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智能工厂论文3000字 > 第124部分(第2页)

第124部分(第2页)

把杨如轩逼走,让他不得已,只好从香港投奔盘踞洛阳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吴佩孚也算识货,当即任命杨如轩为前敌总指挥,接着滇军第二旅长洪汝钧在南雄宣布脱离孙逸仙,率部到大瘐县,归附杨如轩后编为第六师,杨如轩任师长,驻军赣南。

在这件事情上,邓演达可谓居甚伟。最早就是他发现了杨池生和杨如轩两部的异状,并且在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还没等这两个人反应过来,就求准时机给逮了个正着。杨希闵也无话可说,只能任由孙逸仙处置二杨。

这不但仅仅是为了排斥异己,更在于孙逸仙对杨希闵的不信任。说句不中听的话,此时的孙逸仙,对于任何军阀队伍,都已经失去了信心。他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前去苏俄留学的姜瑞元身上。

只不过在陆军军官军校建立之前,他也还必须尽量压制住其他几派军阀的实力,然他们互相制肘,难以形成合力。其中改编,就不失为一个好办。

这种事实上的削藩,并非没人反对,但孙逸仙自恃有苏俄撑腰,也不把刘震寰这些小虾米放在眼里。可以说,没有**党的许可,这些家伙连枪都配不齐全。

天宇集团,也不敢大张旗鼓的支援军火粮饷,毕竟此前祸害广州城,这些杂牌军也有份,攒下了不少民愤。天宇集团需要的是民众的爱戴,并不希望在表面上和这些军阀有太紧密的联系。

莫荣新当年虽然也在粤省称王称霸,但说到底,他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反而在其治下,广东深的表面,还维持住了数年的平静祥和。百姓苦了点,总不至于朝不保夕,食不果腹。

在孙逸仙一番整顿下,广州市内以及周围几个县区,整体的局势也都开始平稳了下来。滇军更是被整改,顶在了飞鹅山前。后面就是许崇智率领的执队,专门用来监视杨希闵的部队,炮口全都对着前线,不允许任何人不经命令后撤。

陈泽原本的军事行动计划,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姜瑞元呢?已经去苏俄了吗?”拧着眉头,钟泱肃然而问,对于这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他可是关心的很。

“嗯,他八月十六日便从上海离开,正式启程前往苏俄。”古月军的回答,总算让钟泱放下心来。到了此刻,熟悉的历史还未有太大的改变,至少刘浩然的投资没问题了。

钟泱并不歧视姜瑞元这个人,老实说一句,他比起孙逸仙和马子任,都要靠谱得多。至少没有什么太过分的举措。甚至可以说,此人极其尊重中国古代文化,四书五经也读得比较多,还算有些学问,并非一味胡来。

并且在道路的选择上,也从一开始的赤化**中转变,开始尝试民主和治。只可惜**党内部集中难返。加上红门与苏俄和日本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最终造成了日本全面侵华,而姜瑞元也最终失去了整座江山。

姜瑞元1923年8月启程往苏俄时,对苏俄带着一种敬慕和向往的心情。十月**后,他学习俄语,撰写介绍俄国劳农政府的文章,对新兴的苏俄国家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年初,在得悉孙逸仙即将派使团赴俄时,更表示如不允其访俄,则再没有什么事适合他做了。

全因为,他那敏锐的政治目光,从这件事情上看到了自己崛起的机会

其实,有了永丰舰上的经历,再加上身边军事人才匮乏,孙逸仙考虑赴俄的第一人选也正是姜瑞元。7月,红门国际代表马林在给越飞等的信中谈到:人们把姜瑞元看作孙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从不争地位,也从未参与权柄之争。

这虽不尽属实,却代表了当时的舆论倾向。正由于此,孙逸仙才会通报苏方,以他为“全权代表”。

7月中旬,姜瑞元便到上海,为出国做准备。8月16日,在陈洁如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姜率代表团一行四人乘神田丸号踏上赴俄的旅程。在大连换乘火车后,经十几日旅行,9月2日抵达莫斯科。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地宫这个年轻的情报组织所能探知的了。所幸,姜瑞元和刘好热闹私底下的往来,也让古文会对这里面蕴含的情报有着接触的渠道。

