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仙门第一纨绔 > 第31部分(第1页)

第31部分(第1页)

怪的容器内,或者是一个机器槽中,一个玻璃罩了盖着,有些管子连到他身上。。。。。。

周全啊的一声惊醒过来,却发现谢安、支道林和道进都略带着惊讶在望着他。“你怎么了?”

周全拍了拍头,“没什么,我好象看到一些场面,但看得不是很真切,另外也听到些声音,好象要我去找某个人,可是又很模糊,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我也有天眼通和天耳通了?哈哈。”

道进说:“周施主不要笑,我确实感应到你体内有神力。”

支道林也跟着点点头,记得上次遇到刺杀时,他就说过了。

“难道我是高僧转世不成?别开玩笑了。”

道进说:“这个小僧不敢妄加猜测,但此事或许真与施主有缘,否则今日怎会正好在此?不如与小僧一同去建康吧!”

周全没料到跟来瞧热闹,还把自己牵扯进去了,但是他也隐隐觉得这事与自己有关。刚才恍惚之间看到的,难道是他穿越之前发生的事?有人带走了他,然后在他身上做了什么手脚,送到古代来完成某一件事?这个猜测应该是最合理的了,要不他怎么会穿越了呢?

也许他穿越前的一段记忆已经被抹去,但他身上的某种识感却把当时的场面记录了下来,在两个高僧的神通引动之下,使他“看”到了这个片段。那么他是不是要找到某一个重要人物,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回到自己时代?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不给自己明确的任务呢?

周全越想越糊涂,最后只好不想了。不过他去不去,还要先看一下支道林的意思,“道林大师,你要去吗?”

“既然是道安大师相召,又关系到佛、道两派高人安危,和尚虽然未必能起什么作用,也只好走一趟了。”

谢安说:“我近来也闲着无事,就陪大师一同去吧。”

支道林没有武功,谢安是怕他有危险,所以同去,既然他们两个都去了,周全也答应同去。他早就想去建康看看了,第一次在半路被神秘人抓走,第二次在海边遇到了谢安等人,两次都没去成,这次有三位高人同行,应该可以去得成了吧!

四人也没睡意,又聊了些话题,左右不离高僧吸血奇案,但这件事实在离奇,再怎么讨论还是没有头绪。

支道林只带了几件换洗衣物,立即就可以动身,第二天一早,众人先取道山阴,周全和谢安都需要回去安排一下家里的事。

邱灵柔听周全说要远行,也要跟着同去,但这次的事情透着诡异,前途凶险莫测,周全坚决不同意,丢在她在家里也不放心,只好叫她回王家呆着,尽量不要出来乱跑,免得落到五斗米教手中。周家的珍贵之物也都收拾了,藏到谢府,周全带上了那把青铜古剑。

谢安虽然是谢府最重要的主事者之一,但他大部份时间都在外游荡,家里自然有接替他的人,稍作交待便可。本来众人是打算走陆路的,正好谢家有一只大船要送年货到建康,于是临时改变了主意,坐个顺路船。这一去,十有八九就要在建康过年了,不过除了周全新婚不久,对娇妻有些留恋,其他人并不在意在什么地方过年。

这一次的船真的是顺风船,一路顺风顺水,船行飞快,并且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很快就到了长江出海口,再沿江而上,依旧是顺风,比预计时间早了近两天就到了建康城外。

也许是两个大和尚又使了某种神通吧。

第十三章 舌战高僧

建康就是后代的南京城,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便在此设立金陵邑,所以“金陵”就成为古代南京地区的通用名称。

南京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然形成天险,有“虎踞龙蟠”之势,在冷兵器时代是一座不可攻克的保垒,只要长江的控制权在手中,便进可攻退可守,乃是筑城称霸之绝佳所在,风水术士皆称此地有天子之气。历史上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以此地为首都,所以又称为六朝古都,这天子之气确实也不假。

