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恶咒不死是谁的技能 > 13 变法开始 墨家入秦(第1页)

13 变法开始 墨家入秦(第1页)

(秦。栎阳酒肆)

最近秦国栎阳各酒肆、街头巷尾气氛特别热烈,大家都在议论头几天发生在南市,左庶长“徙木立信”的事。据说一个年轻后生,从南市抬了根木椽到北门就被左庶长赏了五十金。那根木椽既不长也不重,抬到北门轻易而举。起先大家以为是官府开玩笑,不敢抬。大家都在说,战场上少了胳膊,缺了腿,甚至丢了命都不赏一个圆钱,现在就抬抬木头,五十金?说不定官府又憋着什么坏呢。官府说话不算话的时候多了,减田租,减赋税什么的,口号山响,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所以起先没人去抬,后来左庶长说“秦国要变法了,以后官府说话算话。迁此木北门,赏五十金为变法第一道令。”。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抬了,竟果真被赏赐黄澄澄的五十金!左庶长还说秦国变法,就是让百姓勤于耕作,勇于作战。有功便赏,有罪便罚。新法之下,世族、官员犯法与庶民同罪。待国家强盛了,百姓也会富裕,有功者还能尊贵,光宗耀祖。。。总之秦国要变法,和以前不一样了。。。卫女小红和一众姐妹在酒肆卖唱,听到酒客们最近都在议论秦国新法。左庶长的新法令每天都在颁布,也有专门的小吏在衙门前、集市口甚至村头等处,向不识字的庶民百姓一一讲解。据说新法里涉及到商贾酒肆、手艺百工的,如果是秦人就课以重税,若是山东五国及荆楚、西戎客商税就轻得多。而青楼、卖唱女等不能在除酒肆、饭馆、旅店之外的田间、乡村、集市等地卖唱跳舞。。。如此说来新法对像小红这样的商女并不友好。小红不禁想起那个叫央(鞅)的公子说过的话“去齐国。。。有央的地方不要留。”。秦国若能变法富裕,还有必要回魏国或去更远的齐国吗?新法对自己来说是福还是央呢?近半年来再也没有在渭南酒家和其它酒肆见过他了,他还好吗?他说他不会离开秦国,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小红正神游,忽听有小姐妹喊“小红姐,你的那个街坊。。。来找你。”。小红回过神来,“石头,是你?我马上要给客人唱曲。。。你有什么事吗?”。石头是一个十七岁左右的大男孩,个头刚过七尺,家住西市小红等姐妹租房的对门,平时靠给雇主打短工糊口,与耳朵失聪的奶奶相依为命。“小红姐,说几句话就走。”石头的脸一下红了“前些天我报名参军了,一会儿就出发去兵府。在我回家前麻烦照顾一下我奶奶。我…”。“你才多大就去参军?”,“今年开春刚满十六,可以参军了。新法说庶民参军也有月饷,如果杀敌立功还能授爵,光宗耀祖。我和狗蛋、虎子、来顺他们都去。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出发…我来是…”,“托付我照顾你奶奶?”,“嗯!也是和你…道别。”,“好!你放心去吧!”,“唉!谢谢小红姐!我会按时把我的月饷寄回来,我…”石头脸憋得更红了,一头的汗。“你的麻衣、草鞋、路上的干粮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那你快去吧,别误了时辰。”小红笑道。“小红姐,你…等我回来!等我立功回来,就不让奶奶和…你受苦了。”石头的声音越来越小,仿佛只有他自己听得到。小红道“去吧。”。“小红姐,我走了,…一定要等我回来!”羞涩的大男孩露出开心的笑容,兴奋地跑了。小红摇摇头,还是个孩子呢!她调了调古琴,来到包厢,里面竟没有人。“客人呢?还有那些跑堂的、唱曲儿的…都去哪里了?”,小红忙问正往楼下跑的一个小姐妹。“红姐,都跑出去听左庶长训话了,你不去吗?”,“有什么好听的?”,“红姐,听说那左庶长长得是一表人材,天人一般。象曲里唱的什么来着:美如英,美无度,温如玉…总之就算听不懂新法,能看看左庶长也是好的。不跟你说了,我也去看看”。“左庶长谁啊?有那么好看吗?”小红不禁失笑,望着楼下远处,果有一大群人聚集,心里想道:那是他们没见过,那位名央的公子。

(秦·客卿府)

