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黑雕军进行这一系列颇为复杂的战术动作之时,房当翰海军队也完成了前队变为后队的转换,加快了后退度,迅向西会州退去。
断后的两千党项骑兵是房当翰海部精锐之士,全是当日从小仓关退回西会州的人马,房当翰海担心战斗力稍弱的部队挡不住黑雕军的冲击,不惜血本地派出了自己起家的班底。
黑雕军以战车营为追击前锋,战车推进度并不快。
细封黑山作战经验十分丰富,有了上两次密集冲锋的教训,对身边手下道:“野利贺,带五十骑迎敌。对方大弩厉害,队形散开一点。”
临危受命断后的细封黑山原本以为黑雕军会马上起全面进攻,不料黑雕军动作并不迅,收好了阵前的拒马才起攻击,细封黑山见惯了骑兵们来去如风地起攻击,现黑雕军动作迟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命令断后人马展开攻击。
细封黑山抱着必死信念,准备用坚决的攻击打乱黑雕军行动。
野利贺是房当军中有名的冲锋将。
房当人在清水河畔住了上百年,受中原影响颇大,笃信佛教,少量佛家弟子也用汉字记事、交流,而且服饰、型已是中原化了。但是,野利贺却是典型的党项人型——秃顶重环,只是因为作战戴上了头盗,看不到“顶上光光下面一圈头”的党项型,只是看到一只银制的大耳环。野利贺向来以党项人为荣,瞧不起文弱的中原人。此时,羊战败了狼,房当军的惨败让他血性勃,接到细封黑山的命令之后,野利贺率着五十名党项骑手迎着黑雕军冲了出去。
陈猛指挥车位于山凌战车营第二排,视线非常好。他看到党项骑兵成一条长线迎在战车前面,队形十分松散,并不利于西蜀连弩的攻击,骂道:“这些党项人真是狡猾,真以为排成这种长蛇阵就可以躲过连弩的攻击吗?”
为了保持战车的稳定和队形整齐,战车度并不快。陈猛军龄长,年龄却不大,有着年轻人的顽皮劲和热血冲动,对驾车军士道:“从空隙穿过去,冲到前面去。”
驾车军士技艺高,也是胆大妄为的家伙,很对陈猛脾气。他听到陈猛命令,猛地一提马缰绳,指挥车就从前排战车留下的空隙钻进了第一排战车地队伍中。
陈猛大声吼道:“第一排,预备射击。”
指挥车上亲卫卖力地吹响了起进攻的铜喇叭,二十五辆山凌战车上的军士早已做好了准备工作,听到预备命令之后,每一辆战车都寻找捕猎目标。
就在陈猛冲到第一排战车的时候,野利贺也率领着五十名骑兵迎着战车冲了过来,党项骑手们相互间的距离足有两三米宽,身体俯在马背上,手持弓箭,箭支已搭在弓上。野利贺根本不惜马力,用最快度向着战车营冲过来,他只有一个心思:尽快逼近黑雕军,即使是战死也要咬上敌人两口,否则到了阴间也不会心安。
野利贺率领的五十骑冲进西蜀连弩射程以后,第一排二十五辆战车上的西蜀连弩出了刺耳怒吼,无数巨箭射向冲锋的党项骑手。
第一排战车射出西蜀连弩之后,后一排上好弦的山凌战车则加快了度,从第一排战车的空隙处插了上来。
野利贺的五十骑兵虽然俯在马背上高冲锋,但是在西蜀连弩从容的瞄准、射击之下,一部分骑手和战马仍然没有逃脱被弩箭贯穿的命运。由于党项骑兵队形松散而且度极快。巨箭并没有彻底消灭起冲锋的小队骑兵,野利贺和二十多名骑手从致命的箭雨中冲了出来。
山凌战车营两翼的黄桦弩手们对准了野利贺等漏网之鱼。
野利贺和党项骑手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好汉,对于打仗有着天生敏感,此时,战车营的军士位于车厢里,极难被射中。而奔跑中的战马则是最大、最易受到攻击的目标,野利贺等众骑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射杀战马,他们快拉弓放箭,铁箭全部射向战马。
野利贺心里明白,以自己这五十人去攻击的黑雕军主力骑兵,和送死相差不多,他们的任务就是用鲜血和生命为主力部队争取到撤退时间。野利贺不顾在身边横飞的弩箭,迅捷地用竹牛弓出了三支铁箭。一辆战车的战马被他射中了两箭,翻倒在地。
野利贺看到不可一世的战车被他射翻在地,狂笑中又举起竹牛弓,但是,他永远无法射出第四支铁箭,一支弩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他的胸膛。其他十几名骑手的命运和野利贺相同,拼命射出手中的弓箭之后,被如雨般的弩箭射杀。
虽说细封黑山派出来的党项小队全军覆没,但是,党项骑手还是冲到阵前,让第一次参加战斗的山凌战车蒙受了损失:三辆山凌战车因为战马被射杀而翻倒在地下。
虽然战车与战车之间地间距足够宽,位于后面的战车仍然撞上了倒地战车,黑雕军战车营出现了短暂混乱。
山宗元的战车位于山凌战车营的后面,见状心里直抖,这些山凌战车可是节度使的心肝宝贝,连忙下令左翼、右翼起攻击。
随着三长三短的刺耳铜喇叭声音响起,左、右两翼普通战车加快了度,从特别战车营两翼包抄了过去,越过了山凌战车营。
细封黑山见黑雕军阵形出现破绽,下令道:“细封铮铮,迎战。”
细封铮铮是细封黑山儿子,也是房当翰海妹弟,是房当军的一名骑军指挥使。房当军军制和大林军相差不多,一个指挥使手下也有五百骑兵。细封铮铮得令后,带着手下五百骑兵,朝黑雕军扑了过去。
位于中军的侯云策清楚地看到战场变化,对于党项人的战斗精神和战术素养颇为赞赏。此战中,战车营的优点和缺点已显露无疑。
侯云策不愿意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战车蒙受更大损失,下令虎营停止追击,就地防守。
(第二百零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