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70年》认为,博古等人反对与福建方面结盟,这与李德的回忆完全相反:
但博古等继续把中间派看成“最危险的敌人”,拒不接受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提出的正确意见,认为十九路军的抗日反蒋是“欺骗群众”,不肯在军事上同十九路军进行配合。(《中国共产党的70年》,第143页)
仅仅一个月过去,福建事变轰轰烈烈但又来去匆匆,悲壮的一页翻了过去。马上戎装威风凛凛的蒋介石,在与国民党内反蒋派别的较量中,又一次占了上风。
福建政府失败后,陈友仁被通缉,遂流亡法国。1938年,他回到香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逮捕,押至上海。随后,陈友仁拒绝参加汪伪政权,遭到软禁。1944年5月20日在上海病逝。陈友仁的身影消失了,但这位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的名字,却不应该被淡忘、被忽略。
其实,应该有一本关于他的书。
四溥仪的皇帝梦
风雨晦暝中,十九路军瓦解了,陈友仁走了,蔡廷锴走了……
战火硝烟中,蒋介石又马不停蹄加紧对共产党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堡垒林立,步步推进,中央军新的围剿战术,把采取“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分兵防御战术方针的红军,推向消耗战的困境。随着时间推移,红军最惨烈的失败和大转移,即将开始。
这时,1934年3月初,有一个人却在中国北方的长春,陶醉在美梦终于实现的兴奋之中。他就是被废黜的末代皇帝溥仪,3月5日,他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在“满洲”的寒冷中,本周将进行一件大事。大批警察搜遍了长春的大街小巷,收缴了3000支步枪,15万发子弹,卡车满载粮食而来分发给3万个贫困家庭。同时,还制订出一项政策,向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房。5000名士兵被派来守卫尚未竣工的皇宫。一批被挑选出来的记者,在一处敞开的院子里看到,宫廷要员们身着蟒袍,头戴皮帽,帽子上嵌有珠宝纽扣,朝着一个乌黑发亮、刷着中国漆的珠宝皇冠模型练习伏地长拜。高度近视、戴有眼镜的亨利·溥仪将成为一个新的国家——“大满洲帝国”的“满洲皇帝”,上周这里叫“满洲国”,两年前则被称作“满洲”。(《时代》,1934年3月5日)
尽管清王朝在1911年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如同世界其他被废黜的皇室、王室一样,其行踪与命运依然受到中外媒体的关注。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派兵逐出紫禁城,他携妻妾仆人仓皇逃至天津日租界隐居,曾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1927年,当北伐大军逼近北京、天津时,身份特殊的溥仪重新浮出水面,接受记者采访。《时代》曾以《谦恭的皇帝》为题报道说:
被废黜的中国“满洲”皇帝、谦恭的青年溥仪,在消失多月之后,上周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目前他隐居在天津日租界。他说:
封面中国 第六章(9)
“我们今日在中国所见,除了政局混乱、背叛、贿赂、战争,除了人民承受更多的苦难之外,别无其他。这都是由太多腐败将军所致。他们到处都有,进攻、撤退、再进攻——不是为中国,只是为他们自己之私利。
“今天,当一个皇帝并不是闲差事。一个好皇帝要为臣民着想,是臣民之慈父。我的能力和智慧尚不能胜任中国人民之父的重任。我确信将会有人出现,成为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肯定是一位比我更伟大的人。”
当亨利·溥仪上周在天津谈到中国的“腐败将军”时,他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些将军中的两位正在结盟,以20万兵力准备向天津、北京进军。(《时代》,1927年7月4日)
所谓谦恭,实则为一种姿态。嘴上说“当一个皇帝并不是闲差事”,但溥仪一直沉迷于恢复清王室的梦想。1924年后虽隐居于天津日租界,溥仪却不甘永远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过一种正常的日常生活。他梦寐以求的仍是恢复祖业,他不愿意被世人淡忘,他要以各种方式向世人证明他的不容忽视的存在。读《爱新觉罗·溥仪生平大事记(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即可见到如下记录:
1925年10月,溥仪奖赏白俄将领谢米诺夫,助其实行“夺取满蒙地区,建立反赤根据地”,由溥仪就位统治的“复国”计划。
1926年9月15日,溥仪接见英军司令官和驻津英国总领事。同时应邀前往彼德斯飞号军舰,与英王四太子乔治会晤并共进晚餐。
1927年9月4日,溥仪派郑孝胥赴日为复辟奔走。
1928年7月4日,孙殿英盗掘乾隆墓和慈禧墓,溥仪发誓报仇。
1929年10月10日,在溥仪视为“国耻纪念日”(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刻,由远山猛雄引导,携弟妹观看日本小学生运动会,以激发“复国”精神。
1930年5月12日,陕西大旱,溥仪接见办理赈灾事宜的朱庆澜。继而以库存玄狐、貂皮千余张助赈。
1931年8月,豫、皖、粤、湘、鄂大水灾,溥仪捐出一栋楼房、婉容捐出一串珍珠助赈。
……
“九·一八事变”对于中国是个灾难,但对于溥仪却是期盼已久的新纪元的开始。在他看来,“满洲”是他的祖先的宝地,他们正是从那里起步,进军关内,完成统一中华的伟业的。现在,他也要从那里起步。1931年11月2日,溥仪与日本关东军情报首脑土肥原贤二密谈,决定出关。同时,他拒绝了蒋介石以恢复优待清室条件为前提的挽留。8天之后,11月10日,他就从天津偷渡白河,几天后秘密出关,抵达营口,同月下旬移居旅顺,住进了日本满铁的大和旅馆,开始酝酿“伪满洲国”的成立。在几岁时就早早失去祖业的他,终于在20年后又有了重温旧梦的契机。哪怕是当一个傀儡!
或许溥仪内心非常明白自己尴尬的处境,但渴望称帝的欲望早已压倒了一切。日本方面最初只想将东北从中国分离,成立一个“满洲国”,委任溥仪担任“执政”,而非如溥仪所设想的帝制,加冕为皇帝。溥仪称,如要他出山,就一定要称帝。日方却不肯让步,在日军司令坂垣征四郎发出最后通牒后,溥仪只能同意先出任“执政”。但在讨价还价后,日方也答应溥仪提出的“一年为期实行帝制”的条件。
1932年3月9日,溥仪在长春就任“满洲国”的“执政”,年号“大同”。一年多过去,1934年3月1日,“满洲国”改为“大满洲帝国”,改年号为“康德”,溥仪正式“登基”称帝。
溥仪与日本的这种依存关系,其实早就在世人的意料之中。1931年《时代》在报道“九·一八事变”时便这样说到溥仪:“日本为随从众多的溥仪先生提供津贴,在天津的日租界为他安排了一处豪宅,享受现代化生活,将他牢牢控制,一旦中国某一部分分离出来,就可能使他成为傀儡皇帝而不再是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