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恶咒不死是哪个屠夫的技能 > 36 赵良献图卫鞅 卫鞅魏庭舌战惠施36(第1页)

36 赵良献图卫鞅 卫鞅魏庭舌战惠施36(第1页)

(秦·咸阳城·内史府邸)

景玉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赵良。自从自己入伍,基本都在军队,甚少出军营;赵内史总管全国财物赋税更是公务繁忙。加之他做事极为严谨、细致,总要亲力亲为才觉心安,几年来几乎就没有在戌时前下过值。

这日晚霞还未散尽,赵良马车回到府邸。家老于府门前迎接赵良道“裨将军已在在府内久候家主,似有要事求见。”,“为何不差人报于府衙?”,“裨将军说不便打搅内史公务,等一等也无妨。”。

赵良也不更衣休整,直奔府邸大厅“景弟,别来无恙?”,景玉转过身来“赵兄,小弟甚是想念!”。赵良打量景玉“做了将军,益发沉稳了!”,“赵兄蓄起胡须,果然有朝廷栋梁风范。”…

二人许久不见十分亲热,赵良让夫人安排酒饭,于是一边饮酒一边诉说这几年各自发生的趣事轶闻。酒至酣处赵良道“景弟不会是专门找良叙旧吧?”,“玉是真的来探望赵兄。但若说到叙旧,还就绕不开那个人。”,

“卫鞅?”,景玉点点头“卫鞅与我行军打仗时谈到赵兄,说赵兄与他有隙,很是难受。他慕赵兄大才,不愿与兄决裂。”。赵良道“这些年卫鞅之法越发苛严,上刑太傅下惩庶民,偶有逾矩,便施酷刑。更兼燔诗书禁游说,让民在温饱上下挣扎,愚民、疲民而驱民;民说法苛不便,他流放民,民赞法好便捷,他亦流放民,总之不得妄议法…

我与卫鞅渐行渐远,迟早割袍断义,景弟莫要劝了。”,“卫鞅说赵兄心地仁慈,不愿理解苛法治国能于短时内提升国力。可正因如此,国家赋税、收入、支出等财务交与赵兄这样的人,他才放心。目前秦国国力依然在魏、齐乃至楚之下,望赵兄以国为重,莫与他计较。”景玉饮了一口酒道,“卫鞅还说…”,

“还说什么?”,“还说之前来秦不过是为己成就功名利禄,后来与君上相知,便遂君上之愿,助其集权专断以强国…他自知此生做孽太多,杀伐过重,以后下场不会好,故不敢成家亦不愿再与我等私下往来。”,景玉感慨道,“如今在秦国,表面上看卫鞅风头无两,实则不过是一无根浮萍之人,老世族乃至公族无不想除之而后快。”。

赵良闻言默默不语,一爵一爵地饮酒,“卫鞅让景弟前来,还有何事?”,“卫鞅不日出使魏国,要拜会魏相惠施。惠施一贯主张合纵抗秦,卫鞅希望说服惠相。惠相其人,博学多才,视秦为文明荒芜之地,但独服云阳赵氏。”,

景玉顿了一下,“卫鞅想重金购买赵兄《黄帝御龙图》以献惠施。”。见赵良不语景玉又道“卫鞅说若赵兄不愿,绝不强求。”。

“若能助秦不受兵戈之乱,良愿倾已所有,一幅画何足道哉,拿去便是。”赵良叹道,“卫鞅身世坎坷,当初孤身入秦落魄潦倒,良亦怜之。自春秋以来儒家仁义治国之主张各国均不用,乃至礼崩乐坏,故此乱世中众人皆苦。可卫鞅之法于己于人苦上加苦,何苦来哉!”。

景玉点头,饮了一爵“赵兄,玉不懂治国安邦,只知忠于君上,唯君命是从。玉亦不舍当初与卫鞅的情份…哎!只愿上天护佑我大秦。”…

(魏·大梁城·魏宫)

秦国大良造卫鞅出使大魏拜见魏侯。见过世面的大梁城城民竟纷纷涌上街头,想一睹这位传奇人物的风采:落魄卫国王孙当年离魏入秦,几年后便在秦总领军国大政;渭水行刑乃至刑秦太子太傅、次傅;攻占魏国故都安邑…

秦乃西蛮之地,从前中原诸侯从不将其放入眼中,甚至懒得提起。而这个卫鞅在秦国的一番作为却让秦不时震惊天下,令人侧目。

车桓怕有刺客行刺,提前布好行进路线上的暗卫,并只同意离魏宫十箭之远(约五百米左右)处,卫鞅方可出辕车与大梁城民致意。卫鞅辕车左右三百铁甲护卫,前后各有两百开道、殿后。是日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卫鞅掀开车帘,立于车轼,向左右人群微笑挥手。大梁人见一年轻公子,身长玉立,一袭天青色华服,薄蝉高冠,更兼眉目如画,面色如玉,俊朗、沉稳集于一身,举手投足间自带贵胄之气…这分明就是从书里、戏里走出来的翩翩公子,哪是什么传说中的苛法酷吏,杀人恶魔?大梁人纷纷前涌,喝彩之声四起。魏国士卒维护秩序不暇,短短十箭之地,卫鞅辕车竟走了约莫半个时辰。

进入魏宫大殿,按礼节卫鞅递上秦国国书,献上国礼,魏侯宣见。不仅是大梁城民想争睹卫鞅真容,就连魏侯与太子申、惠施、季梁乃至庞涓、魏错等一众朝庭重臣都十分好奇,想见见这位在秦翻天覆地的狠人。