傍晚,彩霞满天。这在三月的秦地并不常见。秦公和卫鞅站在怒放的迎春花树下遥遥知意。“哥哥的‘徙木立信’真妙哉!秦人大多是文盲,此举比写一篇官文讲道理更为高明:让人眼见为实,口口相诵!从此官府有了信用,新法推行无阻也。”,“君上谬赞。此以赏立信出自于吴起治军、变法,非鞅原创。若要新法推行无阻,除了立信,还得立威!”,“哥哥的意思是?”,“若有违法乱纪者,按法处置,绝不饶恕!尤其是有位高权重者违法,定要一视同仁,甚至公开行刑,以显新法之威严!以信立,以威慑,法可行也。”,“想来甘龙等老世族行事倒是谨慎,应该不会公然与新法对抗…也不知谁是第一个居高位而以身试法者。不过如此一来,哥哥岂不是与老世族公开撕破脸皮?”,“撕破脸皮也是迟早的事,阿梁怕那群老匹夫?”,“怎会怕他们?就是怕…他们会报复哥哥。哥哥的护卫我已加强,但哥哥还得自己小心!”,“无妨!”卫鞅说得云淡风轻。“为谨慎起见,哥哥以后亦要随身佩剑!”。过了一会秦公又道“我已安排车桓一月内扩建招贤馆为左庶长府,竣工完成后,我祭天拜地,亲自送哥哥至官邸,行开府仪式,可好?”,“好倒是好”卫鞅道“就是离阿梁远了一点。”,秦公闻此嬉戏之语仿佛轻松了一些。“对了,还有一事要与哥哥商议。在此变法之际,太傅提议封赏太子母舅,哥哥以为如何?”,“太子母族仅母舅一人亲戚?其所居何处?”,“母族中只此一亲人,现居咸阳城乡结合之处。”。卫鞅微微笑道“君上不必忧虑。咸阳周边不在此次试行变法范围内,可低调封赏少许。若他日变法至咸阳,亦可用银钱购买或置换。只是要提前做好对策,以防有人从中作梗。”,秦公道“哥哥可认为给太子母舅封赏是有人在背后撺掇?”,“那肯定!但权衡利弊,还是只有退半步。太傅算是君上与世族勋贵的一个缓冲带,有太傅在,能镇住那帮。。。人。只是阿梁可偶尔提点一下。”卫鞅尽量说得婉转。秦公点点头“哥哥提醒得是!兄长表面性急、刀子嘴,实则心软。万不可被人利用。”。见秦公皱眉,卫鞅道“对付庶民百姓无需后退,对付老世族,打压、防范,还需进一步退半步…这些都难不倒阿梁的,对吗?”同时伸手轻抚秦公额头“如何眉头又打结了也,我为阿梁揉揉可好?”。秦公见他调皮的模样在晚霞的映衬下甚是可爱,不禁笑道“哥哥总能解阿梁忧愁。”。卫鞅忽地一指天上“阿梁快看那里!”,秦公抬头望去,不料被卫鞅一口亲在颊上。“竟然偷袭,哪里跑!”,“哈哈,攻其不备而已。”卫鞅边说边逃。秦公与卫鞅花下追逐,笑声阵阵,好似顽童。。。一对杀伐果决的魔头,也许只有抛开尘世的纷扰,坦诚面对彼此时,才有人之初性本善的纯真与快乐。

