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魏王侯林辰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残败(第2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残败(第2页)

宗室和清流虽不说是水火不相容,但明显是两路人。

清流以为宗室多纨绔,不劳而获,他们自己的家族也一样开商行,放高利贷,一样从百姓头上吸血,自己却视而不见,转头就批宗室浪费民脂民膏,双重标准,说的却是嘴响。

徐夏商的评价一针见血,全国各种,唯有江陵是读书人为盗!

徐子先不象右相老人家那样气愤,不过对这种倾颓的士风,也并不以为然。

读书人中明礼,懂事非,能教导地方民气的作用也是极大,如果士风不好,只会使地方的民气更坏,大魏不是秦的律令治国,也不是汉家黄老之道,而是儒家占据上风,儒学士子,如果自身持身不正,对地方的影响其实相当之坏。

自江陵离开,徐子先的感觉还是浮风掠影,所得不深,但北上之行相当要紧,也只能再度扬帆启航,直赴京师。

北上海程,过了江陵就截然不同了。

海船逐渐减少,到登州和莱州时,这三艘福船也可以称大船了,更多的是两桅硬帆,长十余米甚至不到十米,只可容不到十人,类似水师大哨船般的小船。

这种船一次能运几十石米粮,主要是山东等处的海运漕船,若不是有海漕,怕是船只会更少。

山东东路,山东西路,河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这些北方内陆省份,相较来说地方比较保守,工商业相较南方要落后的多,官绅多,地方不富,导致大地主比南方要多的多,因为工商不发达,有钱的官绅最多开几家商行,其余的钱都用来买地,这反而使平均富裕程度远不及南方的北方,土地价格反而是要比北方高的多。

至津海上寨时,港口只停泊了几十艘小船,多半是海漕至此,然后沿通济河,将漕运过来的物资粮食,一路河运到通州。

通济河水浅,三艘福船都是大船,众人就只能在津海港口下船,好在此地距离京师不到二百里,两天功夫也就到了。

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已经是二月,犹有雪降,福州一冬才下了一场雪,眼前的雪在北方是小雪,在福州已经算大雪了。

众多南蛮子都冻的脸色铁青,张虎臣抱怨一句,也是赶紧把厚实的披风裹在身上。

“一会到了驿站,叫驿丞多烧些姜汤。”徐子先精神上倒是没有多少不适应,后世的人出门方便,北国那些冬天得把雪挖开才能出门的地方,他也去过不少,雪景对他来说,并不新奇。

但身体还是略感不适,燕北大地干燥苦寒,福州温润湿暖,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很少到零下。现在这温度,估计最少零下五六度左右,在北方已经算是回暖,徐子先却是和众人一样,感觉冻的不行。

陈佐才抖了抖身上的积雪,对徐子先道:“四日下午能入京,五日至大宗正司和礼部投身状,宗正司办袭爵,锁厅试是二月初九,可是够赶的。”

徐子先道:“你来过京师没有?”

“燕京我十余年前来考过一次进士。”陈佐才道:“一试未中,就没有再试。”

陈佐才只是秀才,大魏考试制度和明清不同,明清一中举人就是士绅身份,良田美宅不必待言,只要想当官,不仅可以一直考试,一直拥有举人身份,而且实在考不上还能到吏部以举人身份选官,这种出身叫大挑出身,一般是任州府的佐杂官或边远地方下县的知县,举人出身也算清流正途,比进士低一等,比监生或恩荫,又或是捐官还是强的多。

清季时有不少举人身份的,直至封疆,大学士,最著名的就是左宗棠。

而大魏不同,秀才身份可以不必再考,但举人三年一考,考中了,第二年的年初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再中了方可为官,不中的,举人身份取消,下一轮乡试再考,再中了方可以再赴京参加会试。

连番考试,一次不中就放弃的,大有人在。

“当时情形,比较今日如何?”

“地方残破的多,百姓穷困的多。”从港口到军寨,再到津海县城北三十里的驿馆,一路行来,村方集镇很多,也确实是如陈佐才说的那样,地方残破,百姓离散,那些村落房舍破败的很多,福州也是茅草屋多,但修葺的齐整干净,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居住的房舍,而燕京畿辅之内,津海这里的村落,多半残破,房屋有很多都倒塌了,就算没有倒塌,也是长满枯草,连入村的路口也是一样,这样的情形,绝不止一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