“秦大良造卫鞅拜见魏侯及诸位大人!祝魏国国运昌盛,魏侯身体康健,鸿福齐天!”,卫鞅向魏侯躬身一揖,再向左右朝臣作揖致意。

卫鞅一口纯正魏国口音,音色极为悦耳,语速不急不缓,加之其品貌风度,魏庭之上竟一片寂静,无人做声。

片刻后,魏侯打破尴尬“秦公可好?彤地会盟,一别两载,当时秦公极尽地主之谊,宾客尽欢,令寡人与臣下自今称道。”,卫鞅笑答“我家君上甚好,多谢魏侯挂念!彤之盟后我君上对魏侯君臣赞不绝口,愿与魏世世交好,故遣鞅使魏以表其仰慕之意。”。

“仰慕?秦公年轻气盛,心高气傲竟能仰慕寡人及手下?”,卫鞅依旧面带微笑,“回魏侯,我家君上的确年轻气傲,虽知魏强于秦,但一直心有不服。彤之盟时与魏侯及臣僚相处月余后,乃知魏为何强于秦,于是心悦诚服,愿以魏为尊。”。

卫鞅继续道“君上曾言于鞅:魏相惠子忠君爱国,处处以国之利益为重,彤地谈判,舌如利刃更兼博学多才,迫使我方甘拜下风;上大夫季梁,人如其名,魏之栋梁,更兼平籴之圣手,使魏富甲天下;太子申年纪轻却有主见,大气沉稳有乃父之风;公子昂天下名士,文韬武略,形貌迤逦,古之君子亦不过如此;魏侯更是人中龙凤知人善任,心胸宽广,乃至魏中原称霸,让秦望其项背。”。

卫鞅言毕又朝大将军庞涓一揖,“我君上虽未见过大将军,但大将军之威名如雷贯耳,其麾下的魏武卒所向披靡,让列国闻风丧胆。卫鞅在此还要多谢大将军当年手下留情,使箭正中鞅之发髻,鞅乃保留一命。”。

庞涓道”大良造过誉,固阳一战未分胜负,大良造城里城外皆好计谋!”,“在大将军面前,鞅不过是搬门弄斧。固阳一战,实是鞅输了。”。一旁的惠施道“大良造一来便把我朝堂上下尽数夸奖,如此口蜜腹剑,意欲何为?”。

“请教魏侯,这位便是魏相惠子么?”,魏侯点点头“此我大魏国相惠施。”。卫鞅向惠施恭敬一揖“闻名不如见面,果如我君上所言,惠相舌如利刃,直诛人心。”。

卫鞅又道“敢问魏侯,方才卫鞅所言哪一句不实?”,魏侯想了想道“似未有不实。”,“既未有不实,即为名符其实。卫鞅转述我君上之言,虽是夸赞溢美之词,但句句实在,情真意切。秦之意图不过是真心与魏交好,尊魏以受强魏之庇护,卫鞅一来便开宗明义言于魏侯,试问惠相,鞅之口何来蜜,鞅之腹何来剑?鞅之意图有何不轨?”。

惠施一时语塞,魏侯道“惠相失言,大良造勿怪。”,卫鞅轻轻一笑道“惠相心细谨慎,乃魏国之福,鞅岂会怪之?”。季梁见状道“季梁观大良造年轻却沉稳,不卑不亢应答如流,不知年岁几何?”。

“回上大夫,卫鞅已年近不惑,理应沉稳。”,“大良造一表人才,看上去不过二十八九而已。”,“鞅与公子昂有旧,比公子昂虚长一岁。”,卫鞅复向公子昂一揖道“安邑一别,不觉已十四载也,公子别来无恙?”。

公子昂回揖“谢大良造记挂,魏昂安好。时光荏苒,大良造却风采依旧。”,“彼此彼此。”。

惠施轻咳一声,“公子昂与大良造之叙旧可于朝堂之下进行。此朝堂之上,惠施想问:秦与魏交好,是臣服于魏么?若想臣服于魏,秦公与大良造何不执圭来拜?”,

卫鞅轻蔑一笑道“如今魏侯率领的十二个诸侯,不是宋、卫就是邹、鲁、陈、蔡等小国,秦不愿与他们为伍。除非魏侯号令天下,让各诸侯归心,成就王业。”。

卫鞅语出惊人,朝廷上下再次沉默。少顷季梁问“大良造是要我君上称王?”,““以魏国之实力,魏侯之大志及功劳,王令天下有何不可?”,

惠施闻言道“卫鞅,你果然意图不轨,是想将我大魏放在火上炙烤,成为众矢之的么?若我君上称王,齐、楚首先不服,定会共同伐我。”,“惠相莫急,鞅还有话并未说完。”,

卫鞅又转向惠施道“魏若忌惮齐、楚,何不先与齐东西相王?一起敬告上天,再携臣服之国朝周天子,定名份。若如此赵、韩、秦乃至楚等大国诸侯必臣服于魏,魏既不会成众矢之的,又有称王之实,何乐而不为?”。

魏侯闻言,内心为之一动,不禁笑道“大良造之提议亦有见地,待我等君臣仔细商议再决。今日见大良造,寡人着实高兴。大内侍,准备国宴,以最高国礼宴请大良造,让我等宾主尽欢,不醉不归!”,“诺!”,“卫鞅谢魏侯抬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