(秦。太师府)晚霞慢慢融入夜色之中,五个身着粗麻葛袍之人进入府邸。家老带领一人进入会客厅,其余四人皆立于门口两侧。“墨家相里勤拜见太师!”来人四十五岁左右,中等身材,虽衣着朴素却容光焕发,干练利落。“墨家巨子光临,不胜荣幸!巨子请坐!”太师甘龙与相里勤相对而坐“巨子入秦,所谓何来?”甘龙一边问一边亲奉一碗温水与相里勤。甘龙知墨家尚俭节用,不饮粥茶,只一碗清水足矣。“墨家起源于波斯拜火教,秦为中原到波斯的必经之地。已故墨家先贤时常于秦讲学,亦与西域之人切磋百工之术。今墨家三分,相里墨家以百工之术见长,自诩为墨家正宗。今入秦,无非是正本朔源。加之秦公发《求贤令》,墨者也可以一技之长助秦。太师以为如何?”。甘龙道“听闻巨子的百工之术,犹如鬼斧神工,出神入化。想那魏人屡次进犯我河西之地,皆因兵革之利,我秦人无法抵挡。巨子若能助秦,此乃天佑大秦!甘龙拜谢!”。言毕,甘龙立身,长长一揖。“太师过誉。”相里勤道“只是目前秦之新法对百工之术多有贬斥。”。甘龙点头道“目前左庶长领国政,对内重农抑商、抑百工。甘龙为先君旧臣,空有报国之心,却被当今君上束之高阁。”,“太师不闻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太师乃国之柱石,世族之领袖,切不可因一时之得失而坠青云之志。”。甘龙怅然一笑“老朽而已,谈何柱石、领袖也!且世人趋炎附势,巨子不见老夫早已门庭冷落?巨子未若找左庶长以保周全。”。相里勤道“听闻左庶长乃行法家之术变法。法家严刑峻法,手段毒辣,冷酷无情。与我墨家非攻、兼爱宗旨相违。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秦之新法苛严太甚,乃知左庶长实为刻薄人也。墨家岂能因依附权贵而改初衷?”,甘龙道“闻巨子之言,老夫惭愧!”。相里勤又道“人情冷暖如花开花落,贤者不会介意。世事艰难,只要矢志不渝,无畏前行,亦算功成。”继而笑道“太师乃饱学之士,历经沧桑,早已洞悉世态人心。相里勤在此班门弄斧了!”。甘龙道“巨子虽年轻,却与老夫一见如故,墨家入秦,甘龙当鼎力相助!”,“墨子曾曰‘无言而不信,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相里勤在此谢过太师!”。

(秦。政事堂)

秦公回宫已近子时见景玉值守,惊讶地问道“怎的还在这里,没去军中报道?”,“回君上,明天一早快马出发至兵府,误不了。今晚为最后一天为君上值守,也想与君上道别。”景玉说完依旧身板挺立,目不斜视。“都下值了,还站得笔直,进来坐下说吧。”秦公拍拍景玉道“一直都没空和你好好聊。寡人知你喜欢军旅,想在战场上有一番作为。此变法之际,寡人让你去由岸将军处协助训练新军,意义重大,你可准备好了?家里老小也安顿好了?”,“回君上,玉准备好了,家里大大和内人也挺支持的。”,“那就好。只是由岸将军,性子刚烈,不易相处。你为人随和、周到可与他互补。你未曾有过军旅经验,军衔不高,一切需请示由岸将军,切不可自作主张。不过由岸知你是寡人近卫,亦不会为难于你。”,景玉点头道“君上还有何训示?”。“秘密训练新军,以左庶长新法之《战法》、《兵守》为准则。新军事宜,均可直接报左庶长。你可与左庶长道别过了?”,“嗯。关于训练新军,左庶长与玉详谈过。左庶长说,秦国若要强兵,首先是一视同仁激赏军功;其次武器制作须按标准,精良的武器是战胜的保证;第三是号令一出,令行禁止;第四对各兵种人员的挑选和训练要标准化,各兵种之间要训练配合…此为训练新军之要点。下一步还要和君上商议是否在军中亦推广什伍连坐制。昨日与他道别,左庶长还叮嘱玉,军中日常及大小事亦要上报君上,因君上知兵,能见微知著。”,秦公道“他倒谨慎。若能训练出如同魏武卒一般的新军,我大秦定能战无不胜。”,“君上放心,玉定当竭心尽力,不负君上所望。”景玉笑道“左庶长说,魏武卒亦有弱点。”,“说来听听。”,“魏武卒为重甲之士,当年吴起训练队伍,极看重个人体质及作战素养,但因此个体负重太甚,影响进攻速度。秦之锐士却要去繁就简,灵活机动,避免与魏武卒赤膊相战,若配合秦的骑兵冲击,定能击溃魏武卒。左庶长说当年少梁之战,君上就是以骑兵出奇制胜的。只可惜,当时他只是公叔丞相门下的一名中庶子,地位低下,未能随军参战。只是在丞相出兵前嘱咐过一定要防范秦国骑兵。秦之骑兵堪比赵之骑兵,但公叔轻敌,不听。左庶长还说。。。”,“他还说什么?”,“他还说若当年他能与君上阵前对决,少梁一战的胜负就未可知也。”。“口气倒不小,像是上过战场一般,挺狂的。”,“玉是觉得左庶长真乃大才,对大秦也是尽心尽力,就是行事苛严,内心孤傲,对亲近之人又有些孩子气,不似那帮惯会做官之人老道、油滑。若以后有冒犯君上之处,还请君上大人大量,宽待些。”,“这个寡人自然知道。。。你跟我道别,就为给卫鞅说话?”,“君上,那哪能呢?我是专门与君上道别。玉和君上一同长大,从小伴君上左右。可这一去就再难陪伴君上。。。君上自己保重!等新军练成,变法成功,秦大出天下。。。玉老了之后,还回来为君上值守,可好?”,“好!你自己在外也要保重。”,“那君上和左庶长喝酒的时候,也要记着我。”,“等你立功回来,寡人与卫鞅同你喝庆功酒!”,“一言为定?”,“一言为定!”。