三国时,东吴以此地为首都,改称为建业,意谓将在此“建帝王之大业”,又将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郡治迁来建业,数十年经营下来,已经是东南最繁华,最发达的大城。西晋末改名为建康,如今为帝都,并且也是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治所在地,从没遭遇外族战火,乃是全国的商业、政治、艺术文化中心。

谢氏家族和王氏家族数代都有高官,在建业也有很大的势力,府第大多在秦淮河南岸,乌衣巷一带。后代刘禹锡写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王、谢指的就是王家和家谢了,特别是在王导和谢安这两位划时代名相的光辉下,乌衣巷更成了中国史上不可超越的尊贵和荣耀。

谢家的货船并不需要怎样检查就从水道进城了,众人行色匆匆,并没有去谢家和王家,而是直奔释道安落脚的东安寺。支道林是当时的超极名星,不敢招摇过市引来无数围堵,只好乘了一辆马车,放下垂帘,往东安寺进发。

车到东安寺外,路却被堵了个水泄不通,无法前进。周全探头出去,见寺外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个个伸长了脑袋往里面看,连通向寺门的大道和附近的道路都无法通行。看这架式,象是什么超极马戏团在表演。

周全好奇之心大起,钻出车厢,站到车辕上往里看,这一看不由大跌眼镜,里面不是什么魔术表演,也不是名星美女献唱,而是一群和尚在讲经。

一个略高的平台上当中坐着一个穿袈裟和尚,他后面还有许多和尚,坐成三排,另一侧有十几个道士,也盘腿坐在地上。周围的听众有官员打扮的人,也有小商人小市民,和尚、道士、老叟、顽童、千金小姐,什么样的人都有,最前面的坐在地上,稍后的坐在矮几上,再后面的站着,更远的站在阶梯上,高台上,盛况空前。

周全听了一会儿,那个和尚讲解的是经文,也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却不知为什么这么多人围听。他坐回车内问支道林:“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围观?”

“这是在讲肆。所谓讲肆,便是在由各大寺院的高德名僧公开讲经,无论本寺、外寺的僧众,达官贵人贩夫走卒都可旁听,任何人都可提出疑义,参与辩论,或是发表自家的言论。东林寺是建康最大的寺院之一,所以更是热闹。”

“原来是这样,还真是开放啊,早就听说过东晋佛教鼎盛,果然是非同一般。”

道进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心里觉得奇怪,这个年轻人有着渊博的见闻和奇怪的观点,却连最普遍的讲肆都不知道,当真是奇哉怪也。“平日讲肆也未必有这么多人,或许是我师兄邀请的几位高僧到了这儿,所以特别热闹。”

车辆无法前进,支道林又不想露面引起哄动,众人只好坐在车里发呆,广场上人虽然多,但大多保持安静,那和尚的声音中气十足,在车内也可以听得到。这时他念了一段经文,然后发表了一些观点,大约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如梦幻一般,都是因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因为看到了,所以才会产生种种想法,若是能心里空无一物,断了一切忧疑,便达到了佛的境界。

这和尚的观点,与现代的唯心主心有些类似,周全听了大摇其头。支道林说:“这人是识含宗的传人法幽,识含宗认为‘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以所惑所睹为俗,觉时都空为真。一切因‘识’而生,因‘感’而在。”

周全说,“这说法不对,山水花草,不论你看到没有想到没有,它都存在,就是你死了,它还在。所以与意识没有关系,不管说得如何有理有据,这都是一种错误的理论。”

周全说的虽然没有切中识含宗的缺陷所在,却也是事实,车内众人都点头赞同,但围观的人却为法幽的言论所惑,不时响起掌声,十多分钟后还没有收场的迹象。

周全有些坐不住了,“这个讲经大会要开到什么时候?”

“这可不一定,若说到兴致高时,或是有人出来参与辩论,说上一天,晚上再挑灯夜战也是有的。”

“不会吧,那我们要干坐在这儿等到什么时候?两位大师佛学高深,不如出去把他赶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