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公主 明朝 > 第32章 隆武局势(第1页)

第32章 隆武局势(第1页)

朱媺娖盯着镜子里洁白如玉的肌肤,和秀丽雅致的眉目,快满十六岁的她已经渐渐脱去年少的稚气,有了几分雍容庄重的气度,唇红齿白,风姿楚楚。

她碰了碰自己没有被广州灿烂的阳光晒黑的脸颊,不需要任何脂粉,依然夺目无比,自己这张脸到底给自己带了多少便利她内心十分清楚,如果没这张脸李过能对自己的事情那么上心?好吧还真不一定。她换上轻便一点儿的长衫,缓缓踱步出去。

然后就看见张家玉带着一个虎背熊腰的青年傻站在那里。

朱媺娖扯出一个完美的笑来:“家玉,这是——”

“殿下,这就是恩平王守备。”张家玉连忙轻轻一扯已经傻在那里的王兴,示意他行礼:“这是公主——”张家玉咬牙提醒自己这位好友。

王兴胡乱行礼,嘴里说他自己都不知道的话,心里的遗憾之情难以言喻:怎么是公主呢?这怎么是公主呢?

有那么震撼吗?朱媺娖忍不住摸摸脸,感觉也没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

这不是朱媺娖的问题,从这位的履历看应该挺好色的,死之前有十来个姬妾,在明末农民军里面真说洁身自好还是得看大顺这帮人,除了刘宗敏和陈圆圆那个陈年老谣,倒是没听说高级将领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八卦。

但现在就不一定了,朱媺娖觉得顺军将领和自己的八卦一定满天飞,只是目前还没人敢传到自己耳朵里罢了。

“曹操”罗汝才姬妾成群,即使是被明军追着打,也要带着金银和美女,而李自成不好女色,吃的穿的和普通士卒完全一样。

八大王张献忠在军中睡过漂亮小男孩,这里面还有黄得功的戏份:“美而勇,战必突阵先出,锋锐不可当。后为黄得功生擒,爱其美,欲与昵,不从而死。”到张献忠死之前外国传教士有一段叙述:“……献忠闻警不疑,以为谣传。于是提讯昨日某逃官之夫人,历半小时。”当时就把当初翻看张献忠资料的朱媺娖又一次给看沉默了,无法评价,实在无法评价。

没降清的汉族官僚和军阀也没干净到哪去,左良玉侯恂还有周延儒冯铨那点破事传得全天下都知道了。

王兴、王兴,从没几秒钟就要偷偷打量朱媺娖一眼的举动来看,他很喜欢朱媺娖这一类型。

朱媺娖面不改色笑容款款的询问王兴是否了解潮州情形,王兴拍着胸脯说自己在那里有好几个好朋友,当初他可是纵横广东,西边熟不代表东边不熟。

这个时候朱媺娖才告知王兴自己的目的,询问他乐不乐意去潮州做守备,王兴很明显一愣,恩平肯定比不上一府之地的潮州。

朱媺娖深深的看着王兴:“王守备,现在情形非常不好,如果东虏那里没有下达剃发令,或许我们就可以考虑去崖山蹈海了。比起东虏会从江西打开广东的门户,我更担心的是福建。”

“怎么会?”王兴猝然而惊,“陛下可在福建。”

“就是因为陛下在福建,现在陛下正和鲁王打着呢!”朱媺娖呼出一口气,咬牙切齿地说。

唐鲁之争,先是鲁王杀了隆武帝派来的使臣,又开始反挖墙脚,在当年四月派左军都督裘兆锦来到隆武政权福京“以公爵封芝龙兄弟”。

郑芝龙兄弟手握兵权,是隆武政权的武力支柱,隆武帝闻讯大怒,再也控制不住了,将来使囚禁。

隆武并不是郑芝龙的傀儡,郑芝龙也没有拥立的打算,在最初是否拥戴朱聿键的问题上,郑芝龙是持反对意见——“鸿逵请正位以餍众心,芝龙意别有在,固争以为不可。诸大臣皆言监国名正,俟出关尺寸,建号未迟。而李长倩亦疏言急出关、缓正位,示监国无富天下之心;不报。拥戴臣贪定策功,不数日,即位于福州;改元隆武,大赦”。

很明显,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二人并不是一心,郑鸿逵所拥戴的唐藩自然也就不能被看作是郑芝龙的傀儡,同样郑鸿逵也有想要借隆武朝廷挑战哥哥权力的想法。

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郑家内部最早得到赐姓殊荣的不是国姓爷而是他堂弟吧,“时鸿逵引其子肇基见于王,王赐之姓。芝龙闻之,亦引森入见”。

