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东汉不需要三国 > 第22章 用心良苦为爱徒(第1页)

第22章 用心良苦为爱徒(第1页)

第二天,阳光明媚,蔡邕和管宁一同来到卢植的住处,拜访这位老友。

卢植见到他们,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连忙迎了上去,“邕兄、宁兄,你们怎么一起来了?”

蔡邕笑着说道:“卢兄,我们听闻马超这孩子十分出色,今日特来拜访,想见一见这传闻中的少年英才。”

管宁也点头附和道:“是啊,卢兄,我们也想考考他的四书五经,看看他的才学究竟如何。”

卢植听了,心中甚是欢喜,他对马超的才学也颇有自信,于是带着他们来到厅堂。

马超见到蔡邕和管宁,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

蔡邕微笑着,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温和与赞赏,轻声对马超说道:“马超啊,听闻你对四书五经颇有研究。今日一见,果然器宇不凡。不知你对《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有何见解?”

马超略微低头思索片刻,眼神坚定而专注,然后抬起头,自信地答道:“先生,晚辈认为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地学习并适时温习,能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管宁双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他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接着问道:“嗯,见解独到。那么对于《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你又有何看法?”

马超神色坚定,双手握拳,仿佛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决心,回答道:“晚辈觉得,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大事者必须经受住种种磨练,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体魄。”

蔡邕眼中的赞赏之意越发浓厚,他拍了拍马超的肩膀,点头称赞道:“不错不错,你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实属难得。那对于《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马超微微皱眉,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的脸上露出释然的表情,回答说:“先生,晚辈理解的‘修身’乃是基础,只有自身品德高尚,才能管理好家庭,进而为国家和天下做出贡献。”

管宁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微笑,他向前迈了一步,语气中带着肯定,接着问:“很好。那么在《中庸》中提到的‘中和’之道,你可有自己的体会?”

马超挺直了身子,目光中闪烁着坚定和睿智的光芒,答道:“晚辈理解的‘中和’之道,是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和谐,做事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蔡邕和管宁相视一笑,蔡邕双手抱胸,满意地说道:“马超,你的回答令我们十分满意。如此年纪,便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实属难得。以后定要继续努力,不可懈怠。”

马超恭敬地抱拳行礼,语气诚恳地回答道:“多谢两位先生的指点,晚辈定当铭记在心,不负先生们的期望。”

接下来,蔡邕和管宁轮流提问,马超思维敏捷,对答如流,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让蔡邕和管宁频频点头称赞。

考试结束后,蔡邕赞叹道:“马超,你的才学的确不凡,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管宁也笑着说:“卢兄,你这弟子真是难得的人才,令人喜爱。”

卢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马超这孩子,不仅才学出众,品德也高尚,实为可造之材。”

马超感激地说道:“多谢两位先生的夸奖,晚辈定当加倍努力,不辜负先生们的期望。”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蔡邕和管宁与马超相谈甚欢,他们分享了许多求学的经验和心得,马超受益匪浅。

宾主相欢,交谈甚欢之际,时间悄然流逝。

蔡邕微笑着拍了拍马超的肩膀,语气和蔼地说:“马超,今日与你交谈,实在令我欣喜。你的聪慧与才学,令人印象深刻。日后若有空闲,可常来我家中拜访,我们一同探讨学问,必能有所增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