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明崇祯八年 > 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1页)

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1页)

为了避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整个大明蔓延,朱由检曾经数次召集内阁诸臣及相关部司堂官入宫与会,商讨和制订有关政策,推动各府州县的经济发展。

就从前的数据来看,大明手工业的主导产业和行业其实种类非常单一,整个手工业主要由棉纺织业、丝织业、陶瓷业、造纸及印刷业、矿冶业等五大类组成。

这几大类中,又以棉纺和丝织、造纸印刷等几类从业人数最多,而且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这就导致了大明南北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就拿棉布来说吧,随着棉布逐渐成为大明平民黎庶主要的衣着材料,由此也极大的促进了棉布生产的大发展。

这其中以松江府最为著名,其号称“以棉布衣被天下”。

整个松江府两百余万亩田地中,棉花种植面积便超过一半,现在大明最大的棉花与棉布交易集散地便设在太仓镇,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

这些商贾们通过购销棉花和棉布,从中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属于中间商赚取差价的典型案例。

因为现在大明的棉布产量虽然十分巨大,但这些行销大明全境以及周边国家的棉布,几乎全部是由无数个小工坊生产出来的。

由于眼界和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棉布工坊数量庞大,但规模却是十分微小,有百余台织机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工坊都是由十几、二十几台织机以及差不多同样数量的工人组成,他们没有余力自己去采购棉花和销售棉布,所以只能任由实力雄厚的商贾从中谋取暴利。

四海商行现在已经先后办起了三座五百台织机的大型工坊,他们的原材料和成品也是由自己统购统销,也正是因为四海商行的介入,棉布的价格才一直维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并没有因为销量激增而被无良商贾抬高价格。

万历中后期,山东、河南行省一些府州县也相继开展了棉花的种植,北地棉布产业也随之诞生并发展,但由于天启年间至今,接连十几年的天灾人祸,田地大部荒芜,棉花种植业也迅速萎缩。

为了打破松江棉布的垄断地位,从崇祯十三年开始,朱由检下旨,在京畿、河南、山东、陕西三省遭受自然灾害不严重的地区种植棉花,后续要根据具体情况,持续扩大种植面积,为北方棉纺织业的兴起打下基础。

棉纺织业之所以在北方未能大规模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在于气候干燥,棉绒断续,不能成缕,虽也能成布,但质量欠佳,只有想办法解决上述制约因素,北布才能有机会崛起,打破南布的垄断局面。

不得不说,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确是无穷尽的,每到阻碍时,中有能人站出来解决问题,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

北直隶肃宁县一名叫做王春的织工,在几经钻研后,创造出提高棉布质量的方法。

他的方法很简单。

“多穿地窖,深数尺,作屋其上,檐高于平地仅二尺许,作窗棂以通日光。人居其中,就湿气纺织”。

制约北布生产的关键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肃宁县所出产的市匹,其细密程度几与松江的中等品相类,这种质量的棉布,对于北地广大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百姓来说,作为日常穿着已经足够了。

在从当地锦衣卫卫所获悉这一消息后,四海布业总掌柜奉旨立刻赶赴肃宁县,在亲自验看过棉布生产过程及成品后,当即决定,在肃宁县开办棉布工坊,以月薪十两聘请王春为肃宁工坊掌柜,全权管理官方整个生产环节,工坊织机初定三百台,之后会视成品销量递增。

为了与棉布生产配套,四海布业还在肃宁建起了染坊和踹坊,从事棉布生产后的染色和压平等后续工序工作,成品出来后,将会就近销往北地府州县。

仅这三座工房的设立,就为肃宁县近七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除了棉纺织业之外,在朱由检的关注下,丝织业也在北地逐渐兴起,这其中又以山西潞安府为最。

潞绸起源甚早,明初已盛。

“登机鸣杼者,奚啻数千家。”产品行销各省,乃至边境民族地区,潞安丝织业最盛时织机达到九千多张,以后因为各种原因逐渐衰落。

为了复兴潞绸,四海绸业加大了在潞安府的投资力度,拿出大量银钱建立工坊、补贴农户,扩大桑树的种植面积,利用当地熟练工人较多的优势,加速潞绸的复兴和崛起,以此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

陶瓷业作为华夏最为传统的手工业,其历史可以以千百年计。除了中外驰名地景德镇外,浙江处州、福建德化、河南禹州、北直隶曲阳、南直隶宜兴等地的制瓷业也很发达,生产各具特色的瓷器。

瓷器的种类繁多,明代也比前代更多。

除普通用品如碗、盘、碟、钟、瓯、盏、盒、杯等之外,还有酒海、炉、瓶、半边胡芦瓶、罐、坛、花缸、渣斗、醋注、烛台、花尊、笔筒、笔架、凉墩、扇匣等。

为了进一步促进陶瓷业的发展,朱由检下旨,废除各地官窑生产皇家御用陶瓷的制度,让陶瓷业全面市场化,让官窑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介入到市场竞争当中去,不再耗费大量人人财物力生产御用陶瓷,皇家所用也将会从市场上进行采购,之前禁止民间使用的瓷釉颜色、形制全部废除。

景德镇成为了官窑改制后的最大受益者,其各种陶瓷产品的销量在改制后短短两年内,迅速成为外销产品的执牛耳者。

景德镇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这里有丰足的高质量的制瓷原料高岭土,有上万家的制瓷工匠和作坊,拥有制瓷的高超技术,有设备完善的官窑,虽然民窑数量也不少,但从技术上,他们是无法与官窑媲美的。

之前占据外销榜首的是景德镇民窑,但官窑的彻底开放,让民窑的外销受到打击,很多民窑把视线转向了内销,而伴随着局势的稳定,以及大明经济的蓬勃发展,内销数量也是年年递增,更多的生产者也随之受益不小。

至于原先规模更小的矿冶业,受益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原料、燃料原料、铜、银货币原料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大,加上矿冶业开发所需用的劳动力,得到流民劳动力的补充,因而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这也是朱由检计划中,北地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