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刘禹锡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刘贞亮笑笑:“郑学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韦执谊是王叔文同党,然而迫于公议,也未尝事事同心。杜佑相公虽与刘禹锡有知遇之交,毕竟顾及朝臣颜面,对二王只是敬而远之罢了。不过,侍御史窦坦弹劾刘禹锡,却能幸免于贬官,有点耐人寻味啊。”

郑文明问:“依刘公之见,该怎么办呢?”

刘贞亮正色道:“方今皇上久病不愈,朝野为之忧虑。诸位应知如何举措吧?”

郑文明不肯接话,转脸观望卫次公,卫次公胸有积怨,立即表达意见道:“当是立太子为首要之事。”

郑文明这才说:“卫学士所言极是。不知二公以为谁人宜立?”

“古来成法,立嫡以长。”刘贞亮道,“眼下我辈与诸公戮力同心,共维朝纲。若奸佞得以扫除,当以大权归于老成之臣。”

郑文明、卫次公和王涯等人大喜,连饮好几杯,带着六七分醉意告辞散去。薛盈珍责备刘贞亮道:“怎么糊涂了,刘公?朝政权柄,由二王转入南衙,我辈还不是依旧仓惶?”

刘贞亮摇头道:“强势之敌,不宜争锋。我辈主掌内侍省、神策军,足以终身富贵,何必过贪非分之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刘禹锡传 二十 立嫡以长A

二十 立嫡以长A

刘贞亮、薛盈珍、刘光奇等人一同入殿恳请顺宗册立太子,说这乃是顺天之意。

顺宗虽然嘴巴歪斜,含混不清,还是通过李忠言昭示了自己的意思:“此事须少待一时。”

王叔文、刘禹锡等是不同意立李纯的,但另选哪一个,尚未决定,顺宗曾经跟他们密议此事,故此暂作推脱。

郑文明、卫次公、王涯等人守候在翰林院治事堂,听刘贞亮遣人报知面君情形,都焦虑不安起来,商议如何才能催促皇上立嗣……

隔日,郑文明称有机要之事面禀圣上,进殿后发现跟王叔文、刘禹锡交善的中官李忠言侍立顺宗之侧,心下顿时“咯噔”一跳。

顺宗投以询问的目光,郑文明迟迟疑疑道:“臣有……臣有河北密报……”

顺宗又以期待的目光示意他讲下去。郑文明实为编谎,所以口吃不止,“臣闻,臣闻,魏博、田季安……陈兵……陈兵……恐有……恐有……不轨之谋……”

郑文明话说不利落,额上冷汗早冒了出来。恰此时一个小宦官进来在李忠言耳边说了几句什么,李忠言立即告退。

郑文明见状大喜,“扑通”一声倒身下拜:“启禀陛下,臣狂悖欺君,罪该万死!臣实有事关国本之议,特冒死进谏!”

顺宗已大略明白是什么事了,便挥手命他起身。

郑文明自怀中掏出一方折好的素纸呈上:“敬请陛下亲览。”他在最后两字上加重了语气。

顺宗展纸览看,上写四字:“立嫡以长”。他收起纸张,看看郑文明,望着床上的龙饰,沉吟片刻,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郑文明伏地再三拜谢,告退出殿,“呵——”地吁出一口长气,只觉背上冷汗涔涔,早已湿透衣衫。

三月二十四日,德宗颁诏册立李纯为太子。

得知太子册立的消息,“二王刘柳”诸人怎么也想不通顺宗李诵为何突然不再等待他们的选择,在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呢?

聚会密议时,韩泰猜测,只有翰林学士能自由出入宫禁,定是他们中与我为敌者在皇上之前进谗所致。韩泰一向足智多谋,众人自然相信。

兹后,王叔文再托王伾向李忠言打听,知道了郑文明曾经进殿面君之事。

“立嫡以长”,被多数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王叔文虽讨厌性情刚愎的李纯,但事情已无可挽回。

当计议以何缘由问罪郑文明、卫次公等人时,一时找不出什么借口。

王叔文想乘升黜之机降他们的职,韦执谊却不无忧虑地道:“郑卫二人,于皇上登基有大功,即有毫发摇动,也恐后果叵测啊!”

正在王叔文恼火之际,长安城中又出现了无名揭帖,指斥他“贪贿无厌,滥用奸人”,还煞有介事地列举了几个行贿人的姓氏,不由得人不信。

王叔文怒气填膺。他虽然拗不过亲友故旧的缠磨,授了几个县参军以下*品的职位,但一直暗暗警戒自己,从未受过一文钱的贿赂。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定要查缉严办!

册立太子大典一旦正式举行,前景更堪忧虑。得赶紧与韦执谊商议对策。

已是午餐时刻,王叔文哪能下咽,立刻传令备马前往中书省。

甫一上马,忽然想道,平素常与韦执谊聚谈,都是在休沐日或天晚回府之后,大多数朝臣并不知晓他们的密切关系。此此时突然造访,是否过于鲁莽呢?

转念一想,事不宜迟,知道就知道吧!岂能瞒得了一世?把心一横,扬鞭绝尘而去。 。。

刘禹锡传 二十 立嫡以长B

二十 立嫡以长B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