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唐朝不下跪 > 第二十章(第2页)

第二十章(第2页)

从此,吐蕃数年内不敢轻举妄动,早请示,晚汇报。不过,和吐蕃很不一样的是,大食的小心肝,还没被唐朝震裂。

两年后,大食换了领袖,新领袖想拿个地方练练手,显示自己的能耐,于是,他选定了东拔汗那。

然后,大食的军队死了一大半,被苏禄撵得到处都是。

原本依附大食国的康、石等国,纷纷掉头,朝见大唐天子。大食往整个东部扩张的计划被迫搁浅。

【宋璟】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八月,富庶的大唐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官员的工资竟然发不下来了。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度竟然连有司钱粮都不能发放,这究竟为什么呢?秘书少监崔沔认为,不是穷,而是策略有问题。他说,眼下的规矩真的是太二了,为了遏制富人太富,竟然让富户出钱给官员发俸禄。这样做,穷人没半分利益,也不能使贫富差距减小,而富人也被掏空了。

整个社会停滞不前,因为你总是想消灭富裕。

李隆基问,那怎么办?

有人建议李隆基,既然想要天下黎民共同享受盛世,就必须采用别的办法。解决方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官俸还是要用百姓赋税来给,不能单纯强制富人,强行摊派。那个时候,有些州县的富户都已经被搞得倾家荡产,羡慕富裕生活的人也不敢做买卖,因为奋斗一生的成果,很可能就那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隆基很高兴听到这样的声音,他找到姚崇和宋璟,和两人商量如何解决眼下的问题。宋璟认为,眼下最坑爹的事情莫过于私钱、恶钱流通,把原本纯铜打造的开元通宝融化,弄成掺杂其他不值钱的金属的恶钱。

宋璟提议,让州县拿出十万石存粮卖给民间,让民间百姓出钱来买,然后将搜集到的恶钱聚合一处,集体销毁。私铸钱是从古至今的社会顽疾,各时代都严科厉法,一家私铸,五家连坐,都没能阻止一些人为非作歹的冲动。在严厉惩处的情况下,宋璟的方案得到了实施。

效果还不错,相当不错,所以,鉴于宋璟这么能干,又是个铁面无私的人,很多恶人开始对他深恶痛绝。

宋璟得罪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群人!

宋璟以识人著称,他看你一眼就知道你的深度,谈两句就知道你的性格,并能确知你的才能。

宋璟同志曾上奏,他认为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仪州司马郑勉两个人,虽然才华横溢,但性格多变,如果把他们都引进,恐怕接着就会酿成大错。如果长期不用,还显得屈了他们的才华,不如授予他们渝、硖二州的刺史。后来证明,宋璟说的那个李邕,的确是位有名的高人,但这家伙干的事也着实令本人捉摸不透。

身为刺史,提携后进、拦路抢劫、舞文弄墨、骗人坑爹,实乃性格多变之神人,北海帝子之奇葩。

又一日,宋璟上奏,认为大理卿元行冲素有才,用他没错,但时间一长,这家伙就不行。宋璟请李隆基把他弄成散官,当个常侍,让李朝隐接替他的工作。李隆基问:“李朝隐是河南尹,李朝隐走了,河南尹让谁来做?”

宋璟说:“陆象先。”

陆象先虽然执法宽容,但从不允许手下为非作歹,他当河南尹,保护好东都,长安就可高枕无忧了。

宋璟只顾工作,只顾任人唯贤,却忘记了,那一群被他撸下去的官员,后头还跟着一大群嗷嗷待哺的宾客,还有满家族的殷切期望。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四月,祁国公、开府仪同三司王仁皎薨,恨宋璟的人又多了起来。因为王仁皎一死,王仁皎的儿子王守一上书,非让李隆基给他爹弄个五丈一尺高的大坟头子,理由是当年窦太尉死后就是这么干的,王仁皎同志劳苦功高,也应该这么干。李隆基批准了,宋璟跳出来上谏。一般来讲,一品官员的坟头高一丈九尺,就算开国元勋,坟头也只有三丈而已。

宋璟开始讲理:当年太宗嫁女儿,财礼超了,魏徵上谏,文德皇后(观音婢)也表扬魏徵。陛下放着好人不去学,偏偏学那韦庶人(韦后给他老爹弄的坟成了皇陵)!陛下想想,以皇后父亲的尊贵(王仁皎是王皇后的亲爹),想要立个大坟头不难。但臣不是为了什么高度不高度,实在是高度代表人心,今日所为,怕是损了皇后的美德。

李隆基挺高兴,赐给了宋璟和苏颋四百匹绸缎。只是有一点,现在,王皇后身后的一群人,也都成了痛恨宋璟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