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识时务,他们又怎么能给予天子解决问题的良策?
而且二舅子恳求自己出手襄助之事,自己也正好顺势解决。
思量已定的朱标,抬起落在了纸上轻点了点道。
“爹,孩儿觉得这里关于内阁阁臣,没有设限,似乎不妥。”
“哪里没有设限,咱为了避免日后内阁侵占诸部之权。
故尔决定,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得不相关白。
另外,咱还考虑着,是不是将阁臣的品阶固定下来,不得超过四品,或者是五品。”
“以防将来内阁不满足于议政之权,而图谋行政之权……”
毕竟在老朱的眼里,他需要的只是一个私人秘书处,而不是权力机构。
“爹您理解错了,孩儿说的不是这个,孩儿以为但凡为内阁阁臣者,必须出于州部。”
“若无州部之资历,不可为阁臣,不可为诸部之首。”
朱标又将出自韩非子的那句“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详细地向亲爹老朱解释了一通。
老朱听得眉飞色舞,忍不住提笔将这两句话给抄录了下来。
“这韩非子,当真圣贤也,这两句话,实在是戳中了咱的心窝子。”
自己兴兵驱除鞑虏,手底下的那些能臣名将,哪一个不是从基层一步步地干上来或者是杀出来的。
只可惜,自己过去没有多少文化,读的书实在不算多。
今日听了好大儿引经据典,老朱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地瞧上一瞧这位韩非子的着作,说不定还能有什么心得与收获。
吩咐人将自己抄下的这幅字拿去装裱一番,回头就挂在自己处理公务的文成殿内。
看到老爹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自己的建言。
朱标心中不禁暗喜,顺水推舟地道。
“爹既然也觉得孩儿所言甚是有理。
那咱们今岁科举,所录取的那些诸多才俊。”
“一甲乃至二甲十七名内,皆留于中枢要害,会不会有些不太妥。”
好大儿这话,让老朱不禁一愣。
也是啊,一甲乃至二甲十七名这些才俊。
在他看来,除了常老二那个不靠谱的小子之外。
都是未来大明的重臣种子选手。
倘若他们都未经实务,这些才俊日后怎么进内阁,怎么向上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