(秦·栎阳令府)入夜亥时,车桓在院落练完剑,正准备就寝,忽地一只黑色短箭从暗中射来,正中屋梁之柱。车桓拔出短箭,原来是墨家令箭。令箭所附一绵布,上面书写道:今夜子时城南于归山庄见。车桓入室对夫人说道“有急事外出,夫人先歇息吧,勿等。”,说完换上夜行服消失在夜色中。

(秦·栎阳城南·于归山庄)于归山庄是一座两进的院落,里面七八间平房。外观却与寻常院落无异,这是墨家在秦的联络点。待车桓赶到,刚子时。两位黑衣葛麻之人早已等待于客厅。“车大夫别来无恙?”黑衣葛麻者乃巨子相里勤及大弟子腹?。车桓见是巨子,甚是惊喜“车桓拜见巨子!拜见师兄!巨子何时入秦的?”,“子桓请起!来秦亦有半旬。听得子桓为官公正无私,生活尚简节用,按月交俸禄为墨家所用,我心甚慰!”,“墨者本色,理应如此!”。“巨子此来是牵大部至秦,欲以百工之术发扬墨家。”一旁的腹?说道“目前秦之新法抑百工,师弟明知还参与变法,却是为何?”,“禀巨子,左庶长卫鞅之新法乃富国强兵之法。其中有抑商及百工之条例。然此条例只针对秦国庶民不包括他国在秦经商、务工之人。左庶长认为农耕为国之根本,重农抑商、抑百工只为劝勉国人一心务农,心无旁骛。先贤墨子也曾说过‘农耕女织,百工强事。”。相里勤道“变法为富国强兵,本无可厚非。那卫鞅爱民便罢,若使用恶政,逼民太甚,我等就绝不可坐视不管。”,“巨子放心!墨者诛暴,责无旁贷!”车桓向相里勤作了一揖道“禀巨子,说来也奇,那卫鞅不知怎的竟知我为墨者,向我请教墨者守城什伍连坐之法。还说此法亦为墨家匠心之做,若用于军旅征战,可令将士一心,同仇敌忾。”,“如此说来,那卫鞅对墨家颇有研究?”,“左庶长博闻强记,于百家之说均有心得。他还赞我墨家‘尚巧达善’、‘德术兼修’之精神,以及‘精益求精’之做事态度。”,“听那卫鞅之言,亦有与我墨家合作之意?”,“车桓听左庶长说过强兵亦要强武器之设计、制作,制作需统一标准工艺才能确保武器的战力。这样看来,巨子所言有理。总之,说到墨家,左庶长均是敬重之言,未有不恭。”。“这个卫鞅与我想的还不太一样。好!密切监视!听其言观其行。让我等静观其变,拭目以待吧。”,“诺!”。

“车大夫乃是墨者?”卫鞅问,“客卿何以见得?”,卫鞅答道“车大夫,在山东五国及荆楚皆有耳目,各国朝堂、市井之言车大夫无不知晓。若无有严密之组织运行则决无可能朝闻夕至于秦。鞅还在内史处查过,车大夫的谍报经费甚少,故这一组织绝非车大夫自创;其二,车大夫将门之后,参与的戈战皆为防卫战,屡立战功却主动退出军队做地方官吏,实属罕见;再观车大夫行事,虽为君上心腹,却重信然诺,节俭有度,行事认真,一丝不苟。然最难得之处在于:贵不傲贱,强不执弱。不似一般达官贵人之做派。当今世上唯墨者方能如此!鞅说得可对?”。见车桓不言,卫鞅继续道“若天下皆为墨者,则何事不成?人人相爱无欺,则太平无争。倘鞅年少时能遇墨者如车大夫者,也许此生是另外一番景象。鞅羡慕子桓,墨者虽自苦但此生当无惧亦无憾!”…车桓心想:卫鞅所言不错,生为墨者,能行侠仗义、嫉恶如仇;能济贫扶危、爱人如己,此生何惧?此生又何憾?

