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宗坦然接受了士子们的谢意以后,扭头看着罗彦便说:“罗博士掌管州中官学,难道不说两句?”
罗彦想说的早在州学中就已经说完了,可是此刻余世宗相邀,也是不好拒绝。思索了一下,罗彦便对面前的士子们许诺:“之前有两句话,在州学中就说了。那两句话不限于州学的学生,凡事金州士子,都是承诺。事后州学的士子们可以告诉你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莫要以一时得失论成败。功名虽好,不过是出仕的一种途径。”
余世宗见罗彦说完这句便退回了原处,心知接下来他也没有什么需要说的,大手一挥,示意差役和士子们上路。待对着余世宗和罗彦他们行过礼,这些人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
随着太阳向头顶偏移,一众人的身影也逐渐变得模糊。直到看不见的时候,余世宗才舒了一口气,对罗彦说道:“罗博士,咱们回去吧。正好,你可以跟我说说你在州学到底说了什么?”
余世宗对罗彦的话很是好奇,这都忍了好久了才终于问出来。听得余世宗这般说,罗彦笑了笑,也不隐瞒,便将方才自己在州学告诫诸生的两句话一字未改告诉了余世宗。
等余世宗听完,对于罗彦的魄力也是大感佩服。“某为官数十年,前后在六县三州任职,罗博士这样的学官,我是第一次见。”感叹的语气更加浓重:“拘于旧礼和权势,也因为官学的规制,夫子们哪里能像你这样放出豪言。这几年金州士子到了长安,平白受气的也有不少,不过最终都选择了妥协。今年的士子们是有福了。”
听到这里,罗彦正色地讲:“并非人人都如我辈读书人一般守礼,长安鱼龙混杂,那些苦读书的士子必定更容易吃亏。若是我不管,长此以往,权势和钱财就能打断了我读书人的风骨。到了那个时候,礼乐崩坏,才是真正的悲哀。而且,一旦因此催生出一些有才无德的学生,可就真的是罪过大了。”
此刻罗彦不仅想起自己曾经最痛恨的砖家叫兽。那等以学术的幌子圈钱,帮助某些利益既得者背书的人,不停地愚弄着百姓。这样的作为,比之杀人放火还要罪恶滔天。偏生即便东窗事发,到头来这些人还能逍遥自在。罗彦觉得,自己教授的人里头要是出来这种货色,自己绝对要羞愧致死。
听完罗彦这般说辞,余世宗点点头,称赞道:“有这般品德,再加上罗博士今日的才学,想来这士林不久之后,风气会越发的清新。若是以后罗博士能够坚持如此,天下士子之福啊。”
余世宗的这般夸奖,反而把罗彦闹得一阵脸厚,连忙摆手:“在其位,谋其政。而今我是这金州的博士,因此才能名正言顺如此做。往后也只会尽可能做的更好一些,若说天下士子之福,确实有些夸张了,罗彦实在愧不敢当。”
看到罗彦这样羞涩,余世宗这才觉得正常。和罗彦说话的时候,老感觉是在跟一个老夫子在一起。唯有他在羞涩的时候,才会让人觉得,这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后生。(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七章 初倡导文风改革
送走赶考的士子,州学的教学回复了往常的平静。
罗彦这个做博士的,按照职责划分,其实更多的偏向于州学各类制度的管理。正好和朝堂那些衙署里的头头整天忙死相反,罗彦的日子过的是相当轻松。每天不过就是看看书,若是遇到小考和月考的前两天,倒是会出题目,而考后则是帮助夫子阅卷。虽然听着事情繁琐,可是州学那点学生,出题不过是几个时辰的事情,阅卷也不过是到最后核定等级,统共加起来就是一天时间可以搞定的。
当然了,罗彦乘着如今的职务便利,也开始了他心中预谋已久的计划。
时间到了十一月,地处西北的金州,这几日也连续降雪。不用太过关心政事的罗彦,此刻一心扑在讲学上。通过这种方式,罗彦不停将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归纳总结,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虽然这个时候个人风格还不是很明显,可是已经跟自家老师的有了区别。
这段时间罗彦每次讲学过后,都会把自己讲过的东西整理出来,随后送往长安陆德明处。陆德明通过他的讲义,会进行一番点评和纠正。随后罗彦也会把这些疏漏在下一次讲学过程中进行专门的解说。
正是这种丝毫不避讳自己错误,同时还能不断改进,并且与其他人分享的态度,让罗彦在金州名声大噪。甚至其他几州的士子闻名,也不辞路远过来听讲。而且罗彦在陆德明的帮助之下,有自己读过数千卷书籍的底蕴,进步也是一日千里。初时讲经还有所疏漏,可是最近的一次讲义,陆德明来信只见夸赞,不见有丝毫的批驳。这让罗彦也开心异常。
又是休沐的一天,天空下着雪,但是讲学并没有因为老天的为难而中断。州学的学生们很自然地,在昨天就把学堂内的桌椅搬开。这样自然是最大程度空出地方,也好让外边来的士子能够在架着炉火的学堂中认真听讲。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来的稍微晚些,便只能在学堂外的窗边站着。
准时在辰时,罗彦走进来。对着学堂里里外外的士子点点头,罗彦便开讲:“今日要讲的内容是论诗,想必在上次讲学的时候就已经通知过了。如果还有人不知道,但是也不需要听这方面的东西,可自行散去。”这是罗彦的一个习惯,也是为了方便外来的士子可以听自己想听的东西,不必白来。
等了片刻,见无人动作,罗彦就正是讲授了:“今日所讲,或许会招来文坛的谩骂和攻讦,但是诗作到了如今,已经是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地步。”一句话让底下炸了锅一样。原本以为只是讲授诗作理论,没想到罗彦会谈及诗作改革。难怪会说招来攻讦。
“而今之诗,十有五六不外金玉堆砌,看似繁华,实则空无其意,实乃我辈所不取。余入仕五年,参与文会不过寥寥数次,桌上之诗虽然有些逢场作戏,有些人矫揉造作,着实可哂。只知金则华贵耀眼,玉则才华内蕴,却不知世间万物,各有其长。优则赞之,劣则补之,方是言物之道。”
这是罗彦在长安参加过数次文会最大的感受。原本长安的生活就有些浮华优渥,以至于有些读书人耐不住寂寞,经常出入那些豪奢的地方,加上齐梁遗风,整个把诗写的就差变成用金玉形容一切事务了。雪是白玉,树叶是翠玉,带点青白二色的都能扯到玉。而那落日余晖深秋黄叶,也被拉到金上。
乍一听是会觉得清奇,可是千篇一律都是这个调调,是个正常人都会犯恶心。
“诗者言志,又何须豪奢?阮籍穷途之哭,陶潜田园之乐,便是堆砌多少文字,也不过自然罢了。想有人但凡言志,必是出将入相。其志天高,其行纸薄,徒增笑尔。而又有人效前人之言,他人诘问,驳斥曰‘某年某先生此番做法,大行于世。而今我效仿之,汝且笑我,岂不自嘲才疏学浅也?’此种琐事,且有一诗告尔。”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在罗彦心中,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不过是那些无知的人自我拔高的鬼话罢了。凡事都是讲进步的,不至于什么东西做到了顶端,便代表后人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只不过是一段时间人才密集,因此造成了一种错觉罢了。罗彦这会儿引用的也是清代赵翼的《论诗》五首中的一首。
如果非要批驳赵翼的诗不怎么样,罗彦是承认,可是其中讲述的道理,完全能在盛唐的诗作中挤到中上游。去了李杜,唐代诗歌和后世相比,又能高出多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