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太宗谓侍臣曰 文言文翻译 > 第43部分(第2页)

第43部分(第2页)

“兄长,小弟此来,带的东西不多,这两套书籍,是小勤和小籍两个孩子接下来要读的书。便是到了学堂,所学也脱离不了这十二本书。”

顿了顿,罗彦又说道:“我希望,两个孩子去学堂的书,是他们自己抄出来的。”看着冯常一脸讶异的表情,罗彦继续解释道:“我在长安这大半年,见过了很多富家子弟,坐拥无数书本,却连这最基本的《论语》都背不出来。这难道是因为他家境豪富所以就不好好学习了吗?其实不然,往往这些人的父母对于儿孙读书都管的特别严格,但是这些人因为书本得来的太过容易,就产生了懒惰的心理,今日不读书本依旧,明日不读书本依旧,日复一日,就把自己荒废了。”

看到冯常还是一脸的不解,罗彦继续解释:“我等长辈,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这是必须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不能让他们觉得读书就应该得到好处。不然,往后一旦没有了我等的支持,他们就会惫懒。何况,长安城每年成百上千的士子,中举者也是聊聊。读过书,让他们明道德知礼仪,这才是最重要的。”

听了罗彦的一番话,虽然说冯常心里边还是放不下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读书做官的念想,但是罗彦的建议还是听进去了。

让两个孩子把书本呆会自己的房间,罗彦这才跟冯常说起自己的事情:“兄长,此来,小弟还有意见事情要跟兄长交代清楚。”

“哦,你说?”冯常看罗彦的表情有些严肃,所以也没有多废话。

“此行之前,我已经辞官了。”不顾冯常惊讶的表情,罗彦继续说道:“如今我已经卷入夺嫡的漩涡之中,本来想着今年就把兄长接近长安生活,小弟虽只当了几个月的官,但是积蓄还是可以在长安买一处房子了。但是如今看来,局势动荡,一切还需要从长计议。”

“那你不会有性命之危吧?”冯常虽然不知道夺嫡的风险有多大,但是民间的传说中动辄生死难料的事情,冯常还是有印象的。最近的一个,隋炀帝的例子冯常可是知道的。

“没什么,说起来我也不过是一个小卒子,兄长尽管放心吧。只是到时候一旦失败,兄长最好做好背井离乡的准备。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小弟担心的就是这些地方官吏到时候为了讨好上官,给兄长找麻烦。”罗彦提前把最坏的结果告诉了冯常。

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李世民现在的状况倒是和史书上写的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罗彦这样的人都出现了,难保最后的结果不会改变。所以罗彦这也算是给自己的兄长留下后路。

最重要的几句说完,冯常知道事情有些大,所以也不再多说什么,两个人就这样静静坐着。

直到冯常的妻子把做好的菜端上来,气氛这才重新热闹起来。

叫来两个孩子,冯常的妻子一个人去了灶房吃饭,就留下罗彦他们四个。虽然罗彦想把冯常的妻子也留下来一起吃饭,但是毕竟习俗已经是这样了,罗彦也只好作罢。

冯常一家因为罗彦的到来拿出来不少好东西,风干的各种蔬菜和鱼,还有肉食,加起来总共有八个菜。就算是一些家境殷实的,在这个时候搞出来不同的八个菜,也是相当困难的。看着两个孩子眼睛直勾勾盯着桌上的有些盘子,罗彦就知道这是刻意给自己留着的东西,心底又是一阵感动。

示意冯常和两个孩子开吃,罗彦也端起饭碗,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虽说冯常的妻子不是什么大厨,做的菜也没有长安城里那些大酒楼的菜那么精致。但是山野之间的珍味,已经完全能够弥补这些缺憾。罗彦就着菜吃完一碗饭,也就是几句话的功夫。看着罗彦一点也没有挑剔自己家的饭菜,冯常心里也是一阵高兴。

那些当了官就忘了从前的人,冯常也不是没有见过。庐州城里有个小官,以前是小吏,现在混了个不入流的小官,鼻孔就朝天了。吃饭还专门在城里雇了个厨子,平日里见了以前的故人也是一副不认识的样子。