(秦。栎阳酒肆)

最近秦国栎阳各酒肆、街头巷尾气氛特别热烈,大家都在议论头几天发生在南市,左庶长“徙木立信”的事。据说一个年轻后生,从南市抬了根木椽到北门就被左庶长赏了五十金。那根木椽既不长也不重,抬到北门轻易而举。起先大家以为是官府开玩笑,不敢抬。大家都在说,战场上少了胳膊,缺了腿,甚至丢了命都不赏一个圆钱,现在就抬抬木头,五十金?说不定官府又憋着什么坏呢。官府说话不算话的时候多了,减田租,减赋税什么的,口号山响,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所以起先没人去抬,后来左庶长说“秦国要变法了,以后官府说话算话。迁此木北门,赏五十金为变法第一道令。”。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抬了,竟果真被赏赐黄澄澄的五十金!左庶长还说秦国变法,就是让百姓勤于耕作,勇于作战。有功便赏,有罪便罚。新法之下,世族、官员犯法与庶民同罪。待国家强盛了,百姓也会富裕,有功者还能尊贵,光宗耀祖。。。总之秦国要变法,和以前不一样了。。。卫女小红和一众姐妹在酒肆卖唱,听到酒客们最近都在议论秦国新法。左庶长的新法令每天都在颁布,也有专门的小吏在衙门前、集市口甚至村头等处,向不识字的庶民百姓一一讲解。据说新法里涉及到商贾酒肆、手艺百工的,如果是秦人就课以重税,若是山东五国及荆楚、西戎客商税就轻得多。而青楼、卖唱女等不能在除酒肆、饭馆、旅店之外的田间、乡村、集市等地卖唱跳舞。。。如此说来新法对像小红这样的商女并不友好。小红不禁想起那个叫央(鞅)的公子说过的话“去齐国。。。有央的地方不要留。”。秦国若能变法富裕,还有必要回魏国或去更远的齐国吗?新法对自己来说是福还是央呢?近半年来再也没有在渭南酒家和其它酒肆见过他了,他还好吗?他说他不会离开秦国,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小红正神游,忽听有小姐妹喊“小红姐,你的那个街坊。。。来找你。”。小红回过神来,“石头,是你?我马上要给客人唱曲。。。你有什么事吗?”。石头是一个十七岁左右的大男孩,个头刚过七尺,家住西市小红等姐妹租房的对门,平时靠给雇主打短工糊口,与耳朵失聪的奶奶相依为命。“小红姐,说几句话就走。”石头的脸一下红了“前些天我报名参军了,一会儿就出发去兵府。在我回家前麻烦照顾一下我奶奶。我…”。“你才多大就去参军?”,“今年开春刚满十六,可以参军了。新法说庶民参军也有月饷,如果杀敌立功还能授爵,光宗耀祖。我和狗蛋、虎子、来顺他们都去。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出发…我来是…”,“托付我照顾你奶奶?”,“嗯!也是和你…道别。”,“好!你放心去吧!”,“唉!谢谢小红姐!我会按时把我的月饷寄回来,我…”石头脸憋得更红了,一头的汗。“你的麻衣、草鞋、路上的干粮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那你快去吧,别误了时辰。”小红笑道。“小红姐,你…等我回来!等我立功回来,就不让奶奶和…你受苦了。”石头的声音越来越小,仿佛只有他自己听得到。小红道“去吧。”。“小红姐,我走了,…一定要等我回来!”羞涩的大男孩露出开心的笑容,兴奋地跑了。小红摇摇头,还是个孩子呢!她调了调古琴,来到包厢,里面竟没有人。“客人呢?还有那些跑堂的、唱曲儿的…都去哪里了?”,小红忙问正往楼下跑的一个小姐妹。“红姐,都跑出去听左庶长训话了,你不去吗?”,“有什么好听的?”,“红姐,听说那左庶长长得是一表人材,天人一般。象曲里唱的什么来着:美如英,美无度,温如玉…总之就算听不懂新法,能看看左庶长也是好的。不跟你说了,我也去看看”。“左庶长谁啊?有那么好看吗?”小红不禁失笑,望着楼下远处,果有一大群人聚集,心里想道:那是他们没见过,那位名央的公子。

(秦·客卿府)

