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太宗谓侍臣曰 文言文翻译 > 第241部分(第2页)

第241部分(第2页)

而在这几天之内,罗彦为这初创的学说起名心学也逐渐在听讲的士子们中间流传开来。不仅自己实力过硬,还得到一干大儒认同的罗彦,获得了不少忠实的粉丝。

最后一天,也讲到了最后,罗彦说完腹稿的最后一句。在所有人讶异的目光中,起身说道:“当年,罗彦年少轻狂,于长安夸下海口,要为天地立心。得蒙先师不以罗彦骄狂,收做弟子。而今十六年过去,人世沧桑,唯有初心不改,以告慰先师在天英灵。”

说完之后,对着吴县的方向,便是一拜。

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在罗彦一拜的时候,居然站起身来,跟随着罗彦的动作,往吴县的方向拜过去。

罗彦被这些士子给感动了。他们原本不必为此,只是听过了罗彦的授课,已经在心中认同了罗彦一言之师的身份,所以对于陆德明这位教授出罗彦的大儒,更加显得尊敬。

十息之后,罗彦回过身来,对着所有人说道:“罗彦之讲学,到此便算是告一段落。诸位如果心中有什么疑惑,倒是可以书信一封。”

说完又是一拜。

回到庄园的罗彦不知道,很多人并没有因为讲学结束而就此离去。相反,不少的士子三五个聚集在一起,相对校对着罗彦讲学的内容。

“此处罗师说的应该是性功,而非心功。性者,心之延伸也。”一位士子摇头晃脑,这般咬文嚼字。

“不错。但是此处,犹行路之有导也,却是有些不妥。在长安官话中,更应该是道。”

……

这样的小团体有很多个,不仅是内部相互订正校对,更有小团体之间的讨论。罗彦讲学不过两天时间,一份《讲义录》便新鲜出炉。

这是对罗彦讲学内容收录最为完整最为靠谱的一份,乃是十数个小团体合在一处校对了三次才有的结果。

当罗彦准备离开苏州的时候,听讲的学生为他送上了这样一份大礼。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整个江南士林,已经被这份《讲义录》给压的彻底没有了声音。

之前罗彦闭门读书,拒绝了很多人的拜访。这让不少的士子心中都多多少少抱着怨忿。当失望而归的时候,自然会这样那样说一些罗彦清高自傲的坏话。

时人少有见过罗彦的,以讹传讹,自然也觉得,罗彦委实有些名过其实。所以,当陆府放出罗彦讲学的风声,很多江南的士子并没有当作一回事。

在他们看来,一个不能够平易近人的罗彦,即便讲课,能有什么好说的。还不如在家好生读几天书,还能够查漏补缺。

而且,有些心怀偏见的人,不仅自己不去听讲,还对那些准备前去的士子冷嘲热讽。诸如热脸贴冷屁股之类的酸话,便是这些人说出来的。

可是,现在他们后悔了。

近乎所有人都在讨论罗彦的讲学,都在说讲学的内容。尤其是不少听讲过的士子,回来之后感觉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比以前更为出色,可就让这些人坐不住了。

扬州。

作为江南重镇,扬州的繁华是大名鼎鼎。富庶的生活,造就了这里的士子都觉得高人一等。所以要说江南什么地方去听讲的人最少,那无疑就是扬州。

一家酒楼上,三个士子正在开怀畅饮。

当然,炎热的天气并不适合饮那种浓烈的酒水,所以一杯接着一杯,杯中尽是泛着琥珀光亮的果酒。

“蓝兄,此去苏州,可有什么收获?”

其中一个士子,嘴角有些玩味地问道。

“怎的,孙兄,你还对当初罗师将你拒之门外耿耿于怀?说真的,如果我当初像耿兄一样听了你的,只怕这辈子都要后悔。”

被问的士子,丝毫没有因为这位孙兄调侃的语气生气,反而是一副尊敬的模样,说起那位先前被自己的朋友不断鄙薄的罗彦。

“我看啊,你是此行毫无收获,却不愿在我这里失了面子,这才故作声势吧。行了,蓝兄,你就省省吧。不就是一次讲学,我扬州大儒沈殿清两个月前也讲学了。那时候天气刚好,我去听了,收获颇多。蓝兄你没赶上,也不用如此。”

孙姓士子显然是要将自己的朋友嘲笑到底。

可是,蓝姓士子压根没有理会他的话,反而从怀中掏出一册手抄的书籍,冲着两人扬了扬,很是得意地说道:“你不懂就不要乱说。看到我手里拿的是什么了没,这一册,可是我找了不少关系才抄录来的。还没有抄录副本,就暂时不给你们看了。不过,倒是可以背诵其中几段给你们听听。”

说完之后,朗朗的背书声响起,却让周围的士子顿时一阵安静。

“这是哪位大儒的新作,兄台,能否抄录一份供我拜读。我定有重谢。”

蓝姓士子刚背诵了三四段的样子,便有士子急切地冲过来,很是认真地问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