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梅洞寨的大街小巷上,不知是哪个走露了风声,很多人都开始带着敬畏目光或喜悦的神情,称呼李芗泉为“统领大人”,特别是那些从泸州一路跟过来的朱雀军下层军兵,他们知晓大人将进统领位,更是喜在心中--这也代表朱雀军有一批人将要晋升,说不定其中就有自己。
但李芗泉在巡视城防的过程中,一种深深的不安逐渐占据身心,那就是无论朱雀军还是梅洞寨民众,皆有些盲目的自信,看来,这不是王江及少数人有这种想法。
针对这种局面,如履薄冰的李芗泉不免心焦,当前虽有小胜,但总的恶劣局面没有改变,鞑子之强,岂止朱雀军的千倍万倍,应有无数倍。当然,王大郎等人出身社会底层,眼界不高,思路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几场小胜之后,就有些飘飘然,也是情理之中。
元初,各地起义不断,譬如写进历史的“陈吊眼反元”、“黄华反元”,皆聚众数十万,控制数府之地,到最后还不是被蒙元个个击破,而朱雀军比起那些声势浩大的反元义军,实力不及九牛一毛,这个时候,夜郎自大就是对近万军民的极端不负责任。轻敌的思想不仅不能放任逐流,反而要进行深刻的剖析,然后纠正。
是日晚上,顾不得连番劳累,李芗泉又将文武官员凑齐,也不啰嗦,直接言道:“当前朱雀军的局势是‘树未大而风已至’!勿论鞑子大坝军民府或是四川行中书省,皆绝不会坐视我等过清闲好日子。
“这从鞑子连年攻伐凌霄山便可以看出来。今日刘黑七道鞑子军民府精锐十去其九,皆被遣往云南、蒲甘等地,助鞑子云南王剿灭当地叛乱。现在你们都要有这种意识,我们打了几场小胜仗,并非朱雀军厉害,只因鞑子精兵外调,这才是我们能取胜的关键所在。
“我们凡事要先看形势,鞑子占有原来的金国、辽国、西夏、大理、西域、大宋等地,其实据东婆罗的情报,蒙古骑兵早已深入罗刹等地,占地之广,绝非诸位所能想像到的。无数坚城为后盾、无数人丁可驱使,更有带甲数百万,骑卒几十万,这样的实力,有如巨兽。
“反观朱雀军,民不过数千,兵不过几百,与蒙元相比,有如蜉蝣。不说对抗川地鞑子,就是一个大坝军民府,就能让我等吃不了兜着走,稍有不慎,便死无葬身之地。
“总而言之,虽然我们取得了此次反击的胜利,但诸位要明白,这绝对是拜鞑子轻敌所赐,朱雀军赢得侥幸,并非自身实力已经超过了鞑子。蒙元是这世间最凶恶的大虫,面对这样的大虫,我们既躲不开也甩不掉,因此我反复强调,唯有奋起拼搏方有一丝机会,否则只有死路一路。
“我们中的任何人,切忌不要因一时的胜利,就狂妄自大,认为鞑子不过如此,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否则,我们离死期已经不远矣!俗话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朱雀军唯有自己的拳头硬了,才有机会与鞑子分庭抗礼!要做到这一步,任重而道远,诸君,我送大家十二个字:放弃幻想、扎实准备、枕戈待旦、匡复华夏!”
李芗泉一讲完,伍思成便出言道:“大人言之有理,伍某深以为然!如今之形势,于我梅洞寨,只有更险!”
与伍思成有些不对付的张靖见伍思成抢在前面,便不再接话,他久在军中,对鞑子的实力有更直接的认识,只是点头称是。
李伍二人一讲完,张靖也表示认同,就基本奠定了方向。于是原先有些自认为不得了的王大郎也不再说话,谈到后面,大家的意见已经趋于统一。
接下来,目光如炬的张靖朗声道:“据探报,鞑子在蒲甘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这将意味着,被调往蒲甘的川地鞑子,即将返回长宁州,并且,以我对鞑子的了解,他们一定会先派一支骑军返回,提前做好大队人马到来的准备。朱雀军,即将直面鞑子精锐的报复!”
众人深以为然!
最终,形成的共识,鞑子的报复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光临梅洞寨,最长不会超过三个月,最短可能会在一月以后,这一点勿容置疑,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受此大挫的鞑子,必然会派出精锐之师,以大兵压境的局面给梅洞寨雷霆一击。现在就是与时间赛跑,在鞑子报复之前,将朱雀军控制之下的这数千军民拧成一股绳。
。。。。。。
执行先军政治的梅洞寨,以一切为了打仗的目的,发动了机器。
紧张的训练很快就实施起来,未曾吃过早饭,梅洞寨有如鸡飞狗跳,大部分长宁军、朱雀军及全部俘虏,皆被驱赶着进行跑步,不同的是,俘虏是在南寨的兵营里跑,长宁与朱雀军是在沿着寨墙跑。
对统领的命令,能充分理解的人不多,但他们为了李芗泉“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就加半个饼”的承诺,也不怎么计较了,甚至部分体力强一些的,还私下里希望多一些这样的折腾,以期获得更多的吃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世的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的论文中所指出,人类的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镐京国防科技大学军官速成班时,教官也曾经讲过,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可以概括为生存需求,是人类必须要得到满足的,否则,他们将可能造反。那一堂课深深的影响了李芗泉。
他不需要跟这些人讲无数的大道理,匡复大宋,于他而言与其说是一个理想,准确的说,还不如说是一个理由,而他更明白,想要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就要做到保证他们的生存需求,亦即吃穿住用安全等等,同时,自己又曾向他们描绘了将来的盛宋这一愿景,有保障有希望,还怕做不成什么事吗?
而伍思成,也在一天一天的转变他对李芗泉的印象:相比易统制而言,这位李统领对文臣是尊重的,至少,他也有一番本事与匡复大宋的抱负,如此这般的武人,已然不多矣,便是从了他又何如!!!
。。。。。。
丁亥年丙午月壬午日(1287年6月4日)日,宜祭祀,注定这一天将是一个悲伤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