可就算如此,也不妨碍文官派系将郑家视作一体,文武矛盾和南明传统内斗继续在福建上演。首先是文武班次问题上黄道周向郑芝龙发难,随后户部尚书何楷弹劾郑家兄弟不去陪着隆武郊祭,继而又弹劾郑鸿逵在殿上挥扇子毫无人臣之礼。

这事是这样的,有这么一天,天气很热,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上朝的时候当着隆武帝的面扇扇子,大臣当着皇帝的面子扇扇子这像话吗?何楷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弹劾了郑氏兄弟,说他们“无人臣礼”,隆武皇帝认为何楷敢于直言,给他加官左佥都御史,这自然就引起了郑芝龙兄弟的反感,郑芝龙屡次刁难何楷,最终迫使其辞去官职返回原籍,不仅如此,还派遣部将杨耿装扮成土匪在路上袭击何楷,割掉了他一只耳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事大概率发生在历史上弘光元年六七月左右,因为天气比较热。但问题在于弘光元年闰六月二十七日,唐王朱聿键才在福州登上皇位,也就是说在隆武朝廷初建时期,郑氏兄弟就已经相当跋扈了。而文武之争也不会容忍郑氏兄弟的跋扈,对其视而不见。

不过现在嘛,唐王登基在二月,摇扇子自然不可能,因为炭盆衣衫不整还是可以的,所以类似的事件还是发生了。

这样的情况,郑家再傻也不会对隆武效死力,隆武的结局可想而知。

隆武本人又怎么样呢?路振飞曾经评价过这位皇帝“上谓臣僚不改因循,必致败亡。臣谓上不改操切,亦未必能中兴也。喜怒轻发,号令屡更,凡上所长,皆臣所甚忧也”这话说得很难听了,隆武皇帝发号施令是“喜怒轻发”不会慎重考虑。

不久后隆武干脆又杀死了鲁王所派来的使者陈谦,激怒了郑芝龙。御史钱邦芑密奏鲁王来使和郑芝龙有密谋,隆武在急怒之下将鲁王来使总兵陈谦下狱,郑芝龙和陈谦的关系很好,原本对朝中事务本来能装病就装病的郑芝龙,此时却破例入宫殿见,希望隆武能卖个人情“愿以官赎谦死”,正常说此时卖郑芝龙一个人情正好,把陈谦从牢里放出来赶回浙江也就完了,如果朱媺娖放在隆武的立场会如此做,并不断安抚郑家,结果隆武帝干了什么?

他先把郑芝龙留在宫中一直到半夜,又派人悄悄把陈谦从牢中提出斩首。等到郑芝龙反应过来,陈谦已经人头落地,这个举措同时激怒了郑芝龙和鲁王。“芝龙伏尸恸哭,为文以祭,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之句。由是益怀异志。”当时朱媺娖看这一段的时候更加无语,这已经是南明最有作为的皇帝,还能干出这种事来,实在是无法言说。

《思文大纪》的作者陈燕翼在当年曾经直接指出“然虽如是,臣窃观陛下两月来用人行政,臣未尝顷刻不忧心及之。出王游衍,未尝一刻不在陛下左右,而冀劾忠于万一也。臣犹忆宋臣苏轼之告其君曰: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用人太骤。臣少学于苏氏,师其忠鲠;窃不揣,亦以此言进”可见隆武帝太想中兴,听到的言论太多,用人又骤然提拔(其实朱媺娖也有这个毛病,但如果不是历史留名的忠臣能臣,朱媺娖是不会考虑,隆武又不跟朱媺娖一样有外挂),是非常有问题。

唐鲁之间的对立,并非后来唐桂争立那样你死我活,徐芳烈在朱以海登上监国宝座之后,有过这样一段记载:“(隆武朝廷使者刘中藻到来之后)朝中江上,大率与者半,不与者半;与者以为圣子神孙,总为祖宗疆土。今隆武既正大统,自难改易。若我监国,犹可降心相从,而不与者以为彼去北远,幸得偷安旦夕,而猛臣我谋将,血战疆场,以守此浙东一块土,似难一旦拱手而授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鲁监国政权之内赞同臣服隆武朝廷的官员有一半,拒绝服从隆武朝廷的官员也有一半。当然监国政权内部极端反唐的臣僚也有不少,甚至有人还对隆武朝廷的使者喊出了“凭江数十万众,何难回戈相向!”这样的混话。

可惜,隆武终究还是没能抓住这个机会,他连郑芝龙都团结不了,更别说鲁王政权!

隆武内心对自己的权威没有多少数,除了江西的黄得功原本还搭理一下,但也因为苏观生的操作对隆武不满滋生,尤其是黄得功好声好气要退回苏观生未果以后,一怒之下先斩后奏把苏观生退回了福建,以后不说决裂对福建也是相当冷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