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庶庶得正郑氏结局 > 第316部分(第1页)

第316部分(第1页)

太常寺专管祭祀,算是个闲职,傅庚从都察院调至太常寺,明面儿上看是降职了,然依照本朝旧例。文臣封爵那是少之又少的。傅庚却得此殊荣,由此可知其简在帝心,何靖边觉得。待事情平息后,傅庚只怕还有起复之日。

倒是孟渊,却是实打实吃了个明亏。宣慰使为从三品,非为实缺。只是一个虚衔,是依着前唐的规制设立的。已经空置许多年了。前些时候刘筠才说要清丈全国土地河流,正在遴选合适的官员,没成想最后却落在了孟渊的身上。

若单论品级,宣慰使比孟渊之前的卫指挥佥事高了半级。但若论实权,比前者可就差得远了,也就名字好听点儿。实则就是个土地官儿,还要全国各地跑。比在工部治水还要辛苦。

不过,这也是明面儿上的事。

调孟渊为宣慰使,削去了孟渊的军权,其实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对勇毅郡主的敌国皇族身份按下不表。若细思起来,这倒真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对朝局的影响亦极微,只要处置得宜,往后也不会掀起什么波澜。

大殿里安静了下来。

不知什么时候,纪成德已经退了出去,刘筠负手而立,静默地望着殿门外的夜空。

天空是深深的墨青色,在宫灯的余光外四处铺散,雨仍未歇,白亮的雨线绵绵密密,像是永远也不会停息。

良久后,刘筠淡然的声音方再度响起:“霜降后路便不好走了,西北犹冷,朕想最先看到熹平布政司的鱼鳞册。”

熹平布政司便是才被纳入大汉朝版图的原契汗国土,以原契汗首都大梁(现更名为熹州)为治所,下辖十五府五十三县,是大汉朝最大的布政司。

“臣遵旨。”孟渊肃声道。

刘筠向他看了一眼,眸中含了些许淡笑:“往后这几十年,孟卿家怕是不得消停了。”

既是负责丈量全国土地山川,那就需要在各地到处跑,确实是个辛苦的差事。

孟渊冰眸乍亮,若寒星涌现,躬身道:“臣为陛下丈量大好河山,踏遍万里疆土,令百姓民生上达天听,此乃臣之幸也。”言罢单膝点地,语声铿锵:“所谓盛世,必先有明君,而后有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臣躬逢其会,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无论如何,刘筠实有明君风范,杀伐果断之余更有宽广胸襟,孟渊此语实是发自肺腑。

刘筠微怔,旋即淡然一笑。

他没想到,两道明升暗降的旨意,竟换来了这个出了名的刺儿头真心的折服。

想必孟渊这番话里有一多半儿的原因,便在于他这个皇帝对傅珺的轻轻放过吧。

“罢了,起吧。”他看着孟渊摇了摇头,语气含了几分无奈,“你啊,打小儿就是个拧犟筋。”言罢又看了傅珺一眼,再度摇头温笑:“郡主也是,打小儿就麻烦不断的。”说着终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望着他温和的笑脸,傅珺与孟渊四目相顾,皆从对方脸上寻见了几许回忆与温情。

他们之间的缘分,还真是一言难尽得很。

许多年前的听涛小筑,他们的命运有了初次的交错,往后便有了上元节的星空与烟花,有了江南三月、杏林飘雪时的那一曲《乱红》。

这十丈软红,千千万万个人来了又去,却总有那么几个人缠绕在命运的藤萝间,将对方做了回忆的背景,刻印成永恒的画卷。

那一刻,庄严肃穆的承明殿再不复往日的冰冷肃杀,似有杏花恬淡的香气,穿透重重疏雨,宛然而来,又悄然而去。

直到傅珺他们跨出承明殿的殿门时,刘筠的唇边仍是笑意温和。

傅珺转眸看他。

他立在大殿的深处,御案上的烛火映出他的剪影,清朗依旧、修健如初,却又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袍袖上的金龙在光线下熠熠生辉。

即便对这个封建社会有着诸多不满,此刻的傅珺却也不得不承认,她实在幸运,遇见了一位明君。

她远远地向他蹲身,复又站定。

他离得她极远,一如她渐渐行出他的视线。

往昔的光阴终究如水逝去,他们总需各自向前。

他循着他的路,一如她追寻着她的。

那么,便在这回首的一刻,将这夜的疏雨薄寒,作年华杯中淡酒,彼此对饮,再含笑话别。自此后,水阔天长,天各一方,她唯愿他平安喜乐,事事安好。

身边传来熟悉的暖意,旋即手便被一只大掌包裹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