傍晚,彩霞满天。这在三月的秦地并不常见。秦公和卫鞅站在怒放的迎春花树下遥遥知意。“哥哥的‘徙木立信’真妙哉!秦人大多是文盲,此举比写一篇官文讲道理更为高明:让人眼见为实,口口相诵!从此官府有了信用,新法推行无阻也。”,“君上谬赞。此以赏立信出自于吴起治军、变法,非鞅原创。若要新法推行无阻,除了立信,还得立威!”,“哥哥的意思是?”,“若有违法乱纪者,按法处置,绝不饶恕!尤其是有位高权重者违法,定要一视同仁,甚至公开行刑,以显新法之威严!以信立,以威慑,法可行也。”,“想来甘龙等老世族行事倒是谨慎,应该不会公然与新法对抗…也不知谁是第一个居高位而以身试法者。不过如此一来,哥哥岂不是与老世族公开撕破脸皮?”,“撕破脸皮也是迟早的事,阿梁怕那群老匹夫?”,“怎会怕他们?就是怕…他们会报复哥哥。哥哥的护卫我已加强,但哥哥还得自己小心!”,“无妨!”卫鞅说得云淡风轻。“为谨慎起见,哥哥以后亦要随身佩剑!”。过了一会秦公又道“我已安排车桓一月内扩建招贤馆为左庶长府,竣工完成后,我祭天拜地,亲自送哥哥至官邸,行开府仪式,可好?”,“好倒是好”卫鞅道“就是离阿梁远了一点。”,秦公闻此嬉戏之语仿佛轻松了一些。“对了,还有一事要与哥哥商议。在此变法之际,太傅提议封赏太子母舅,哥哥以为如何?”,“太子母族仅母舅一人亲戚?其所居何处?”,“母族中只此一亲人,现居咸阳城乡结合之处。”。卫鞅微微笑道“君上不必忧虑。咸阳周边不在此次试行变法范围内,可低调封赏少许。若他日变法至咸阳,亦可用银钱购买或置换。只是要提前做好对策,以防有人从中作梗。”,秦公道“哥哥可认为给太子母舅封赏是有人在背后撺掇?”,“那肯定!但权衡利弊,还是只有退半步。太傅算是君上与世族勋贵的一个缓冲带,有太傅在,能镇住那帮。。。人。只是阿梁可偶尔提点一下。”卫鞅尽量说得婉转。秦公点点头“哥哥提醒得是!兄长表面性急、刀子嘴,实则心软。万不可被人利用。”。见秦公皱眉,卫鞅道“对付庶民百姓无需后退,对付老世族,打压、防范,还需进一步退半步…这些都难不倒阿梁的,对吗?”同时伸手轻抚秦公额头“如何眉头又打结了也,我为阿梁揉揉可好?”。秦公见他调皮的模样在晚霞的映衬下甚是可爱,不禁笑道“哥哥总能解阿梁忧愁。”。卫鞅忽地一指天上“阿梁快看那里!”,秦公抬头望去,不料被卫鞅一口亲在颊上。“竟然偷袭,哪里跑!”,“哈哈,攻其不备而已。”卫鞅边说边逃。秦公与卫鞅花下追逐,笑声阵阵,好似顽童。。。一对杀伐果决的魔头,也许只有抛开尘世的纷扰,坦诚面对彼此时,才有人之初性本善的纯真与快乐。

