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恶咒不死什么效果 > 54 杀商鞅平众怒稳住君位 人死法在商君书诅咒千年 终结篇54(第1页)

54 杀商鞅平众怒稳住君位 人死法在商君书诅咒千年 终结篇54(第1页)

(秦·咸阳城·政事堂)

新君早朝后,国师甘龙、上大夫杜挚等入政事堂求见国君。已年过八旬的老国师甘龙自从迁都咸阳城后,第一次踏入政事堂。

“禀君上,今日商鞅回归封地,尽数朝臣出城相送,朝署为空。臣闻‘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重者身危。商鞅治秦,妇孺皆言商君之法,莫谓先君之法。今商鞅得封十五邑,位尊权重,他日必反,君上不得不查!”。

秦公道“商君乃先君之重臣,反行未彰,为之奈何?”。上大夫杜挚道“前太傅赢虔告发商鞅谋反,托杜挚将此书转呈君上。”,说完杜挚呈上赢虔亲笔书帛。

“赢虔恭禀君上:商鞅乃秦国乱臣贼子,以妖术蛊惑先君,其罪有五:其一、谋逆作乱、欺君罔上,二、蛊惑民心、苛法乱政,三、刑及公室世族,动摇国本,四、贪污受贿、奢华糜烂,五、阵前违信背约,使天下鄙秦。

此五罪乃罪大恶极不赦之罪,此贼不除,国将不国!请君上明鉴!赢虔顿首泣拜。秦公元年辰月初九”。

见秦公阅毕,杜挚道“前太傅赢虔请求入宫面见君上,以详报商鞅之罪。”,秦公道“准!若还有商君谋反证据、书报,皆由上大夫收集上呈寡人。”,“诺!”。…

见新君如此态度,太师甘龙知除去商鞅已指日可待,只是商鞅之法能否一并除去还未可知。事到如今若只是除去商鞅,保留鞅法,犹如人死其魂魄在,老世族这么多年的忍辱负重就几无意义。

新君虽年轻,观其行事,隐忍及杀伐果敢似在其父之上。鞅法是否继续为用,赢虔这帮公室能起到作用吗?甘龙心中充满疑虑。

(秦·商邑·庭院)

秦公元年巳月,商於之地的迎春花早已开放,庭院里的谖草一片嫩绿。这日雨后天气清明,商鞅一身素白簪碧玉发簪于游廊下抚琴,两匹成年骏马一白一黑在草坪上吃草、嬉戏…小雪端上赵酒并两只酒爵便默默退下。

两日前商鞅分发银钱已尽遣家老、侍从、侍女及商邑私家兵丁五百余人,唯侍女小雪执意留下陪伴商鞅。

约两刻后,将军景玉率军卒三千而来。商鞅有点诧异“竟是你来拿鞅?…也对,若你顺利完成任务,鞅先前提拔之人就可心安,君上必不追究…早知是你,鞅就该摆下棋局,对奕一下,看景将军又进步了多少。”。

“商君早知君上要拿你?”,商鞅一笑“是何罪名?”,“谋逆。”,“有何证据?”,“君上说他曾听你亲口说过。”,商鞅点点头道“景将军来与鞅喝一爵。”。

景玉拿出一布袋放在案几上,“此袋里装的是一粒鹤顶红丸,无臭无味,不消半刻,肠穿而亡,服用者没有痛苦。此先君为商君所备,先君说这个…不苦。”,

“先君?”,“不错。先君遗命:若商君甘愿被捕,服下此物;若商君改变主意想活下去,景玉助商君逃出秦国。”。商鞅诧异道“此先君何时所命,鞅竟不知?”,“此景玉攻邰阳城时,先君给景玉的密令。”。

商鞅笑道“新君已将大将军由岸从西疆调回,统领三军。景玉的大大和妻、子均在新君手中。新君遣景弟前来捕鞅,不过是试探于你,其实你身后已是天罗地网。想必你来之前,大内侍早嘱咐过你,绝不可意气用事。”。

