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的时候,苏联还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阿富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正打得如火如荼,而且苏联军队进展顺利,苏联进入了全速扩张时期。此时,美国总统里根也正在施行“星球大战”计划,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只是一个欺骗性的计划。但是,当时美国已经从越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正在寻求挟制苏联扩张的方法。所以,美苏之间的对抗日趋激烈,双方即使无法正面对抗,但是在暗中的交手,也是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此时,阿根廷正在军政府统治时期,苏联在全面扩张的时候,自然希望将自己的力量伸到美国的后院去,以沉重打击美国,所以就把目光落到了阿根廷的身上。在苏联的怂恿下,阿根廷以主动的进攻收复了在英国控制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当英国迅速向阿根廷宣战之后,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不难看出,这是美苏在幕后的又一次相互碰撞。当时,阿根廷得到了苏联在情报方面的全力支持,但是鉴于美国强大的海军力量,苏联是不可能将武器弹药送到阿根廷去的,不然又要遭受一次“古巴”式的耻辱。而阿根廷的“超级军旗”攻击机正是收到了苏联侦察卫星的情报,确定了英国特混舰队先导舰,“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已经脱离了编队,这才造就了“飞鱼”奇迹。
当时,美国虽然不可能明着支持英国,因为这将冒着得罪所有南美洲国家的危险。但是美国却在暗中支持英国,与苏联的方法一样,也是向英国提供情报支持。而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英国的攻击型核潜艇用两枚二战时的直航式鱼雷干掉了阿根廷唯一的一艘巡洋舰,并且让阿根廷海军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敢离开港口一步,只能让不多的几艘潜艇出港对抗英国特混舰队。
正是这一战,阿根廷站到了美国的对立面上来。虽然,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阿根廷一直忍气吞声,并没有将自己的仇恨写在脸上。但是,那种仇恨已经种到了每一个阿根廷人的心里,而这从阿根廷在国际活动中表现出的与大多数南美洲国家不一样的对美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现在阿根廷正在等待一次机会,一次可以让阿根廷完成统一的机会!
当美国陷入伊拉克的战争泥潭,而且在数次战争中,美国支持的都是失败的一方之后,阿根廷看到了希望。但是,阿根廷领导人并没有头脑发热,清楚的认识到,阿根廷不是巴基斯坦,也不是伊拉克,就从阿根廷的地理位置上来看,阿根廷要想摆脱美国的控制,那还需要等待,等待一次更大的机会。而现在,这个阿根廷等了27年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欧洲与美国的决裂,中国的崛起,以及欧洲这次在联合国的行动,为阿根廷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而阿根廷也把握住了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这次机会。当他们的代表第一个走上讲台的时候,就表达出了及其强烈的反美情绪,搞得会场上的气氛紧张了起来。
跟在阿根廷代表后面上台的是澳大利亚的代表。而与阿根廷人的态度正好相反,澳大利亚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不支持欧洲的态度,而且还为此列举了众多的理由,当然,主要的还是现在联合国经费奇缺,根本就无力承担起这么大规模的维和行动的压力!
