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昙花王朝欧洲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虹←桥书←吧←

第65节:第六章 攘外还是安内(1)

第六章

攘外还是安内

故事讲到这里,杨广的日子已经非常危险了。他接手隋朝的时候,国家积蓄丰裕,制度富有活力,杨广本人又能力不凡,满怀壮志。这样的局面似乎是一个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但是四五年后,隋朝的国库就空了,百姓就在各个大工地上疲于奔命了,政治气氛就混浊了。杨广急不可耐的情绪和草率频繁的政策是恶化形势的主要原因。

局势危险了,可还没有到达崩溃的程度。如果杨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弦更张,局势完全有可能好转。杨广也许也想与民生息,安定国内,但莽撞和好大喜功一旦占据思维主线,个人的改变变得异常困难。

东征高丽

隋朝在外交政策上的一次重大失败,将王朝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那个消耗了隋王朝最后精力的国家是高丽。

高丽原本是朝鲜半岛中部的国家,在中国乱世时期不断向外扩张,先是灭亡了西晋的乐浪郡和带方郡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接着迁都平壤,大败百济,占领了朝鲜半岛中部的汉江领域。国势鼎盛的高丽开始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占领了辽东,开始与中原政权发生摩擦和战争。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给高丽国王高阳下了一封措辞严厉的诏书,历数了高丽的种种不守属国礼节的恶行,并且用隋朝灭亡陈朝的故事来威胁高丽。高阳接到诏书后曾上表谢罪。

高阳死后,儿子高元即位,开始时还向隋朝朝贡。可在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元率领上万骑兵侵入隋朝的辽西地区。

杨坚大怒,让汉王杨谅和高颎等人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讨伐高丽。这次进军非常不顺,杨谅率领的陆军刚出山海关就遭遇雨季,道路泥泞,军队供给出现严重困难。军队又爆发了瘟疫,很多士兵染病身亡,勉强走到辽河岸边,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从海上直接进攻平壤的水军被大风大浪吹死、溺死了十之八九的官兵。隋军没有能力作战了,只好草草撤退。

尽管如此,高丽王高元还是被隋朝的军力震慑住了,主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杨坚见人家主动认错了,隋朝一时又无力深入高丽作战,只好将讨伐一事搁置待议。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在突厥的启民可汗大营中做客。

发生在突厥营帐中的一件小事重新点燃了战火,将隋朝和高丽都引向了灾难的深渊。

原来杨广做客的时候,高丽王高元正好派遣了一个使团来找启民可汗。他们来干什么呢?当然不是普通的打招呼,握握手,送送礼那么简单了。启民可汗当时正在寻求隋朝的支持,不敢隐瞒高丽使团的到来,就把他们带去见杨广了。

高丽这个北方敌人竟然私下联络归附隋朝的突厥势力。这个消息极大震动了杨广。

高丽人想干什么?联络突厥一起对付隋朝,侵吞隋朝土地吗?

黄门侍郎裴矩在这个节骨眼上进言,给杨广的情绪火上浇油:〃高丽的领土是中国古代的孤竹国。周代将它封给了箕子,汉朝划为三个郡直接管辖,晋朝将这个地区归属辽东。现在高丽成了外国,还一再挑衅我朝。先帝早就想征伐教训他们了。只是因为杨谅无能,师出无功。陛下怎么能让这个冠带之地继续沦落为蛮貊之乡呢?现在高丽的使者出使突厥,亲见启民,合国从化,必惧皇灵之远畅,虑后伏之先亡。陛下应该迫令高丽王高元入朝觐见。〃

杨广听得有疑问。裴矩继续说:〃请陛下将高丽使者放还本国,让他们带话给高元,令他速速来朝。如果不来,皇上当将率突厥,即日诛之。〃

杨广深以为然,告诉高丽使者:〃启民诚心归顺,朕才驾临他的营帐。明年朕将巡视涿郡,转告高丽王高元,速来朝见。否则我将和启民率领大军讨伐高丽。〃

高元闻报后,怕了。他万万不敢去隋朝,见火气旺盛的杨广,怕三句话不合就被拉出去砍了脑袋。内心深处,高元不安心于做一个对隋朝恭顺的藩属,更不愿意放弃侵占的领土。所以,杨广的命令如石沉大海。高元一点动身的迹象都没有。

。←虫←工←桥书←吧←

第66节:第六章 攘外还是安内(2)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不给杨广面子。杨广龙颜大怒,高呼着要组织大军,踏平高丽。

这一回,隋朝的大臣们对杨广的命令提出了质疑。大臣们都同意讨伐高丽,但多数人认为现在并不是讨伐高丽的时候。天下多年来苦于兵役和劳役,百姓已经精疲力竭,出现了骚乱的迹象。有人开始逃离家乡,躲入穷乡僻壤开荒种地,逃避无休止的徭役。有人甚至自断手脚,逃避徭役,称之为〃福手〃、〃福脚〃。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再行征役,势必对恶劣的局势雪上加霜。

像往常一样,杨广断然拒绝了大臣们的劝谏。大业七年(611年),杨广下诏讨伐高丽,自己巡幸涿郡,命令天下官兵不论远近,都在明年春天到涿郡集中。第二年(612年)正月,应征士兵全部集中于涿郡,共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两百万;负责后勤运输的民工几倍于此。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用兵规模。隋朝还通知了北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