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太宗谓侍臣曰 文言文翻译 > 第238部分(第1页)

第238部分(第1页)

或许还是罗彦以退为进的借口。今日看来,传言反而有些太过阴暗。

因此杨说也并没有露出不悦的神色,反而很是爽朗地笑了笑:“能有这般尊师重道的人,想来也没那些后生说的那么骄狂。我倒是越发好奇他信中说些什么了。”

说着,还朝着两人扬了扬手中的书信。

却是这些天被陆府拒之门外的人多了,对罗彦不利的流言也顺势而起。也传这些谣言的,自然以士林文士居多。

缓缓打开书信,杨说似是有意让二人知晓,居然就这样大声念了出来:“后学末进罗彦拜言:杨公得重,忍辱赐书。以大人之尊,央后生一面。言辞恳切,心内惶惶。罗彦本庐州贫寒,得先皇圣明,邀天之幸,科考得中。又有陛下之恩隆,方有今日。才学浅薄,德行缺漏。得公垂问,岂不幸甚。

然先师驾鹤三载有余,罗彦虽长安守孝一年,不及坟前一挂纸钱。心内愧疚,日日夜夜,如有神灵,拷问自心。更兼身入宦海,浮沉两岁。未承遗志纠集黎庶,反多悖逆以遭贬谪。侥幸得无事之身,方敢至此,以赎心中之债。

以是杨公情深,不敢罔顾先师恩重;琐事繁杂,不若守孝坟前紧要。三月之后,定负荆于门前;今日之时,唯遥拜于云中。后学罗彦再拜言。”

杨说这些年也不知道读了多少后学末进的文章,罗彦的诗作和文章自然也没有少读。

原本只觉得那些文章绝非一个年轻人能够写的出来,不想今日这一封简单的书信,老先生先前不过是用吴侬软语,读到中途,情不自禁就用上了雅言。

这是老先生的习惯,好文章就该用他认为最美好的声音读出来。

读完之后,犹觉意犹未尽。只是读起第二遍又觉得坏了心中的感动,只能不住地赞叹:“好,好,好。”

陆敦义已经流下了泪水,因为罗彦的言辞,多是写他与陆德明的事情。而宋好问虽然没有这般激动,却被老先生连续三个好字给惊呆了。

能让这位下榻的,自然是故交了。宋家乃是杨老先生的姻亲,宋好问自幼就和老先生多有接触,深知随着年岁渐长,从这位口中说出一个好字有多困难。

尤其是那个用雅言的怪癖,这几年更是鲜见。

不想今日居然一次性都见到了。

不管两人的表情,杨说很是激动地自言自语道:“三个月是吗,我便在这吴县等上三个月。如今这样文采斐然的后辈不少,但这般情深意重的,却是少见了。”

随后,看着刚将泪痕擦干的陆敦义和蔼地说道:“三个月后罗小友回来的时候,且记得通知老朽,让我前去陆公坟前凭吊一番。”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 你们没资格说他

听到杨说的话,陆敦义人都傻了。

当日陆德明下葬,杨说早就前来凭吊过了。如今再次前往,还非要在罗彦要回来的那天,如果说不是刻意去看罗彦的,陆敦义觉得不相信。

但是这位发话,加上也是一番好意,他如何能拒绝。

只能是不住地点头罢了。

陆敦义失魂落魄地回去了。今天的见闻委实让他大半辈子修身养气的功夫破功了。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的一切,那他一定会说,小的是奇葩,老的也奇葩。

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什么语言比这个更有力了。

回到陆府之后,一干陆家小辈便围了上来。今天陆敦义一个人去见杨说,大家心里都捏着一把汗呢。一个不好,不仅是罗彦,连同陆家,在江南的地位都要收到冲击。

见陆敦义这般魂不守舍,陆家子弟心里都有些慌了。

看样子,今天陆敦义去宋家没有捞到好啊。

倒是陆正明有些担当,待跟着陆敦义走到正堂的时候,鼓足了勇气问道:“阿爷,今日前去……”

话还没说完,便看到陆敦义一脸的欣喜。那个变脸的速度,让陆正明狠狠地眨巴了几下眼睛,这才继续追问:“阿爷,今日你去,没出什么事情吧?”

“放心,能出什么事情。往后再有人前来投名帖,你一概告诉他们,一切等到三个月后再说。”

忽然间变得理直气壮的陆敦义,给了陆正明莫大的信心。看来,今天这趟,杨说老爷子并没有生气。既然这样,那就自己阿爷怎么说就怎么做了。至于原因,没看到杨公都没有怪罪么。

点点头,陆正明便向着自己的父亲一拜,随后走出正堂,安抚那些心中惶恐的年轻人去了。

陆家的人心安定,同时门前逐渐开始冷落。不过城东的宋家却开始了新一轮的热闹。

不同于陆家的拒绝,杨说并没有拒绝年轻士子的拜访。提携后学的事情,这位老先生一直都很乐意。

“杨公,据说前天你老人家的拜帖也被陆府给拒绝了?”等一干士子和杨说都聊得熟悉了,一位年轻人便很是直接地问起了这个问题。

毕竟是这段时间苏州最大的热门,问题甫一提出来,便场的所有人支棱起耳朵。只等着杨说一个回答,便会有很多人跟着口诛笔伐。

“不错,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没有看到罗彦本人呢。”杨说也有些惋惜。那般的文采,他恨不得尽早渐渐这个后辈。奈何还需要等待三个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