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听众人轰然应道:“同心协力,戮力报国!”
四月十二日,清晨。
雄州瓦特关。
这个清晨简直称得上是明媚清新,赵隆登上雄州城楼,极目远眺,还可以看见树叶与草茎之上,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的反射着朝阳的光芒。在瓦桥关的两边,片片水田里的青苗,青翠青翠的,像是长高了几寸,纵横相连的池塘、沟渠中,一圈圈的水波荡漾,那是小鱼已经开始在水面下争食了。
如果不是那一夜之间遍布易水北岸的辽军的话,这样的早晨,即使是赵隆这样的武人,也会禁不住想要附庸风雅,填上一曲曲子词,找来歌姬清唱。
但此刻的赵隆,却全无这份雅兴,只是浓眉深锁,观察着对岸的敌情。他素知韩宝之名——那是辽国中,名望仅次于“两耶律”的名将。人人都说韩宝勇猛过人,当世无双,但赵隆未及领略他的勇猛,却已领教了他的谨慎与小心。
从天色方明之时开始至今,韩宝已经对两座水寨发动了两次试探性的进攻。
第一次是两三百名渤海步兵,躲在一块块高达近丈的木板后面,分成两队,缓缓推进到河岸,隔河朝两座水寨发射火箭。赵隆一面下令水寨守军用弓弩还击,一面赶紧派人送去两车猛火油,二三十名臂力出众的禁军将一罐罐装满猛火油的陶罐掷向辽军,水寨守军趁机发射火箭,猛火油遇火即燃,顷刻间便将辽军的木盾烧了个干净。
这次进攻被打退后还不到一刻钟,韩宝又马上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次他排出了百余名汉军与三百余契丹骑军,绕至易水上游距西水寨约四里左右。那些汉军背了两架简易云梯,还有十来块木板。到了河边,将云梯一倒,架在河上,木板往云梯上一铺,转眼之间,就架成了两座木桥。三百余名契丹骑军,踏着这木桥,渡过易水,出现在瓦桥关的西面。他们熟练的操纵着胯下的战马,分散着穿过池塘、沟渠、稻田,想要配合着正面恰到好处再度进攻的友军,夹击西水寨。
赵隆连忙下令胡玄通点了三百善射的巡检出城迎战。它让这三百名巡检都带上强弓劲弩,分成五十人一队,带着木盾,自由作战。这些巡检都熟知地形,穿行于水田池塘之间,来去如飞,结阵方便,见着辽军,不管是塘堰水田,都是迅速结阵,一顿乱射。那三百契丹骑兵进则无法结阵,战则陷于水田池塘之间,近身不得,只能远远射箭还击,骑着高头大马,反而成了活靶子,混战一阵,那边韩宝看着占不了便宜,便鸣金收兵。赵隆也不敢穷追,见好便收。
此后,便是快半个时辰的宁静。
赵隆心理很明白,前面的两次进攻,只是韩宝在试探对手的能力。
传闻当中,韩宝一旦发起进攻,便有如雷霆万钧一般自九天劈下,无论前面是什么,都会在他的一击之中,涤荡干净。
赵隆右手紧紧握住佩剑的剑柄,双目凝视着对岸——无论韩宝有什么本事,他都已经准备好了。他镇守的这雄州,就要学那惊涛骇浪中的礁石,纵是风浪大作之时,能将礁石完全淹没,但是,只要它一退,礁石依然在此!
嘭!
嘭!
嘭!
来了!赵隆在心里说道——易水对岸,战鼓之声,隆隆擂起,紧接着这战鼓声传来的,竟然是群马踏过地面的轰隆声。
站在赵隆身旁的杜台卿惊讶的张大了嘴,忍不住问道:“辽狗疯了么?韩宝想做什么?他们在河对岸冲锋?”
连赵隆一时之间,也搞不清韩宝想要做什么——他总不至于疯狂得想让麾下的骑兵纵马跃过易水吧!
他睁大眼睛,看见一队队的骑兵踏着鼓声,冲到河边,旋即勒马急转,便在此时,只见从那些契丹骑兵手中,挥出一坨坨黑色的物什,飞向河边的两个水寨!
“不好!”赵隆与杜台卿几乎是同时叫出声来,两人惊恐的对视一眼,赵隆马上转向一个行军参军,高声喊道:“是猛火油!猛火油!”他话音未落,后面的契丹骑兵已经上着两座水寨射出一轮漫天蔽地的火箭,顷刻之间,两座水寨燃起了熊熊大火,水寨之中,一片慌乱。
赵隆尚在权衡水寨是否还能坚守——几乎没有片刻的间歇,突然之间,对岸角声齐鸣,一队队汉军抬着几十架简易云梯,背着木板,朝着易水冲来,他们旁边跟着上千名渤海步军,一面向前冲锋,一面朝河对岸漫无目的的射箭,掩护着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