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镁国宣布对华国汽车征收100%关税之后,欧盟的大棒也终于落下了,将对华国的电动汽车加上最高38。1%的额外关税。
这样一来像国内这些车企,要交的关税从10%下子涨到了48。1%。虽然欧美都对华国下了黑手,但这两家的目的不一样。对于镁国来说,加税是为了保护本土车企,不让华国车企发展壮大。
而欧洲知名媒体politico推荐的文章揭露了欧盟这次加税的一些内幕,通过对众多欧洲高级官员的匿名采访,politico发现欧盟不仅不想和华国脱钩,反而是想以打促和逼迫华国赶紧与欧洲合作,因为欧盟上上下下已经慌了。
在被现实爆锤了两年之后,欧盟终于认清了形势,对华国车的态度可以说从嗤之以鼻变成了逐帧学习。
欧盟是从去年开始酝酿对华国进行反补贴调查的,那时候加税的动机是为本土车企争取时间。当时欧盟的决策层和一部分车企高管都认为华国车看起来吓人,但他只是偷工减料加政府补贴的缝合罐,只要抬高关税,保护到位,那欧洲车企依然有竞争力。
比如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特兰蒂斯的cEo唐维什,曾公开呼吁对华国汽车加税,他说华国车的价格之所以有竞争力,是因为车企可能采用了低价策略,先以亏本价进入欧洲,等把欧洲车企搞破产之后再提价。所以我们必须保护欧洲市场,等几年之后,欧洲车企应该能打赢翻身仗。
斯泰兰蒂斯可是欧洲第二大汽车集团,仅次于大众旗下有福亚特,阿尔法罗密欧,克莱斯勒,雪铁龙,玛莎拉蒂等众多品牌,他的当家人都这么说,可见这些人当时还很理所当然。
不仅是车企高管,还有政治精英,一位匿名的欧洲官员向politico爆料,正当时很多欧盟领导人态度极其傲慢,认为欧洲在技术上会一直领先华国人,永远也追不上,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抬高关税争取时间,但反杀华国车问题不大。
但仅过了一年,欧洲人就彻底悟了,先是在我去年的上海车展上,一中外国设计的高管被各种新技术刷了三观。
瑞银发布了一份对比亚迪海报的拆解报告,详细说明了华国汽车的巨大成本优势,并表示欧洲车企将成为华国车崛起的最大输家,在欧洲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而在九月份的慕尼黑车展上,华国车抢走了所有洋车的风头,以至于德国的经济周刊撰文,说慕尼黑车展已经变成了华国车展。
当时,德国首脑亲临车展现场,为了给德国的汽车高管们打气,舒尔茨居然说到,面对华国汽车厂商的竞争,我们应该被激励而不是被吓倒。
德国作为汽车大国的国际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汽车强国的领导人,在主场能说出这种话来,可惜被逼到了什么份上。
并不只是欧洲人,镁国人对华国车也彻底跪了。今年三月底特律的一家汽车咨询公司,拆解了一辆比亚迪海鸥,本来是想揭露比亚迪以次充好的真相,结果拆完之后直接抑郁了。
这家公司的cEo发现海鸥不仅没有任何偷工减料,其内饰,安全配置,驾驶性能等全都是高品质的,更恐怖的是海鸥的售价只有1。2万美元,如果在镁国知道那价格至少高三倍。
所以即使被加成100%的关税,比亚迪依然能碾压镁国友商,该公司的cEo说这辆车为镁国工业敲响了警钟。
而镁国制造业联盟更直接,他在今年年初就发布报告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华国电动车,将导致镁国汽车产业的灭绝,并呼吁赶紧抬高关税壁垒。所以如果只针对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毫不夸张的说华国已经不是汽车强国那么简单了,而是对外国车企的降维打击,
就像马斯克在今年年初说的那样,如果没有贸易壁垒,那华国车企将摧毁全球大多数竞争对手。我们之所以目前有这么大的优势,是因为主导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汽车革命,传统的供应链和生态体系正在被电动化颠覆,更恐怖的是这场革命才进行到一半儿,还有下半场,那就是智能化。
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整个欧洲忧心忡忡,因为汽车产业是欧盟的命根子,Gdp占欧盟总量的7%,雇佣人数高达1290万,不能有任何闪失啊。所以他们必须和华国合作,否则只能加速出局。
politico援引了一名汽车专家的话说,既然竞争不过,那我们就不应该和华国对抗,而是合作。但欧盟依然选择对华国汽车加重税,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用大棒逼着华国车企赶紧过来建厂。
politico告诉欧洲的四名外交官和两名高级官员口中得知欧盟目前的策略是这样的,借用高关税断了华国车企进口的后路,然后胁迫他们来欧洲合资,并与欧洲的车企分享技术。
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汽就向主管部门汇报,说欧盟委员会正在向其索要各种技术的商业数据,比如电池成分和配方,电动汽车生产成本,所有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采购信息,销售渠道和定价方式,欧洲的客户信息,供应链布局信息等等,全是商业机密,这已经远远超出反补贴调查的范围了。
上汽的爆料直接印证了欧洲媒体的话,仅用高关税逼迫华国设计合作顺便敲诈的一说,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让华国车企莱欧建厂,从而在欧洲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表面上看欧洲人非常硬,但实际上他们虚的很,就politico披露,他采访的这几个欧盟官员对家属的态度和镁国人完全不一样,老美那边儿是一种幸灾乐祸,报复对手的快感。而欧盟的人则是无奈和警惕。
因为他们认为加税很可能是欧洲人的最后一张牌了,打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手段来反制华国汽车了,因为欧洲各国的财政都非常紧张,根本无法和华国的补贴力度相抗衡。
不过欧洲人也玩了一把精神胜利法,说当年我们进入华国的时候不要求合资,这下好了,该让华国人尝尝被强制合资的滋味儿了,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我们也是让欧洲人尝尝洋买办的滋味儿了。
这些欧盟国家之所以这么着急,主要是反应太慢,人家德国早就悟了。
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欧洲汽车强国都同意加税,只有德国一直在拼命反对,不光是德国政府,还包括所有德国车企,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德国车在华国销量巨大,像大众bbA等30%左右的销量都来自华国,所以生怕加了税之后,自己被华国拿来对等报复。
其实就算bbA在华销售膝斩,德国依然会拼命反对。这就涉及到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了,那就是德国一直在利用华国的产业链,低调的壮大自己在新时代的竞争力。
这让法国西班牙等国分外眼红,他们之所以极力支持对华国加税,并不只是针对华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不能让德国独享华国的技术红利,从而垄断欧洲市场了,因为现在已经出现苗头了。
德国人是最早领悟打不过就加入这套心法的,所以在这场变化的变革中,德国一直紧跟在华国后面。
到2009年扶持新能源汽车刚刚上升为国策,第二年戴姆勒和比亚迪合了资,打造了新品牌腾势,专门生产高端纯电动汽车。
在观察了几年之后,德国人发现电动车确确实实大势所趋,可自己根本搞不定产业链与核心技术,他们不是没试过,但德国本土的造车新势力一个个全完了。
这个月还倒了一个,叫e。Go,而且是个明星车型,2015年就成立了,结果只能生产老头乐。所以也别嘲笑贾耀亭之前一直造不出车来,国外很多车企也造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