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第734章 名门正派2(第1页)

第734章 名门正派2(第1页)

鉴于登封县城内的严重武装冲突造成巨大伤亡,军方认为攻打少森寺的战斗将会更加激烈,因此华军特意调来了攻城臼炮,数万大军把少森寺所占的山地围的严严实实,摆出一副准备强攻的架势。

然而这样的准备之下,战斗反而没能打起来,看到军队开始构筑攻城阵地后,少室山上的少森寺主体和其他庙宇一个接一个开门投降。

事后仔细想想,僧人们放弃抵抗其实也不值得奇怪,毕竟他们要对抗的是一个帝国。

可千万别信什么拥枪反抗暴政的鬼话,你枪再多能多过国家?何况军队已经把大炮拖来了。

对于如何解决盘踞山林的武装势力,华军有着丰富的经验,毕竟不论大江南北,华军几乎在每个县辖境都进行过剿匪战斗。其中很大土匪一部分在看到军旗后,都会自觉投降,争取宽大处理。

这次少森寺投降,其实跟土匪投降也没有太大不同。

按照军队的指令,投降的僧人每10人一组,高举双手从指定道路下山投降,期间,没轮到投降的人,需要把武器搬到寺庙正门口,华军能够清楚看到的地方。

这当然不能保证所有人下山投降后,山上不再有任何武器,不过这确实能尽量削弱死硬分子的实力。

这一次,少室山上没有死硬分子。

每次下山投降的僧人人数都不多,因此虽然络绎不绝,频率很高,但仍然走了一天两夜才算完成。

期间,共有2千7百多僧人,9百多香客,以及3百多女子下山投降。

1797年12月28,华军进入少森寺,开始对全寺进行搜查。之后又从寺内逮捕了2百多躲藏在山上,没有投降的僧众。

军方在山上缴获了1万1千件冷兵器,9百多支各种口径和型制的火枪,以及几门木炮。

粗制滥造的火药2千多斤,铅子2万多枚,此外还有箭矢和弓弩、铠甲等装备。

如果计算在登封县城内缴获的武器,不得不说,这少森寺的武装势力实力还算不错,只是缺乏统一的指挥,以及更大的野心而已。

少森寺武装清理干净之后,徐世杨下令内阁牵头成立联合调查组,审查少森寺和登封县侠客对抗帝国军队的案件。

由于涉及面太广,内阁派出刑部和吏部官员上百人,组成是个临时法庭,专程来登封处理此案。

徐世杨和他点名必须来的包拯负责坐镇登封县衙,掌控全局。

毕竟已经临近过年,为了不让无辜者受到太大牵连,徐世杨从周边地区调来一些肉类和面粉,结合少森寺内查抄出来的物资,在城外老百姓的临时暂住地支起数百口大锅,给大家包饺子,以安抚民心。

于此同时,宣传部的人深入到老百姓中,宣传帝国的政策和法规,请他们主动站出来揭发少森寺的罪行。

那个失去儿子的老妇人,则在白航云的搀扶下,成了第一个正式向帝国状告少森寺的苦主。

有人带头,很多事情就容易解决了。

喝着滚烫的饺子汤,吃着鲜美的韭菜猪肉水饺,看着瘦弱的老妇人在县衙怒斥少林寺强抢民女,殴人致死的暴行,老百姓们终于意识到,这登封县确实变天了。

这里是帝国的登封县,不是少森寺的登封县!

于是,有冤的伸冤,有仇的诉仇,站起来主动状告少森寺的百姓不断向县衙涌来。

华军打开大门,一排十五组统计人员分别给每个苦主登基造册,刑部调查员根据苦主的证词,开始调查这些案件,并且依次提审少森寺僧众。

并案审查的,还有各路侠客在登封县直接对抗军队的案件。

这件事倒是不用苦主首告,因为帝国军方就是受害人,而一向强势的军方可不会轻饶给他们造成这么大伤亡的侠客们。

共和1797年末,1798年初这场发生在登封的大案,曾被史家称为帝国第一大案,因为这件事涉及面及广,不仅是少森寺的僧俗信众,还牵扯到参加南洋远征的3百少森寺僧兵、帝国的其他佛寺、帝国在登封的地方官,以及整个绿林的绝大多数所谓名门正派。

因为少森寺有着“天下功夫出少森”的美名,也有绿林正道第一大门派的牌位,因此登封县境内常年有着其他自诩正道的门派派来交流学习的弟子,以及仰慕少森,慕名而来的游侠少年。

少森寺对麾下佃户,以及来登封做生意的小商人穷凶极恶,但对这些江湖人和有背景的大商人礼遇有加。

以往那些刚刚出道的少侠,若是在登封遇到什么困难,去少森寺拜拜寺门,大都能获得帮助,比如那些盘缠,或者在寺里住几天歇歇脚,治治伤之类。

这种作风,让少森寺维持正道第一名号的同时,也让僧人们在绿林之中名声奇佳。

何况,登封县被捕的侠客几乎遍及帝国辖境内大部分正道派别,因此武林门派、豪杰们纷纷出动,四处找人游说,想要替登封被捕的某些人脱罪。

之前,帝国对汉人民间武装一直保持正面看法,因为那个时候刚刚统一不久,周边还有很多敌对势力,帝国需要维持民间的尚武精神和对外开拓的进取精神。

因此,帝国对这些武林门派不仅没有压制,甚至给了不小的支持——帝国不禁甲、不禁枪、不禁聚众,在目的地官府登记之后,甚至也不禁远行、移民。

帝国统一之后,武林正派、地方豪杰们也算投桃报李,这些自诩有功夫在身的家伙,积极投身帝国对外扩张的行动。

他们即参军服兵役,也不断派遣子弟门生参与对外开拓,秦、晋、楚等属国都有大量绿林子弟自行携带马匹武器军粮参与,帝国的正规野战军中自然也有不少绿林人士。

这让帝国军方之中,很有一些跟绿林关系不多的官兵(虽然军衔都不算高),也让绿林人士,跟帝国地方官多少都有些不错的交情。

结果就是,这么多绿林门派、地方豪杰一起替自己的弟子鼓噪,一时之间居然也有了些声势浩大的样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