景玉道“世间事岂有两全法?景玉在家孝顺大大,爱护妻子,已然尽责;护商君周全是忠先君之命,鞅兄不用顾忌我。

纵然…没有先君之命,景玉也愿保护鞅兄。还有公子少官、公子壮、司马错等皆愿听命于你。”。

商鞅给景玉斟满一爵,自斟一爵,端起酒爵道“既是兄弟,鞅最后拜托你两件事。”,“鞅兄请讲。”。

“侍女小雪尽心服侍我多年,直到鞅之末日亦不肯离开,望景弟以后将她安置给一户好人家。”,“诺!”,“那两匹马,不要送回御马厩,放归草原,让它们相依为命,自由自在,自生自灭。”,“诺!”。

“此二事拜托了!…我俩一起饮了此爵!”。待二人饮毕,商鞅又自斟了一爵,将布袋打开,拿出药丸细细打量“世间还有如同景弟这样的人,这浊世还没到最坏的地步。景弟最好远离秦国,若实在离不开需谨记你大大之言,切切!”。

“鞅兄…要不再想想?”景玉抓住商鞅拿药丸的手,商鞅将景玉轻轻推开,把药丸放置酒爵中,

“二十多年前,鞅自见到你的那刻起,就已经不是好人,不值得你救。景弟保重,就此别过!…这个,不苦。阿梁,鞅来寻你了。”说完一饮而尽,“鞅兄,卫鞅!”…商鞅卒,时年四十六岁(虚岁)。

(秦·咸阳城·太医院殓房)

商鞅尸首横陈在榻,秦公进入殓房,让护卫退下,仅留景玉在侧。“如何死的?”,“服毒自尽。”,“死前留有何话?”,“无话”,“没有对谋逆罪名辩解?”,“未有。”,“他的书作可有找到?”,“未曾”。

良久秦公挥挥手道“景将军辛苦,退下吧。”,“诺!”。

秦公眼前的商鞅已死去一日,身上的谖香依旧,尸体并无异味。其面色如玉,发黑如丝,神情安详如熟睡一般…岁月好像并没在他的脸上、身上留下过多的痕迹。

秦公见商鞅白衣胸前有一微微凸起之物,便伸手将其拿出,只见是一约两寸长的薄竹简。细看竹简:上面镌刻四个清丽大篆:长乐未央。

此四字为卫鞅笔迹无疑,但竹简仅为寻常竹子而作,也并未熏香,竹简之上似有洗之不去的污物。看来绝非出自于他当日的相府。许是未发迹之时写的?

秦公回想孩童时第一次见到商鞅,虽然自己还小,但依稀记得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他好听的声音,好看的模样,灵巧的双手…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年龄增长,少年秦公发觉只要有这个人在,公父就是温和的,会笑的,没有的话,就是严肃的甚至冰冷的。自己从小总是不太能见得到公父,皆因这个人的缘故。

不仅如此,他让朝堂血雨腥风,让庶民百姓胆战心惊,让年少的自己谨小慎微,让列国被玩弄于股掌…人人都称赞他的好相貌,自己却怕他的脸,尤其是他的笑。

他的笑仿佛藏着刀,让自己后脊发凉。他知道自己弑父,苦于无凭无据,于是表面风轻云淡,私下却威胁自己,让自己战战兢兢过了近一年的时光,直到公父薨逝,自己才松了口气。

想到这里秦公怒视商鞅,内心道:你真该死,你与赢渠梁一样地坏,所以你们相互喜欢,狼狈为奸!赢渠梁酒后乱性生了我,却杀我无辜的娘;

小的时候还心存幻想以为赢渠梁多少还讲点亲情,可他借你之手割了公伯的鼻子,黥了次傅的脸,流放了舅舅,逼迫我离开宫廷!

更可笑的是:他弥留之际,当着众人的面,还要将秦国君位传于你…他做这些事的时候可有想过我的感受?他既不把我当儿子,我又何必把他当作父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