如果说阿根廷是想依靠欧洲达到自己目的的国家中的代表的话,那么澳大利亚就代表了另外一类国家,即完全依靠美国,走的是彻底的亲美路线。
在历史上,澳大利亚与美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最后都获得了独立,但是比起美国来,澳大利亚却差了很多。
最大的差别是澳大利亚错失了最佳的一次发展机会。以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内的资源,如果澳大利亚早独立2百年的话,恐怕澳大利亚将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澳大利亚却没有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当然这也与澳大利亚本身的历史条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这也是他不可能抓住这次机会的原因。
而从现在的澳大利亚与美国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来,澳大利亚的国内地理条件也决定了澳大利亚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大概,到现在也没有听说过一个只有2000多万人口,但是却有8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能够迅速强大起来的吧,毕竟这种人力上的限制,已经为澳大利亚决定了其国际地位。
同为英语,以及信奉基督的国家,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合作有着天然的文化基础,另外,二战中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主力地位,而澳大利亚作为反攻的总出发地,也让澳大利亚与美国有了近代史上的合作基础。而在发展了几十年之后,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已经冲淡了其作为英联盟国家的身份。即使,现在英国国王(伊丽沙白二世已经在2007年去世,由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继位,为英国国王)委派的总督是澳大利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他们的宗主国仍然是英国,但是这只是形势上的,而并不具备有丝毫的实际意义。
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在美国与欧洲之中,澳大利亚选择了美国,而这也是有经济基础的。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国,即使到了2008年,即使全欧洲与澳大利亚的贸易额加在一起,也没有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多。而在美国与澳大利亚签定了泛太平洋贸易协作区的加入条约之后,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了仅次于加拿大与墨西哥之后,最大的加盟国。而这种经济上的基础,是澳大利亚一直坚持走亲美路线的根基了。
澳大利亚在行动上,也一直是美国最主要的支持者。现在,当英国都决定撤出阿富汗与伊拉克了,而澳大利亚的士兵还活跃在这两个战乱的国家中。而在所有的国际会议中,澳大利亚都是美国最坚定的支持者。可以看出来,澳大利亚是很难改变其亲美路线,甚至是无法改变这一路线了。
当然,澳大利亚反对欧洲的言论,马上让那些亲美国家找到了依靠,而且美国代表也松了口气,至少现在他们不是独立“作战”了。而再看欧洲国家代表的脸色变化,恐怕今后澳大利亚都别想博得欧洲的好感了。
第三个走上演讲台的是喀麦隆的代表,非常巧合的是,前三个国家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立场。而喀麦隆代表的就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
喀麦隆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虽然很早就独立了出来,但是与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都遭受过内战的摧残与折磨。所以,在对待印度内战的问题上,喀麦隆的态度很谨慎,采取的是折中的路线,而这正是中国现在所采用的路线。
从现在的国际局势,特别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加强之后的国际局势上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榜样,而且,随着中国对坦桑尼亚帮助的成功,以及赞比亚从中国获得的好处,让以非洲国家为主的第三世界国家集团终于看到了幸福的希望。
作为法国曾经的殖民地,喀麦隆与法国的关系也很亲密。但是,现在法国是欧洲一体化的火车头,在处理欧洲问题上,法国都有点照顾不过来,特别是在大量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之后,法德意三国的主要对外援助力量多用到了这些邻居加兄弟的国家身上,相应的,对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以前的殖民地国家的援助就少了很多。
2005年,在刚果(金)重新爆发内战,中非爆发内战,并且发生种族大屠杀。2006年,尼日利亚发生军事政变,虽然最后政变失败,但是国际石油市场因此受到剧烈冲击。2007年,安哥拉,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相继爆发内战。2008年,加蓬爆发内战与种族仇杀。这些事件都是欧洲在减少了对非援助之后,引发了非洲国家内部资源争夺,最后导致的。很明显,虽然喀麦隆躲过了这场危机,但是非洲的局势已经不再让人放心了。
比起以前的法属殖民地国家来讲,处于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赞比亚,以及莫桑比克都因为获得了中国的帮助,国内局势一直很稳定,不但没有爆发内战,连混乱都减少了。而更让这些非洲国家眼红的是,这些国家的经济都在高速增长,仅坦桑尼亚在2008年,经济就增长了12%,而通货膨胀只有4%不到。很显然,这种现实的利益,是不能不让那些已经陷入,或者因为贫穷受到战争威胁的非洲国家动心的!
非洲国家首脑,以及政府高官访问中国的次数已经从2005年的83次,增加到了2008年的728次。也就是说,几乎每天都有2批非洲国家的官员组团访问中国。而这些非洲国家访问中国的原因出了向中国表达美好的祝福,并且希望继续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之外,最主要的,当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