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比尔盖茨作文素材 > 第31部分(第2页)

第31部分(第2页)

Windows XP有着崭新的外观。作为新一代的Windows 操作系统,它是以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为动力的,这样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起来更简单。Windows XP集个人计算机、多种设备连接以及多样服务为一体,扩展了用户所能够获得的个人计算体验,同时把Windows 2000的可靠性带给了家庭计算机用户,增强了可靠性、安全性并且提高了性能。

为适应不同计算需要,Microsoft 推出了三个版本的 Windows XP: Windows XP Professional是为企业用户设计的,提供了最高级别的扩展性和可靠性。Windows XP Home Edition 拥有针对数字媒体的最佳平台,是家庭用户和游戏玩家的最佳选择。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迎合了特殊专业工作站用户的需求。

从易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出众的性能方面Windows XP都是今非昔比的了。借助于Windows XP中各种通讯工具的帮助,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连接或远程桌面也能完成家里或办公室中所需的各种工作。

如今,盖茨正会同微软其他技术骨干致力于开发革命性的下一代Windows 服务,它将服务于台式个人电脑、服务器、非PC设备以及互联网。通过它,微软旨在使各种各样的计算设备、软件服务和数据实现无缝连接,把多类型的互动式数字化交流统一起来。微软。NET战略成为Windows发展的新方向。

从。NET战略整体发展角度看,从微软最初提出。NET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表示认同。现在。NET已经不是微软一家公司倡导,XML作为。NET构架上各个信息系统之间进行信息转换的数据信息传输格式,已经得到众多公司的支持。有了XML作为标准,不同厂商开发的应用程序之间,就能建立起无障碍、高效率的沟通,从而为实现。NET打下基础。

盖茨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从前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但是,微软的Windows 产品拥有一个让人振奋的目标:“我们希望将来能使人们在一天的14到16个小时都可以使用Windows。很多人都觉得这只是一个梦。我觉得,我们对于Windows 能把人们生活改变的这种梦想是无止境的,也正是这种梦想,推动我们微软的事业一直在前进。”

落伍者必遭淘汰

在盖茨的创新历程中,屡次遭遇过产品与其他厂商撞车的情况。在这些竞争当中,只有适应社会发展,并取得市场先机才能存活下来,而落伍者注定要遭遇被淘汰的命运。因为盖茨似乎走得更快也更远。他的策略是:四处出击,只要是看准的,就一个也不放过;而对于竞争对手,要么买下你,要么把你消灭。实在不行了,干脆放弃。

在微软发展的初期,盖茨一直是靠给大公司提供软件产品而生存。但是当时两大电脑生产商苹果公司和IBM公司也在试图研发自己的软件,试图借机摆脱微软。这两大公司的结盟,让盖茨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把新一轮竞争的目标确定在多媒体上。

“所以,我们要感到危险已经逼近,开发和研制工作必须争分夺秒!谁控制了多媒体电脑,就可以通过全球上亿台个人电脑实行软件控制。”盖茨强调道,“我们的目标就是必须争创多媒体产品的行业标准!这个目标我们志在必得!”

在电脑世界,每一种产品的出现,都会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然后由胜利者来颁布行业标准。在过去,IBM个人计算机确立了个人计算机标准,而微软公司的MS…DOS确立了操作系统的标准。如果一家公司确立了行业标准,就意味着获得了行业控制权和滚滚而来的巨大财富。盖茨也正是基于落伍者将被淘汰的想法追求创新,追求创立行业标准。“对于多媒体的竞争,我们和对方各具优势,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看谁能抢在前面。”

在这场战争中,IBM和苹果公司成立Taligent,企图开发一个取代“视窗”的操作系统;同时这两家公司还在Kaleida实验室里研制一套多媒体软件。结局都是一个:无疾而终、悄悄地消失。在这新一轮竞争中,微软公司还是抢先了一步,在1991年3月公布了静止图像压缩标准不久,又公布了活动图像压缩标准。

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各样的“反微软联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高科技公司投入了以亿计的美元。但是由于落伍者已经被淘汰,人们对于这数亿元投入所推出的产品已经没有印象。而微软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到1991年末,多媒体将盖茨推上了世界级电脑权威的宝座。

盖茨并没有因为多媒体开发有了突破而高枕无忧。他清楚地看到,要把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必须马不停蹄地向信息高速公路进军,并且通过竞争去占领某些领域,因为它在台式计算机方面的垄断地位并不能保证使它在这些领域中自由驰骋。这些领域包括大型电子游戏,微软已经把赌注押在了数十亿美元开发的 X…box 上、个人数字助理PDA(它已经设计出袖珍个人计算机)以及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装置。

与微软结成wintel联盟的英特尔公司同样也遭遇了这种残酷的竞争。1995年,当高级微型器件公司AMD、赛扬等公司跑来争抢市场时,英特尔不断地加大新型奔腾芯片的生产。因为耽误片刻的研发可能就意味着自己在产品开发上的落伍。对手的挑战速度快的惊人。AMD公司的486产品比英特尔晚了3年,但在奔腾面世仅两年后它就向市场投放了自己的586级芯片;NexGen公司只比英特尔晚18个月就开始出售奔腾级芯片。所以英特尔必须刺激对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尖端芯片的需求,以保障它55%的利润率。

英特尔的策略是以加速对加速,P6就是这场战斗中产生的第一个产品。过去,英特尔习惯以4年为周期,一个接一个地开发微处理器。面对竞争,英特尔决定将不同产品的开发周期重合起来:在奔腾投放市场前24个多月就开始P6项目的开发。同样的,现在工程师们已为P7的开发投入了两年时间。据传闻,P6微处理器是自1985年386面世以来,英特尔在技术上取得的最大进展。芯片每秒能处理2,5亿条指令,这几乎是奔腾最快速度的两倍。所有这些做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不在竞争中落伍。

微软对盟友的遭遇感同身受。盖茨也“逼迫”自己的员工们一次又一次地优化软件,提高软件运行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然,微软也并非在每个领域都一帆风顺。比如原本期望靠互动电视(iTV)计划开拓新市场、争取数十亿美元营收的希望,目前看来恐将落空。无论是在欧洲、美洲还是亚洲,微软的机顶盒都严重受挫。可单一项目的夭折并不妨碍盖茨的全面布局,如今已经没有人再能拉住他了。

如果对手的速度比微软的速度更快,受伤的则就是微软了。虽然微软多年来一直在打击财务软件公司Intuit。但Intuit通过比微软更快地加入新功能、开发新市场超过了微软。1995年微软提出以20亿美元收购Intuit,失败后,微软试图以自己的个人财务和纳税软件击败Intuit。

但是,微软在推出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