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凌晨四点。泰山顶冷风嗖嗖,吹在人脸上如刀割一般。
整个碧霞祠龙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祠内众人已经早早起身。
霍正英觉得好冷,几乎用羽绒服包住了头,不断的甩动着胳膊腿来御寒。
很快人员齐整,众人在碧霞祠无尘道人的带领下直奔岱庙的封禅台而去。
泰山南麓的岱庙,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总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按照帝王宫城形制营造,城堞高筑,周辟八门,四角有楼,前殿后寝,廊庑环绕。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建造,历代多有重修,内祀“东岳泰山之神”。天贶殿采用“九五”之制及重檐庑殿顶的形式,为中国古建筑的最高规格,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殿内东、北、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泰山神出巡与回銮的盛大场面,是现存道教壁画的上乘之作。
岱庙内碑碣林立,现存自秦汉以来的历代碑碣石刻200余通,素有“岱庙碑林”之称;
岱庙内古木参天,有古树名木200余株,其中“汉柏”“唐槐”最为着名。古代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大典时向泰山神灵供奉的祭品供器,被称为“泰山祭器”。
这些祭器种类繁多、工艺精美,其中最知名的一组器物就是泰山“镇山三宝”:沉香狮子、温凉玉圭、黄釉青花葫芦瓶。
山路不宽,队伍拖拉得很长。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步行,众人终于来到封禅台。北风呜呜的叫唤,众人的脸都被冻麻木了,好在经过一个小时的行走,身上竟然隐隐冒出一丝丝热气,连讲话时的雾气都大了很多。
封禅台足有五百平米,上面早已铺好了蒲团,众人分门派各找一块地方或落坐闭目修炼,或站起挥展拳脚,耐心等待着泰山红日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
六点刚过没多久,天地间依旧一片混沌,山下雾气缭绕,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这时,万籁俱寂,突然一声鸟叫,划破了这寂静。一会儿,东方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藏在黑暗中层峦叠嶂的群山渐渐地露出它们的轮廓,像一群害羞的舞女,终于拿掉了蒙在她们头上的面纱。黎明的曙光悄然破晓,东方的天空开始泛起微红。仿佛有一把无形的画笔,在天空中挥洒出温暖的色彩。
那颜色逐渐蔓延,吞噬了黑夜的冷寂,给世界带来了希望与活力。太阳犹如一个害羞的少女,悄悄地从地平线后露出半边脸,窥视着大地。
众人禁不住向前走了几步,期待能更加接近这轮远在山脚下的红日。
红日如巨轮,缓缓的升起,不停地耀动着,仿佛要摆脱这大地的束缚。阳光终于成线,洒落下来,一道道照射在山上众人的身上,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轻拍掉归来游子身上的雪花,又像一个威严的圣人,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圣威,这圣威在一缕缕阳光的引导下,覆盖在众人的身上,侵入到毛孔里,流淌在血管内,直达内心深处。
众人只感觉到有一股暖流,缓缓从心底升起,不断游走,从躯干到四肢,从内脏和皮肤,从脚底到发梢。这份美妙让山上众人都陶醉了,都闭眼感受,如石雕一般一动不动。
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那红日也早已变成烈阳,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人们再也无法直视它的面庞。众人感觉浑身暖洋洋的,如沐春风,心田里仿佛被丢了一颗种子,等待着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生根发芽。
霍正英此刻满心的欢喜,她真切的感受到她对武功的理解又进了一步。
张树森教给她的罗汉十八手有些招数她好像顿悟了一般,一些过去不懂的地方竟然通了。可惜张树森不在身旁,不然要好好跟他打上一回,让他领教领教本姑娘的厉害。霍正英这样想道。
三个小时后,众人全部在岱庙里面休息,因为下午的比武大会就会在岱庙的广场上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