抵俄后最初的一些日子,除与苏俄领导人见面外,代表团到赤军团队、工厂、农庄中进行了参观。姜瑞元在日记中对赤军“上下亲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俄方面负责陪同的官员在给上级的绝密报告中如此描绘姜参观红军团队后发表讲话的情况:“情绪很高,也很激动,看来,他讲话时充满着强烈而真挚的感情。他在结束讲话时几乎是在吼,他的双手在颤抖。”

把文件记载的姜当时谈话情况和其日记相对照,应该说,他当时的赞誉之词虽然可能有些做作,但确也不乏真心。苏俄的赤军,是整个世界最无人性的部队,但上下级的赏罚制度,却很严格,这也是苏俄赤军力量的来源。

事实上,苏俄方面始终在观察着姜瑞元,9月,俄方的两份秘密报告中对他作了如下评价:“姜瑞元在中国,以最有教养的人之一著称。他对我们赤军中的政治工作以及赤军的装备很感兴趣。”

“姜瑞元坦率,彬彬有礼,有些客气,但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印象,他喜欢作总结。代表团成员,特别是姜瑞元,在军人当中有点直言不讳,也不采取足够的防范措施。他们遵循的习惯和提出的问题说明他们是军人。”

看来,双方最初的印象都相当不错,但是,正像一见钟情的爱情常常隐伏着危机一样,姜瑞元和苏俄的蜜月似乎也未能建立在充分认识的扎实基础上。这也为后来的**党反红事件,买下了伏笔。

姜瑞元到底还是个中国人,也懂得反省,不愿意拉着我们的文明跟着一群疯狗走进历史的深渊。只可惜,他的力量太弱,不足以支撑理想。

可悲,可叹。

让我们回顾历史,率先完成了赤化的几个国家,它们分别是德国、日本、苏俄。至于意大利,不要去理会,那只是个二货。

………【第一百八十一章 苏俄之行(一更)】………

日本军部早期的下克上事件,和中国某段时期的**风潮很像,同样是某些野心家煽动下位者的狂暴情绪,借以消灭国内的反对势力。

历史证明了一点,被消灭的都是弱者,对于政治舞台而言,弱者即为邪恶。日本当年的政变情形扑所迷离,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就是主和派以及主张以经济同化这种缓慢的手段渗透中国之党派,皆在蔓延全国的刺杀活动中销声匿迹。

以至于一个区区的关东军小军官,就能挑动中日两国的超级国战,把东方仅有的一点元气损失殆尽。二战之后的中国,一直是个三流国家,偶尔还因为大饥荒死了六千万人,沦落到四流层次。

至于日本,连国土上的军队都姓美,还有什么好说的?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金融风暴,国家机关居然不敢出面拯救,更因此成为了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笑柄。

这些事情,全都源于不久之后的世界大战。日本挑错了对手,中国选错了领导人,就这么回事。纵观东方自明末之后的历史,总的来说只见到了六个字:悲剧、悲剧、悲剧。

此时的莫斯科,正恰逢10月底,寒流席卷而来,天空中冷风激荡。

此地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仅4。9度,最冷月1月平均9。3度。最热月7月平均年均降水量690毫米。这实在不是一个好地方,而生长于此的俄罗斯人,也在如此的环境下,养成了坚韧而又狂暴的性格。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大莫斯科的面积为900平方公里,主要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一百四十一天,也即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

姜瑞元如今正住在疗养院,回忆起当初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眨眼间,温暖的气候已经离去,随着而来的,是严寒。

冬季寒冷,最低气温曾达零下四十三摄氏度。每年从9月底开始进入寒冷时期直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从11月底到4月中旬为降雪时间,冬季结束时降雪深达一尺。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姜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