班底。这十八学士,今天一下子就来了七位。

首先提起罗彦文章的就是颜师古。

作为中书舍人,军国政务等重大诏令都是出自他手,因此每天跟李渊相处的时间自然很多。席间谈到李渊对于陆德明拿出来的那三篇文章赞不绝口的时候,陆德明得意地对颜师古说道:“好多人都在问那些文章是不是我写的,我也一再说明不是我写的。今日这作者就坐在席间,不妨猜猜到底是谁?”

这下颜师古来了兴致扫视众人一圈,他最后把视线钉在盖氏兄弟身上。

于志宁和李玄道虽然最有可能,但是凭着陆德明卖关子的这一下,自然就不可能了。剩下的孔颖达要是自己写的,何必要让陆德明来搞这么一出。至于虞世南和高士廉,这两个一个性格不是那种能弄出热闹的,另一个来长安也没几天,时间对不上。至于罗彦,颜师古压根没想。

那么剩下的就剩盖氏兄弟了。这两个人是从大儒,也博览群书,这两年来跟着秦王,见识也长了不少,恐怕就是这兄弟两个中的一个了。

看着颜师古把目光投到自己身上,盖氏兄弟一阵苦笑,然后主动开口:“要是说我兄弟两个写的,那你可就真的输了。我兄弟也想写,但是写不出来啊。想想自己读书多少年,只能说有幸看到这样的文章啊,便是连嫉妒的心思都没了。”

众人一阵哈哈大笑:“你等年轻就说这样的话,那我几个岂不是要羞愧至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