(秦。太师府)晚霞慢慢融入夜色之中,五个身着粗麻葛袍之人进入府邸。家老带领一人进入会客厅,其余四人皆立于门口两侧。“墨家相里勤拜见太师!”来人四十五岁左右,中等身材,虽衣着朴素却容光焕发,干练利落。“墨家巨子光临,不胜荣幸!巨子请坐!”太师甘龙与相里勤相对而坐“巨子入秦,所谓何来?”甘龙一边问一边亲奉一碗温水与相里勤。甘龙知墨家尚俭节用,不饮粥茶,只一碗清水足矣。“墨家起源于波斯拜火教,秦为中原到波斯的必经之地。已故墨家先贤时常于秦讲学,亦与西域之人切磋百工之术。今墨家三分,相里墨家以百工之术见长,自诩为墨家正宗。今入秦,无非是正本朔源。加之秦公发《求贤令》,墨者也可以一技之长助秦。太师以为如何?”。甘龙道“听闻巨子的百工之术,犹如鬼斧神工,出神入化。想那魏人屡次进犯我河西之地,皆因兵革之利,我秦人无法抵挡。巨子若能助秦,此乃天佑大秦!甘龙拜谢!”。言毕,甘龙立身,长长一揖。“太师过誉。”相里勤道“只是目前秦之新法对百工之术多有贬斥。”。甘龙点头道“目前左庶长领国政,对内重农抑商、抑百工。甘龙为先君旧臣,空有报国之心,却被当今君上束之高阁。”,“太师不闻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太师乃国之柱石,世族之领袖,切不可因一时之得失而坠青云之志。”。甘龙怅然一笑“老朽而已,谈何柱石、领袖也!且世人趋炎附势,巨子不见老夫早已门庭冷落?巨子未若找左庶长以保周全。”。相里勤道“听闻左庶长乃行法家之术变法。法家严刑峻法,手段毒辣,冷酷无情。与我墨家非攻、兼爱宗旨相违。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秦之新法苛严太甚,乃知左庶长实为刻薄人也。墨家岂能因依附权贵而改初衷?”,甘龙道“闻巨子之言,老夫惭愧!”。相里勤又道“人情冷暖如花开花落,贤者不会介意。世事艰难,只要矢志不渝,无畏前行,亦算功成。”继而笑道“太师乃饱学之士,历经沧桑,早已洞悉世态人心。相里勤在此班门弄斧了!”。甘龙道“巨子虽年轻,却与老夫一见如故,墨家入秦,甘龙当鼎力相助!”,“墨子曾曰‘无言而不信,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相里勤在此谢过太师!”。

(秦。政事堂)

秦公回宫已近子时见景玉值守,惊讶地问道“怎的还在这里,没去军中报道?”,“回君上,明天一早快马出发至兵府,误不了。今晚为最后一天为君上值守,也想与君上道别。”景玉说完依旧身板挺立,目不斜视。“都下值了,还站得笔直,进来坐下说吧。”秦公拍拍景玉道“一直都没空和你好好聊。寡人知你喜欢军旅,想在战场上有一番作为。此变法之际,寡人让你去由岸将军处协助训练新军,意义重大,你可准备好了?家里老小也安顿好了?”,“回君上,玉准备好了,家里大大和内人也挺支持的。”,“那就好。只是由岸将军,性子刚烈,不易相处。你为人随和、周到可与他互补。你未曾有过军旅经验,军衔不高,一切需请示由岸将军,切不可自作主张。不过由岸知你是寡人近卫,亦不会为难于你。”,景玉点头道“君上还有何训示?”。“秘密训练新军,以左庶长新法之《战法》、《兵守》为准则。新军事宜,均可直接报左庶长。你可与左庶长道别过了?”,“嗯。关于训练新军,左庶长与玉详谈过。左庶长说,秦国若要强兵,首先是一视同仁激赏军功;其次武器制作须按标准,精良的武器是战胜的保证;第三是号令一出,令行禁止;第四对各兵种人员的挑选和训练要标准化,各兵种之间要训练配合…此为训练新军之要点。下一步还要和君上商议是否在军中亦推广什伍连坐制。昨日与他道别,左庶长还叮嘱玉,军中日常及大小事亦要上报君上,因君上知兵,能见微知著。”,秦公道“他倒谨慎。若能训练出如同魏武卒一般的新军,我大秦定能战无不胜。”,“君上放心,玉定当竭心尽力,不负君上所望。”景玉笑道“左庶长说,魏武卒亦有弱点。”,“说来听听。”,“魏武卒为重甲之士,当年吴起训练队伍,极看重个人体质及作战素养,但因此个体负重太甚,影响进攻速度。秦之锐士却要去繁就简,灵活机动,避免与魏武卒赤膊相战,若配合秦的骑兵冲击,定能击溃魏武卒。左庶长说当年少梁之战,君上就是以骑兵出奇制胜的。只可惜,当时他只是公叔丞相门下的一名中庶子,地位低下,未能随军参战。只是在丞相出兵前嘱咐过一定要防范秦国骑兵。秦之骑兵堪比赵之骑兵,但公叔轻敌,不听。左庶长还说。。。”,“他还说什么?”,“他还说若当年他能与君上阵前对决,少梁一战的胜负就未可知也。”。“口气倒不小,像是上过战场一般,挺狂的。”,“玉是觉得左庶长真乃大才,对大秦也是尽心尽力,就是行事苛严,内心孤傲,对亲近之人又有些孩子气,不似那帮惯会做官之人老道、油滑。若以后有冒犯君上之处,还请君上大人大量,宽待些。”,“这个寡人自然知道。。。你跟我道别,就为给卫鞅说话?”,“君上,那哪能呢?我是专门与君上道别。玉和君上一同长大,从小伴君上左右。可这一去就再难陪伴君上。。。君上自己保重!等新军练成,变法成功,秦大出天下。。。玉老了之后,还回来为君上值守,可好?”,“好!你自己在外也要保重。”,“那君上和左庶长喝酒的时候,也要记着我。”,“等你立功回来,寡人与卫鞅同你喝庆功酒!”,“一言为定?”,“一言为定!”。

