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公主为妾明仪免费阅读 > 第89章 假日(第1页)

第89章 假日(第1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大明朝的休假制度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没有人性,也只有朱元璋时期那么劳模(果然是你,祖宗)。

那时候一年休三天,分别是过年、冬至以及皇帝的生日。朱元璋本人是个劳模,每天干到凌晨都不觉得累。所以他认为大明朝的官员也可以和他一样光干活不休息,而且可以不领工资。

后来我们的洪武大帝,也觉得自己好像在假期上有些苛刻,就叫专人对以往朝代的假期进行了调查,发现汉朝到隋朝年间的做五休一,可以参考,于是他参考的结果是:每个月初五休息一天。做五休一,被他老人家理解成:做到初五就休息一天。

然而别人没他那么厉害,这么个干法会把人累死。所以后期的皇帝们,逐渐增加到了五十来天。

中国古代休假制度在唐代以前,官员是五日一休,而唐代官员在官署的时间很少,能经常顾家,所以改成了十日一休,也就是所谓的十旬休假。

宋朝是娱乐的天堂,从官场到民间,一派富丽堂皇醉生梦死的景象,假期加起来能有一百天。岁节(春节)、冬至、寒食,俗称大宋朝三大节,每个节日放七天。圣节、上元、中元、夏至、腊日,号称五中节,每个节日放三天。此外还有十八小节,每个节日放一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匪夷所思的假期。

但明朝想要五日一休就别做梦了,明代只有庶吉士拥有五日一休的权力,其他的就省省吧。

不过朱媺娖觉得新朝也要有新气象嘛,她干不出太祖爷爷一年就给三天假的事,鉴于年节将至,她默默把年节的假期给增多了。

以初一为标杆,初一至初七,初一前的除夕和除夕前一天都给放假,而辞灶的二三二四也都给假期。是否标准化,她给礼部加了一项工作,重新确定放假机制。

这只是简简单单的小事,真正让整个应天为之高兴的是初一至初七年节,金吾不禁(就是不实施宵禁)。

现在南京还是军管,日日都会实施宵禁,以免出现不测。随着过年放假的消息发放到朱媺娖的实控区,与之同时的还有朱媺娖对满清交界区的警告,年节更应警惕,防止满清偷袭。

可能是冲淡之前战争带来的阴影,整个南京城花灯满城,灯火辉煌。

朱媺娖也封笔不再办公,她伸个懒腰,偷偷的从孝陵溜到大功坊。

大功坊是金陵最好的园子,原来属于魏国公徐家。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第一武将,南征北讨厥功至伟,朱元璋特地将自己的旧宅赐给他,并在宅邸东西两侧各立一块牌坊,以表彰徐达的功绩——这座旧宅是朱元璋当吴王时候的住宅,所以徐达没敢住,而是在对面另建园林。牌坊的坊额也非常简单——大功,这条街及周边就此被称为“大功坊”。

后来这座宅子被徐家后人各种扩建成为着名园林,弘光元年南京陷清,清朝将江南布政司署设于此。现在徐家当然不敢讨要这座园林,朱媺娖在整修以后也非常愉快的把自己的家眷安排进了这座园林。

朱媺娖的家眷简而言之就袁贵妃一人,朱媺娖打算把她封为太妃,管理根本没有的后宫事务。

这里是朱元璋的旧宅,某种意义上也是回到了起点。

虽然朱媺娖没有进南京城看过,却也知道袁贵妃把正院留给了朱媺娖,给自己找了一个偏僻的园子,想办法找来崇祯帝和周皇后的画像,日日吃斋念佛给他们祈福。

除夕前一天封笔以后,朱媺娖才离开孝陵,第一次踏进南京城,低调的走进大功坊。

她仰头看着牌坊,感慨良多。她并没有走正门,而是让李元胤带她去了侧门。走进大功坊,朱媺娖还没好好欣赏里面的景色,就先去拜见袁贵妃,给自己的父亲母亲上了一炷香。

“先帝和周姐姐在天之灵看到你如今的成就一定会开心的。”袁贵妃一身素衣,头发不过齐耳。

朱媺娖对此的评价是:“袁娘娘你乐意就好。”

“不过袁娘娘你可别真出家了。”朱媺娖揉揉额头,现在袁贵妃一副心如止水的模样,朱媺娖还真不能说什么。何新来了她身边伺候,朱媺娖又给她找了几个宫女太监服侍。

随着朱媺娖的到来,大功坊的守卫愈发严格,一听都是一口粤语,不枉当初朱媺娖为了拉拢关系努力学习方言。

朱媺娖很担心广西人适应不了南京的气候,万一被冻伤了呢,慈禧做得,她做不得?

朱媺娖坐在凳子上,无奈的说:“珍娥你也不用亲手来。”

“奴婢本就是服侍殿下的,自然要亲手来。”费珍娥甜甜一笑,用牛角梳蘸蘸桂花油,一丝一缕的梳拢,把头发梳成扁圆形,精心扎出淑丽的桃花髻,再簪上精雕细琢成桃花状的银发簪。朱媺娖不爱金饰,因为金子比较值钱……银子不值钱……

费珍娥给朱媺娖换上竖领斜襟长袄裙,挽开左臂上的袖子,露出朱媺娖的残肢,朱媺娖抬臂,费珍娥及时给她换上工部新做出来的假肢,结结实实仔细捆扎好。朱媺娖左臂顺从的垂下,露出纹路分明染成肉色的手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巩焴确实做的不错。”朱媺娖抬手细细打量,和真手在晚间几乎看不出什么不同。

“殿下,闭上眼睛。”费珍娥嘱咐道。

朱媺娖闭上眼睛,任由费珍娥用猪毛做的刷子在脸上抹抹画画。

“好了。”费珍娥说。

朱媺娖睁开眼睛,费珍娥的手艺不错,用食指蘸蘸胭脂,轻轻点在朱媺娖的唇中。

“不错。”朱媺娖看了两眼,站起身在一个全身镜前走几步,欣赏自己。

“殿下喜欢就好,安西伯和抚南伯已经在角门等着殿下了。”

朱媺娖笑笑:“好,我马上就去。”她戴上深红色的斗篷和面纱,在右侧配上火枪和细剑。

大功坊外的刘文秀抖抖衣服,南京的天气对陕西人来说还是不太适应:“二哥,你说殿下叫咱们来是为了一起看灯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