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明拯救者 > 第141章(第1页)

第141章(第1页)

讲解员又补充说:“明武宗很孝顺,他父亲孝宗驾崩时他伤痛欲绝,出殡时不顾百官劝阻,亲自为弘治帝扶棺至皇陵。”

朱琳琅仿佛听到了吸鼻子的声音,她装作没听到,也没有回头。

讲解时间被完美地控制为一小时,讲解员把两人带出陵区,参观结束。

回到车上,朱琳琅说:“陛下愿意听我说说明武宗朱厚照吗?”

“你说吧。”朱祐樘靠在座椅上,闭着眼。

“他自小聪颖,敏捷好动,喜欢骑射,但性情很温厚。”

朱祐樘轻轻地“嗯”了一声,他在儿子的要求下已经给他安排了骑射课程。

“武宗陛下会作诗文,会绘画,精通多门外国语言,精通音律,会唱歌,会谱曲,会弹琴还会制琴。最难得的是他还有不凡的军事才能。”

“正德十二年十月,武宗陛下去巡视边防,正好遇到蒙古鞑靼部落首领小王子达延汗再次率五万人进犯大明边境,武宗陛下调集长城一线的军队参与作战。这场战役被称为应州之战。”

“平时喜欢玩闹的青年皇帝立刻变身为沉稳镇定的指挥官,他首先派少量部队引蛇出洞,牵制住敌军主力部队,再不断增加兵力来消耗敌军的锐气。他亲自拿着兵器追着对方打,在草原上卧冰啃雪,连他的侍卫都受不了了他还能坚持,战事最终以达延汗败退告终。此战过后达延汗去世,蒙古军队三十年不敢南下!”

“我认为就凭这个,武宗陛下都可以堂堂正正地去见祖宗朱元璋和朱棣,他是宣德帝朱瞻基之后唯一一个能亲自上阵杀敌的皇帝,无愧于列祖列宗!”

“他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时应该没想到,面前的是敌人,而背后站着的也不是支持他的人。”

“应州大捷后他回到北京搞了一场隆重的回城兼阅兵仪式。仪式一结束,他就迫不及待地找到首辅,激动地对他师傅说自己亲手消灭了一个蒙古军官。不久后京城就流传着一种说法:应州之战败了,皇帝不厚道,吹牛撒谎。”

“武宗陛下听到东厂汇报的这件事后沉默良久,半晌后才下诏要辍朝十日休息。他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自己的抗议了。”

“可笑的是他死后不久,大臣们按照传统编写《武宗实录》时,写下了‘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

“十万兵士死战数日,如何做到如此少的伤亡?这就是文人对待一个不愿意受他们约束的皇帝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地抹黑他!而这些文人的心就是被他父亲孝宗陛下给养大的。他们不但要管武将,还要管皇帝。”

朱祐樘此时已经泪流满面,朱琳琅抽了两张纸巾放到他手上。

“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能看出‘京营占役’的弊端,登基后重视京营建设,提升官兵战斗力。重视边事,采取兵部及边镇武官的建议,进行多项改良措施,正德四年至十二年之间,边关战事的胜利有十七次,边镇官军不仅提高了战斗力,侦察能力和备战防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常可以料敌于先,布兵防御,官军的责任心与士气都比过去大为改善。”

“正德十二年,尤其是应州之战和武宗巡边之后,至正德十六年,边境安宁许多,没有发生过大的战役。”

“武宗陛下登基两个多月就立即对内帑进行盘查和登记造册。制定规则,严格规范地管理内帑,他的心腹宦官盗取内帑银七千两被查出后,他也毫不徇私,令其闲住(免职)。”

“他派刘瑾主持‘清丈运动’来清查勋贵及边镇镇守官的屯田,几年后太仓库银积至三百万两,大大缓解了财政危机。国家这才有了钱粮调兵遣将,发放军饷去镇压北方的起义。如果起义在正德初年就提前暴发,武宗面临的就是他父亲留给他的‘国库空虚,京军退化,边兵疲困,外有小王子大敌,内有流民暴动’的局面,这跟我之前跟您讲过的明朝末年的局面是不是差不多?”

“刘瑾为什么会被处死就不用我说了吧?可惜他死后不光清丈活动停止,连已经清丈出来的田地也不算了。”

朱琳琅捎带着解释了刘瑾的事情。

说起来刘瑾也算是一个改革家!

刘瑾对国家各种财政收支进行审计,搞得官僚集团不好侵吞国家财政。清丈田地,让官僚集团须得补交多年隐瞒的税收。

他还加强对官僚体系的管理,规定凡是在京官员休假超期及生病满一年的全部强制退休。改革官员考核制度,不再采取每三年考核一次京官、每六年考核一次地方官的方式,而是随时抽查,轮换着来,增加了官员的考核压力。

这些措施触碰了太多人的利益,使上下都团结起来恨不得立刻弄死他,再加上他一边主持“反贪运动”,一边自己也贪污,就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朱琳琅看到朱祐樘手里的纸巾快被浸透了,就又给他抽了两张。

朱祐樘似乎是觉得自己一个人哭太难堪,于是问朱琳琅:“你不伤心吗?”你和厚照平日里关系那么亲厚!

朱琳琅觉得莫名其妙:“陛下,我和武宗陛下素不相识,虽然我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遗憾,也为他被人为抹黑而感到不平,但他对于我来说只是书本里的一个历史人物,我认识的太子殿下还好端端地在大明朝皇宫里等着我给他带玩具回去呢!”hr

()

span传送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