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生命的觉醒和开悟 > 第54章 妙用的来源(第1页)

第54章 妙用的来源(第1页)

什么才是寿命呢?经中讲物质的身命有生有坏,觉悟的慧命却不生不灭,智慧的生命是修行者终极的追求,就是说要一直保持菩提心,这就是慧命。

在现实生活中,人只顾生气发愁了,就是说不论你遇到什么难事烦恼障碍,都不改初发心,人生有很多条路可选择,如果选好了一条路,就不应该为任何事而改变。

如果你太在乎别的事,太过计较,就说明你的初发心也改变了,戒律就是选择认可之后,还为别的事用心,这就是犯戒了,也失去了定力,慧命也难以成就了。

什么才是回向呢?回小向大有什么意义呢?回向是回小向大,回物欲向心灵,将物相转化为心性的人,普通人不知回向,是因为执迷物相,而活在轮回生死中,回向分三种,刚修行人回向于善,修一段后回向于净,几年后回向于心性,普通人是善恶夹杂,心随物动,不知物质、精神、心性的境界。

普通人时时刻刻都生活在这些之中,却在这么多的境界中以自我为中心,圣人也生活在这些境界中,却以众生为宗旨,正如经说:愿以此功德,回向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人吃的食物,和灵性众生的食物有什么区别呢?人吃的食物是物质合成的,而灵性众生却以能量为食,所以生我们都清楚,死就没有人能说明白了,因为生时身体物境所产生的根尘识,利用脑记忆存储,能够清楚的证明这是我们生的世界,那么死后根尘识记忆存储能力失去,自然进入迷失无知的境界。

这是因为生时繁多人事物的记忆,与死一无所有,这两者强烈的反差,会使人更加无明迷乱,死后七七日后,这强大的无明迷乱会渐渐的定下来,而心性会渐渐的增强,自性会随着生前的善恶业力,而投胎受生,进入下一个轮回,这也是人物质与能量的区别。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爱着急上火?人从小时候为一点小事而着急上火,到大时为了比较大的事才发愁,到现在回看小时候的事,觉得那时候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发愁,实在太可笑了,现在学佛了,觉得再大的事就是一个生死大事。

把生死看开了,一切都是小事,历经大磨难的人,与没有经历大事的人,纵然身相差不多,但心灵的承受力却天壤之别,其实这一切跟身体的长大没有关系,但跟心灵有绝对关系,心承受力的提升,对人事物的看开是普通人与有能力人的区别,不论人事物如何变化,都是心所变现的,这才是菩萨的智慧。

修习智慧的总动力是什么呢?修行是要回归内心的,人的缺点就是没有主见,总是依靠人事物而生存,这样就会在乎别人的语言动作,生活环境等都会影响心情,如果心不坚定,总是随人事物而转动,这样就会使身体和心灵都受损害。

人生来都带有灵性,如果你所在的环境,适合你的心性,你就会精神愉悦,如果你生活的环境压制了你的成长就会失调,所以意志力是首要的,“心能转境即是如来,心被境转即是众生”,人被人事物扰乱心情,身体便会不好,强大的意志力不但可以感动天地,更重要的是会拥有不生不灭的心性。

修行是为了什么呢?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执着,不是说执着就一定是错的,而是要随着时间阅历而改变执着的对像,小时候执着玩伴,一个玩友上学了会伤心好几天,在大一点就是学习了,因一次试没考好,就几天吃不下饭,在大一点就是爱情,因一时的不顺心,就想寻死觅活的。

而现在一天不看经听碟就像缺了点什么似的,毕竟无常的生命和永恒的慧命比起来,那简直是皓月当空比萤火之光,执着无常的萤火之光,而舍弃永恒的皓月当空,那简直是一失人生万劫难复,妄想、分别、执着是人最大毛病,不执着是对世间法说的,这样才能对出世法生起精进修学的心性,恒心毅力的保任才是常乐我净的慧命。

为什么说聚精会神,一心一意的人有成就的多?心的控制力决定成就,**的泛滥决定失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吃喝玩乐的**上,这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在他的眼里是正常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一个保家卫国的人,就必须在工作时一心一意的工作,在工作之余,才可以进行满足自己的欲妄。

如果在工作时还想着**,会沦为罪恶的深渊,如果一个圣贤,就必须严格的要求自己,以正己化人为目的,在圣贤的世界里没有**,所以普通人的**是正常的,要保家卫国人的欲妄,必须做到有节制。

而圣贤必须没有**,我们佛子超越了普通人,超越了以身体建功立业的人,进入了净心净土的境界,以心性的力量化俗度众,所以不应该有为自己一点点的欲妄,这就是无我利他的圣人。

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为什么缺一不可?庙会的起源是由于寺庙里烧香的人多,小商贩们便在寺院外做起了买卖,寺院里烧香上供,满足心灵的需求,庙外琳琅满目的物品,满足了人们物质的需求,有了人的需求,才会有形形色色文化的出现。

人需要衣食住行,便有了不可缺少的物质文化,人们需要纪念祖先和对人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所以把他们的英灵神圣化,便形成了宗教文化,一切文化的出现都需要以衣食住行为根基,只有满足最基本的需求,才有可能去追求其他文化,所以一切都要以物质为基础。

美好的环境可以愉悦心情,愉悦的心才能笑看人世浮沉,所谓的看破放下,逍遥自在,也是界定在物质的基础上的,然而物质的富足是建立在那些功臣的基础上的,所以将他们神圣化而加以纪念,这才定真正的念祖报恩,也是庙会的真正含义吧。

人的疾病是怎样产生的呢?众生的病分身体上的疾病,精神上的疾病和心性上的疾病三种,身体上的疾病多从饮食不洁、环境不调、生活压力等,佛以威仪具足、处事严谨,摄持戒律,来调和色大身体上的疾病。

以定来治疗精神上的疾病,对法的坚定深信、对净土的向往、对修行的八风不动,以智慧救度众生的生死疲劳,就是众生无始劫来沉论于六道轮回,身体是无常变灭的,精神是身体和境界所感出来的,也是幻生幻灭的,只有我们可见、可听、可觉知的能力,才去不生不灭的心性。

放下与提起的关系是什么呢?修人行示现看破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提起,不经一翻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任何有成就者都得有一番坚苦的磨练,师父们舍家弃欲,苦练身心,终成心灵的自在,世间人的爱心只是建立在物质的资助,精神开导的基础上。

师父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心性的启发上,以少量物质的资助为爱心的传递,中量精神的引导为疏通,大量法的智慧为资粮,物质上的贫穷是因为精神的迷乱,委靡不振是因为心灵的散乱,无明不觉是苦的根源。

做为一个修行人,当把众人物质的财富,以舍身取心的修行,转化为心灵智慧的财富,来回报十方众生,能将物质的财富化做精神的财富是福德,将物质化做心性的财富是功德,感恩一切发心者,点亮人们心中善良的心灯,将一切功德回归心灵的导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