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比尔盖茨作文素材 > 第12部分(第2页)

第12部分(第2页)

作为一个微软的员工依旧保持着如此的工作激情,这不能不说是微软的激情文化使然。自称是“激情的狂热分子”的他显然很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唐骏对员工提出一个理念“简单加勤奋”。他做什么事都是把问题看得简单一点,工作勤奋一点。这个最低要求就要使员工具有敬业精神。因为,除非团队成员能够尽职尽责,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否则他们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而个人做不好事情,就没有团队的整体绩效。

唐骏因此在微软也创下了许多个记录:微软中国创造了10年历史中最高的销售记录,同时也是微软亚太区15家分公司里以及微软全球32家大中型分公司中业务增长最快的公司;在微软全球近80家分公司当中,微软中国是惟一一家,也是微软历史上惟一一家连续六个月都创造了当月历史最高记录的分公司。

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这个理念他已经贯彻了好几年了,一直在这么做,后来在一本书中《从优秀到卓越》,发现它的理念,这本书调查了1143家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简单加勤奋。一家企业做到简单加勤奋,就做到了卓越。

这个道理看起来似乎过于简单,但实际上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天涯比邻,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人们都可以轻易得到任何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当然,你也会知道昨天晚上,你的竞争对手是否比你多掌握了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事情都在告诉我们:必须勤字打头,掌握时间,立即行动!

所有的一切都显示,能够超越你竞争对手的关键,能够帮助你达成目标的关键,能够帮助你占领市场的关键,能够帮助你成功的关键,只有两个,一是勤奋,二是敬业。只有用勤奋和敬业来衡量员工,业务模式才会变得更加简单,管理也才会变得更简单,员工会更加敬业,会更加勤奋。这也就是微软成功的奥秘所在。

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

作为产业的领导企业,微软前面没有人指引方向,而后面却有人在不停地追赶。在领跑当中,微软如何判断自己该跑向何方,盖茨和微软时时刻刻都在遭遇这样的拷问。作为一个软件巨人微软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困惑。但是微软始终将市场作为产品的验金示,用市场来衡量产品的得失利弊。

如今已再也没有人敢轻视盖茨和微软的能量了。有人戏言,盖茨一拍脑袋,就连上帝也会紧张。根据微软以往的形式风格,只要微软决定去发展,并纳入到战略计划当中的项目,就会让整个市场产生浓郁的紧张气氛。面对市场,微软每次都是舍得出手的。

快速、加速、变速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只有每个敢于奋起直追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把握。而盖茨则是这种节奏的绝好把握者。作为世界软件业的巨头,微软公司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颇为引人关注,比如放弃期权制度,调整全球组织架构,增设七个事业部总监,改变薪酬制度,以客户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等等,这些改变意味着微软公司已经成为一家比较成熟的公司。

盖茨认为,从业界地位和影响的角度,微软是家领导性公司,很多事情都需要做在前面。这样就要求微软公司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大局的角度来考虑,这就是一个成熟的标志。比如期权制度,就给美国整个高科技企业带来一个全新的概念。现在整个社会对微软的要求也不一样了,社会的需求也是要把微软变得更加成熟。

在过去三年中,微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块是业务由区域转而进入行业化,这是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需要有更多人懂客户的核心业务,这种销售模式、市场模式以后会按行业来做。第二块,总部的产品开发部门与客户的距离拉近了,把过去的市场部改为市场战略部,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总部做产品开发的人对市场有更好的了解,微软更直接地面对客户。第三个改变就是微软更关注客户满意度并设立了专门的经理,将客户满意落到实处。

这些变化不仅微软有,整个软件产业也存在这些趋势。作为软件行业的排头兵,盖茨自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然,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微软在网络时代到来时的无奈与被动。尽管微软在引领个人计算革命方面取得了令人目眩的成就,但是互联网似乎渐渐远离了它的势力范围。当网络公司开始崛起时,微软遭受了历史上第一次人才外流的打击:盖茨和他的副手们眼睁睁地看着许多才华横溢的员工兑现了期权,转而投奔炙手可热的新创公司。

在目睹了被誉为互联网四骑士的思科系统、EMC、甲骨文和太阳微系统公司逐渐取代了微软,成为华尔街的高科技新宠之后,盖茨开始痛定思痛,着手变革,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在这种奋起直追中,除了推出IE浏览器外,研发新一代的操作系统Longhorn,挑战Google的举动更是惹人注目。

信息搜索如今已成为仅次于电子邮件的因特网第二大应用,在这个领域,Google是世界第一,它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在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神话,其上市价定在了250亿美元。在看到搜索这个前景无限的新市场后,微软向Google抛出了收购的橄榄枝,但经历了几个月的接触之后,Google拒绝了微软的收购请求。

于是在2003年11月,微软决心在内部开发最新的搜索技术,并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迅速使自己的搜索引擎MSN在搜索引擎的普及竞争中占据了第三的位置,前两名分别是Google和雅虎。微软确立的在搜索领域的目标就是:以Google的形象再造MSN搜索服务并超越目前的第一号网络搜索页面提供商Goolge。

在竞争的过程中,微软使出了惯用的招数,先模仿,后利用技术和资金挤压对方的市场空间。如今登上MSN搜索页面的用户都可以看到,这个搜索引擎已经把自己打扮的更像Google了,同时,微软已经不再试图诱惑你点击它的广告链接,这些广告链接往往分散真正的搜索结果。这种办法有可能给微软带来短期的金钱损失,但是对用户来说是个巨大利好。

在微软MSN发展的第二阶段,人们将看到微软正忙于精心打造自己的全新搜索技术。微软称这种“下一代搜索体验”将超过Goolge的,以便在一两年内替代雅虎授权的搜索技术。微软的目标不仅仅是找到网站那么简单。微软正在开发与搜索相关的一系列技术,这些技术能分类搜索数字图片以及搜索散落在计算机不同目录中的文件。微软真正的动机是要将搜寻技术纳入其各类软件产品内,而且很可能纳入代号Longhorn的下一版Windows系统。

微软在搜索市场上的出手意味着微软仍旧不放弃在桌面操作系统时代上形成的江山独霸地位,当然他的顺时而动已经显示了他对市场敏感的理解。只是微软凡事都想“独霸”的PC时代思维已远远不适合网络时代对“共享”、“双赢”等的要求,这不啻是“旧个人英雄主义”在“新集体主义”面前的跌倒。

但是好在盖茨及微软的决策层对于市场的脉动已经开始有了充分的把握,于是微软公司极具竞争意识的智囊团意识到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才实行拿来主义的,可以想像,开发出适应市场的产品,重新找回PC时代的风光,扭转在网络时代的转型中的处处吃力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了。

生存必须进行创新

在微软应对市场变化的各种举动中,一种声音可能更能通俗地表达出盖茨心中的想法。这句话也是盖茨非常喜欢的微软公司文化中的一条内容:每天早晨醒来,想想王安电脑,想想数字设备公司,想想康柏,它们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