看到罗彦这样一点没变,冯常心里就特别的开心。

等罗彦快吃完两碗饭的时候,这会儿是终于饱了,所以放慢了吃饭的节奏,等着两个小家伙慢慢吃着自己喜欢的菜。终于在罗彦刚吃完的时候,两个小家伙放下碗,揉着鼓鼓的肚子,主动站起来收拾桌子。

眼见这会儿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罗彦就拿出了给冯常和他妻子的礼物。

给冯常的是一套玉器,实在是罗彦不知道送什么好了。至于冯常的妻子,罗彦则是弄了一套金银首饰。虽说这首饰人家不一定会戴出去,但是作为女子,哪个又不喜欢自己收藏几款收拾在家中自己欣赏呢。

同时给冯常的,还有二百两银子,这是罗彦从系统中兑换加上李渊的赏赐拿出来的一部分。想来让冯常舒舒服服过几年日子是可以的了,而且冯常也有些小聪明,拿出去做点小生意,估计还能细水长流。

第七十五章 庐州府学见故人

当天晚上罗彦是睡在两个小家伙的房间中的。而冯勤和冯籍两人则被自己的父母拉到他们的房中挤着睡下了。

第二天起来,罗彦准备去拜会一下庐州府学的夫子和同窗。

其实在罗彦的记忆里也就寥寥几人能够回想起来,所以这次罗彦带的礼物就简单多了,无非是自己平常抄写的几本书,这都是给那些夫子的。至于同窗,到时候叫出来一起吃顿饭喝顿酒就已经足够了。

今年的科举经过一番改进,各州贡举者在十月的时候随上贡物品到长安,十二月的时候由吏部进行考试。这样一来,就大大节约了诸生去长安应试的成本。所以这个时候,正好府学的学生们刚刚回来听讲,基本上都在府学。也正好省的罗彦去问路。

庐州能够出来一个进士科进士,府学的夫子们自然是很开心的。一方面自己的教授有了成果,能够受到上官的嘉奖,另一方面,有了前辈做榜样,对于后辈的督导也有着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虽说罗彦授官的时候给的是没有实权的校书郎,但是有了官身就已经不一样了。后来即便是辞官,但是罗彦在长安写的好多文章都被传到了庐州。府学的夫子们更是要求诸生把罗彦的文章给背下来。要求之高,一点也不比当初陆德明整了国子学的学生们低。而且每一次提到罗彦的文章,总会说罗彦当初读书的时候是多么多么刻苦。弄得庐州府学的学子们都有些谈罗彦色变了。

这会儿罗彦到了府学门口,仅仅是一通禀,就已经有一些学子往这边围了。好在有夫子及时过来,把罗彦给解救出来。

叙了一会儿旧,给几位夫子一一送上礼物之后,罗彦这才脱身。不停地问着路人,罗彦终于找到了在这府学中最熟悉的人——陈琦。这位和罗彦一起赶考,还帮罗彦捎过信的同窗,罗彦是印象特别深刻。

陈琦他们要到三天之后才能够外出,所以罗彦让陈琦把之前一起赶考的士子约好,三天后在庐州城内一处酒楼聚会。定好了时间,罗彦就和陈琦辞别了。实在是受不了越来越多的围观者,罗彦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猴子一样。

但是罗彦的逃离计划并没有成功,还没走出几步,罗彦就被赶来的府学训导给叫住了。作为这府学里边最大的官,从八品的训导就是罗彦没有辞官的时候,这品级都比人家低一截,何况人家以前还教过自己。没办法,罗彦只能乖乖留下。

“进之啊,这次叫住你,其实是想让你做一件事情。”这位训导和颜悦色的说道。

“还请训导吩咐。”直接就没有拒绝的理由所以罗彦也只能顺着这位的话。

“府学自建立以来,也就你和周晋两人博得了功名。前些时候你的文章更是传遍了整个府学,你的这些同窗和后辈们可都是盼着见你一面。今天既然你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