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众人所料,李治的这次加封果然又在朝中引起了轰动。
其中感受到最大压力的就是太子李承乾和李泰两人。
李承乾已经决定暂时放弃自己一直喜欢的武功,兵法,转而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治国理政方面。
而李泰则是招募了更多的人手,想要加快地理书籍的编纂。
他到现在依然惦记着和李治比拼一下文学。
只可惜接下来的时局却丝毫没有给他半点机会。
随着众多灾民的不断消耗,朝廷的存粮已经快要不足。
李治便开始让人到各地去收购粮食。
此时各地的粮价都已经涨了不少。
其中长安城的各大粮商更是统一将大米的价格订到了每斗一百五十文,比之前翻了一倍。
不但如此,这些粮商居然将最便宜的粟米卖到了九十文一斗,整整比之前翻了将近三倍。
这些粮商的背后都有各大氏族的身影,他们都非常清楚眼下朝廷的处境。
因此他们一致决定要趁此机会狠狠地赚上一笔。
顺便报复一下朝廷对他们的打压。
开始的时候李治并不想搭理这些粮商,他准备依靠从其它地方购买的粮食来维持安置点的生活。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这些氏族的影响力。
他们居然控制了全国的粮价。
各地传回来的消息全都差不多。
虽然粮价要稍微便宜一些,但是如果算上运输成本,价格和长安城内也相差无几。
就连一些明明高产的地区粮价都高的有些过分。
这就让李治有些接受不了了。
合着你们这些氏族是打算联起手来向朝廷示威是吧。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本王不留情面。
本王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价格战。
于是他马上命令派出去的那些人直接转向当地的寺庙和百姓去收购粮食。
价格直接参照最初的市场售价。
同样是花钱,本王就将这些钱全都花在百姓们的身上。
于是原本出现在各个城池中的收粮队伍仅在一夜之间就转移到了乡村。
他们给出的价格也迅速的吸引了一些拥有余粮的百姓。
很快收购工作就取得了成效。
一车一车的粮食被直接运往京城或是最近的航运码头。
收获最大的是前往寺庙中收购的队伍。
寺庙的良田本来就多,与氏族的关系恶化以后他们设在各地的粮铺又受到了氏族的打压。
因此各大寺庙手中的存粮都有不少。
如今朝廷主动上门收购,虽然在价格上远远不如粮铺的售价高,但是需求的数量却是普通百姓们远远无法比拟的。
将粮食卖给官府既显得自己支持了朝廷,又为自己清理了大量的库存。
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平时要到哪里去找?
于是当第一批从外面购买的粮食出现在长安城内的时候,那些黑心的粮商一下子就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