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蜀中后,李青打算继续修养生息,将更大的注意力,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发展生产中去,尽量放慢对外扩张,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
事实上,如果不是李青带兵打仗总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每次出击都有丰厚的回报,并且秦国对生产的投入比对外做战还多,秦国才能以战养战,年年对外用兵,频频作战却没有把国家打空,打穷。
现在随着势力愈发壮大,秦国的行政区域愈发辽阔,每天的事务愈发繁多,李青也不得不多花点心思来处理内务。因此,放慢对外扩张的脚步是必须的。
“一步步来吧,每年扩张一点,不断积蓄大势,拉开和其他势力的差距,待雪球滚得差不多了后面扩张就轻松多了。”李青在军务扩大会议上定下大方针,随后开始讨论明年要裁撤多少军队,又要编收多少新军。
一边裁军一边扩军,就像小学时的那道“一边放水一边加水,问水池什么时候满”经典数学题一样看似多此一举,显得有些智障,但是这是避免军队腐朽堕落的唯一途径。
很多人观历史,以为王朝末年之始是贪官污吏横行,大小官员内外勾结,但是其实国家的堕落都是从军队开始的。
仔细观看历史,不难发现,当掌权者松开军权的时候国家的不可避免的向深渊滑落。
唐玄宗是最典型的例子,但后来重蹈覆辙的君主却是前仆后继一堆堆地来。
远的不说,说近的,大乾和大明其实自成祖之后就再没有将军权牢牢掌握在手里的皇帝,军制自成祖之后其实就慢慢开始废了。
成祖当年起兵之所以那么顺利,成为千古唯一番王造反成功的皇帝,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文帝自废武功,没有牢牢掌握军权,甚至还将本就不稳的军权送出去。
虽然说建文帝这是有自知之明,自知自己带兵打仗应该是比不过成祖所以就干脆放权,省的和叫门天子一样带队送人头。
但天子失去了兵权还是天子吗?就像韩信问萧何:“汉王失去了大军还是汉王吗?”
一千七百年前的古人都知道有兵才有权的道理,但很多人就是认不清现实,被儒家君君臣臣那套束缚死了思想,心底被君权神授的思想洗脑了,哪怕他们自己并未察觉。
这个错误还差点掐灭了革命的火种,还是教员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点醒了大家才带领革命走向正确的道路。
话又说回来,那么怎么样才能牢牢抓住军权呢?后世的人大概都会想到,帝王权术平衡之道、对军队进行思想建设、在军中设宣传员、将组织建立到每一个连。
其实都对,但又很片面,从历史总结经验,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开国之君,后面的君主对军权掌握无一能与前者媲美。
成祖总结经验道:“大明天子自我而起每日都要到军营查看,亲自骑马射箭,笼络军心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军队到底何等模样,做到心中有数。”
事实上掌握军权很简单,只要成天炮在军营里,和士兵一起同吃同住,一起训练,军权就绝不会旁落。
只停过在深宫中遭政变谋杀的天子,却没停说过在军营里被叛逆谋反杀掉的天子。
因为兵法的最高境界就是上下同心,此谓之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此谓之法,因形利式、化用阴阳、驱使鬼神,此谓之术。
夫战,勇气也,所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只要君主日日待在军营里,
神器正位,谁能在这种情况下有把握杀害君主,一切阴谋诡计都不适用于军营,下毒也是不可能的。
言归正传,君主不离君神器不盘落,反过来也是如此,神器空悬就自然会有宵小窃而用之以至于军乱国灭。
军队是绝不能成为谋些人的私物的,所以必须保持军队人员的流动性,将任何打算在军中生根发芽的势力全部剪除。
既要避免像后世东亚四小强一样出现老兵欺负新兵的风气、规矩,还要避免军队固定成某一部分人,使其成为新的权贵阶层,新的特权阶层。
曾经的大明和大乾就是这样迅速堕落的,曾经的老大哥也是因此而奔溃解体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除了要保持军队纯洁性之外,也是要通过军队的流动来配合其他政策,组成组合拳,环环相扣才能使得政通人和,马到功成。
毕竟个人扶持资金是优先涵盖军人和军人家庭的,只要参过军就必然完成了扫盲教育、个人扶持资金账户全家开通、生产者等先进生产工具各个型号使用精通等等。
可以说参军不仅仅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权利。
所以不管是为了社会公平还是为了促进全民平均素质提高,加快社会生产力变革速度,军队大换血誓在必行。
换下来的老兵,都受过高等职业教育,不管是去国企工厂里当技术工人还是加入政、法、教公务员体系都绰绰有余,进一步壮大公务员队伍,正好有利于下一步进吏员体系大换血。
拿下蜀中后,今年前两季的财务报表也做出来了,随着个人发展扶持政策覆盖人口不断增加,财政支出一季比一季高,搞得财政局的工作人员非得有个大心脏才能受得了那刺激。
毕竟以前都是贫苦人家,用的钱大都是铜钱,如今过手好几千万白银的钱还真不容易一下子适应。
秦国目前就有一个困境,这个个人发展扶持政策覆盖得越广推广的越快,财政压力越大,不好加速推广,原因是就怕忙中出错,可是不加速推广,有的人已经提前一年就享受这个福利了有的人还在等待,似乎有些不公平。
尤其是对这个国家付出最多的农民来说。
他们承担最多的风险,每天没日没夜地耕耘、浇水、除草,秦国的工业化做出巨大贡献。毕竟工业化也得先填饱肚子才能搞工业,农民既要出粮食来稳定用工成本,又要出“剩余劳动力”来搞工业。
可以说,农民绝对称得上是工业化的大股东,只是国家的福利却总是最晚才轮到他们。
李青也有些于心不忍,毕竟当初他起兵的一部分初心就是为了农民能过上好日子,如今却好长时间都没想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