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公主 明朝 > 第29章 整顿(第1页)

第29章 整顿(第1页)

李国英很快回来了,除了朱媺娖点名要的陈邦彦杨廷麟之外,还有黄得功的家眷、左良玉之子左梦庚。

什么叫做“父母爱子当为之计深远”,左良玉就算一个,他为自己独子娶的老婆竟然是一位归化的女真人之女,七拐八拐还能和皇太极扯上亲戚关系的那种。而且左梦庚还会满语,导致多尔衮一见就非常喜欢左梦庚。呵呵,呵呵。

而陈邦彦也是岭南三忠之一,历史上隆武委任陈邦彦为兵部职方司,统领广西狼兵万余人前往江西南安协同大学士苏观生抗击清兵。他受命后曾多次提出进击清军的良策,但因均被苏观生拒绝而坐失战机。

这一次隆武的大学士苏观生可没那么大脸面在黄得功和袁继咸面前参与任何与军事有关的事情,更别说错失良机。黄得功连弘光的圣旨都可以不接,还说隆武。

黄得功再一次上书跟隆武要张家玉总督两广,并且随后遣返了只会内斗的苏观生。

黄得功后续在奏疏里怒骂苏观生不通军事还偏偏指手画脚,士可忍孰不可忍。黄得功还在奏疏里痛心疾首的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江西失则浙江失,浙江失则福建失,还望陛下明之。

正好此时朱媺娖再一次上书,把丁魁楚在肇庆干的破事写了一遍,同样痛心疾首的说自己一心只为中兴,丁魁楚没有才能,两广放在他手里纯属浪费。而张家玉颇有才干,让他经营两广,可为抗清的后方,成就一番事业。

袁继咸也同样上书,在三个重量级人物连番轰炸之下,隆武终于心不甘情不愿的给了张家玉两广总督的职位。不过隆武同样也给把汤来贺提到了广东巡抚的位置,想要努力分化。

朱媺娖略一思考,从脑子里调出汤来贺的履历。

他也是有能力的人,弘光年间他号召广东军民“深挖洞,广积粮”,为复明大业积蓄力量,并调集钱粮支援刚刚诞生的南京新政权,受到朝廷的倚重。后来闻知弘光帝遇害,为图恢复大计,其与明众遗老共推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登基,号召江南诸省抗清。隆武帝初立,因库中无饷银,难于支撑时局,汤来贺早有准备,立即由广东抽调10万两运抵福州以济之。隆武帝赖汤来贺支持暂得以维持,汤来贺亦因功而迁户部郎中,他于艰难之中筹措用度,苦心维持南明隆武小朝廷。

同样由此可见,朱媺娖一口气给了黄得功三十万两是多么的大方。

朱媺娖对汤来贺没有任何意见,她继续上表表达对汤巡抚的敬仰,再然后卖惨,说自己多么多么的不容易,两年前自己父母兄弟尚在,还有姐妹,可一朝家里只剩下自己,接着表示华夷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追述追述自己和隆武共同祖先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功业。到了最后,朱媺娖图穷匕见,表示自请总督两广诸军事,督抚忠贞营,兼招抚张献忠部事宜。

奏疏末尾,朱媺娖且赋诗一首: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这首诗写明朱媺娖的心志,愿为中兴事业,如精卫填海一样,百死不悔,身沉心不改。

写完,朱媺娖长出了一口气,按按眉心。她和汤来贺实在称不上和睦,他一来就对朱媺娖和士卒同食、巡查城防、行工匠事(看造水泥)非常有意见。

意见当真是冠冕堂皇,“烈皇独剩公主一女,怎可不惜此身。”

朱媺娖不想搭理他,可真心烦,原本已经安定下来的广州城都有一些蠢蠢欲动。而朱媺娖只能加紧对广州城小吏的拉拢,要知道想要将政策下放到底层,必不可少的就是胥吏。

张家玉已经把这位凌海将军陈奇策给找出来了,如获至宝,这俩在历史上就有些缘分,广州第一次失陷时张家玉起兵,陈奇策同江夏王和益阳王响应于新会,斩杀招抚使者两人。

朱媺娖也能看出汤来贺有什么特点,那就是文人习气,对兵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和觉悟。

还行,至少还知道做些什么,不会主动拖朱媺娖的后腿,朱媺娖让他去韶州府巡视城防和加固堡垒,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去了。从历史看,他不是百死不降、抗争到底的性格,但最后也没有出仕。所以朱媺娖稍一逼迫,他就迟疑着去了韶州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