(秦·栎阳令府)入夜亥时,车桓在院落练完剑,正准备就寝,忽地一只黑色短箭从暗中射来,正中屋梁之柱。车桓拔出短箭,原来是墨家令箭。令箭所附一绵布,上面书写道:今夜子时城南于归山庄见。车桓入室对夫人说道“有急事外出,夫人先歇息吧,勿等。”,说完换上夜行服消失在夜色中。

(秦·栎阳城南·于归山庄)于归山庄是一座两进的院落,里面七八间平房。外观却与寻常院落无异,这是墨家在秦的联络点。待车桓赶到,刚子时。两位黑衣葛麻之人早已等待于客厅。“车大夫别来无恙?”黑衣葛麻者乃巨子相里勤及大弟子腹?。车桓见是巨子,甚是惊喜“车桓拜见巨子!拜见师兄!巨子何时入秦的?”,“子桓请起!来秦亦有半旬。听得子桓为官公正无私,生活尚简节用,按月交俸禄为墨家所用,我心甚慰!”,“墨者本色,理应如此!”。“巨子此来是牵大部至秦,欲以百工之术发扬墨家。”一旁的腹?说道“目前秦之新法抑百工,师弟明知还参与变法,却是为何?”,“禀巨子,左庶长卫鞅之新法乃富国强兵之法。其中有抑商及百工之条例。然此条例只针对秦国庶民不包括他国在秦经商、务工之人。左庶长认为农耕为国之根本,重农抑商、抑百工只为劝勉国人一心务农,心无旁骛。先贤墨子也曾说过‘农耕女织,百工强事。”。相里勤道“变法为富国强兵,本无可厚非。那卫鞅爱民便罢,若使用恶政,逼民太甚,我等就绝不可坐视不管。”,“巨子放心!墨者诛暴,责无旁贷!”车桓向相里勤作了一揖道“禀巨子,说来也奇,那卫鞅不知怎的竟知我为墨者,向我请教墨者守城什伍连坐之法。还说此法亦为墨家匠心之做,若用于军旅征战,可令将士一心,同仇敌忾。”,“如此说来,那卫鞅对墨家颇有研究?”,“左庶长博闻强记,于百家之说均有心得。他还赞我墨家‘尚巧达善’、‘德术兼修’之精神,以及‘精益求精’之做事态度。”,“听那卫鞅之言,亦有与我墨家合作之意?”,“车桓听左庶长说过强兵亦要强武器之设计、制作,制作需统一标准工艺才能确保武器的战力。这样看来,巨子所言有理。总之,说到墨家,左庶长均是敬重之言,未有不恭。”。“这个卫鞅与我想的还不太一样。好!密切监视!听其言观其行。让我等静观其变,拭目以待吧。”,“诺!”。

“车大夫乃是墨者?”卫鞅问,“客卿何以见得?”,卫鞅答道“车大夫,在山东五国及荆楚皆有耳目,各国朝堂、市井之言车大夫无不知晓。若无有严密之组织运行则决无可能朝闻夕至于秦。鞅还在内史处查过,车大夫的谍报经费甚少,故这一组织绝非车大夫自创;其二,车大夫将门之后,参与的戈战皆为防卫战,屡立战功却主动退出军队做地方官吏,实属罕见;再观车大夫行事,虽为君上心腹,却重信然诺,节俭有度,行事认真,一丝不苟。然最难得之处在于:贵不傲贱,强不执弱。不似一般达官贵人之做派。当今世上唯墨者方能如此!鞅说得可对?”。见车桓不言,卫鞅继续道“若天下皆为墨者,则何事不成?人人相爱无欺,则太平无争。倘鞅年少时能遇墨者如车大夫者,也许此生是另外一番景象。鞅羡慕子桓,墨者虽自苦但此生当无惧亦无憾!”…车桓心想:卫鞅所言不错,生为墨者,能行侠仗义、嫉恶如仇;能济贫扶危、爱人如己,此生何惧?此生又何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