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农门长孙逃荒记40 > 第24节(第1页)

第24节(第1页)

他一直以来便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好人,也知道自己冷心冷情,别说儿子了,就连抚育他长大的父母,不也是因为他精挑细选的妻子不愿意头上压着两座大山,这才一直留在了东阳郡吗?

父母不在了,他本就缺席了长子近二十年的生活,此番若是依旧把长子留在东阳郡,难免会落人口舌,说他不配为人父之类的话,而他呢,十分不巧,是个喜欢对外装饰好自己的人,所以,即便在老家东阳郡,他也不愿意名声上落下半点儿瑕疵来。

只不过,原本就因为这个儿子不在身边长大没几分感情,又看到这个混小子简直是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弱冠之年依旧一事无成、浑浑噩噩,他便对这个儿子更是看不上眼了。

只要一想到远在衡池郡,美丽娇俏的妻子、贴心懂事的一双儿女,他原本就偏了的心就更是向着那边了,在船上遇到水匪,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将计就计”啊。

本来妻子就对他要将碍眼的长子接回去而颇有微词,就连对他多有帮扶的岳丈大人也提点过几句,现下,既然能够有如此良机,为何不一次性解决了这个碍事的东西呢?如此一来,他的家依旧能够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美满和睦地过日子了。

只不过,张徽虽然知晓他躲开以后,前阵子大声嚷嚷着透露了家底儿的张成必定会成为首先被针对的那一个,但他却并不能确定,张成的死,其中有没有那个姓周的农家子的手笔。

是的,他由于做生意,记性极好,早就认出来了,今晚打头解救了这么多人的,正是前段时间和张成发生过冲突的那个农家子。

今晚的战斗他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仅仅看此人孤身便敢来解救他们,又在那么多水匪的围攻下全身而退,明明该享受属于“英雄”荣光的时刻却选择了要先回屋去,如是种种,皆是说明了此人的不一般,若只是为了长子那个蠢货,他可不愿意就这样得罪了一个“潜力股”。

张徽的这一番想法自始至终都未曾对外人透露过半点儿,就连敏锐的周长宁,也仅仅是心里有所怀疑罢了,是的,他一直以为,“虎毒不食子”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更何况是在伦理道德观念被格外强调的古代呢?哪知道,这个世界上,还真存在像张徽这样自私自利到了极点的人,即便是亲生儿子也能眼睛都不带眨一下地牺牲了呢?

作者有话说:

明天换新地图~

第七十二章抵达

话说回来,经过了这件事情,船上的方家家丁人数大大减少,还有些从一开始就因为反抗而被水匪要了性命的富商,众人也不是傻子,心中有了计较,自此别说像张成那样大大咧咧地“炫富”的人了,就连出房门在船板上走动的人都少了许多,虽说需要在逼仄的屋子里一连呆上许多天,让人很不适应,但是保命为上,这时候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呢?

当然了,也幸好属于方家的货物没有损失,水匪大多都是求的金银首饰这一类浮财,否则的话,方管事难免要跟着吃些挂落,自此被主家冷待不再重用都是轻的,最怕的就是直接遣散出方家。

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方管事也充分吸取了此次的经验教训,一天12个时辰,根据船上的人手,安排了三班倒轮换着四处巡逻,以防那些个水匪记恨,再找机会摸上船来,人手自然是还有些不足的,方管事也就没再客气,那些个富商都带着贴身伺候的人呢,一家最起码也得出一个人头,好增强整艘商船的防卫力量。

说起来,三班倒的这个法子还是周长宁主动找上他提的建议呢,方管事现下虽然没什么能力回馈给周家,但是加上上一次从水匪手里救下这么多人的人情,他可是都记在了心里呢,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来得妙?只等着到了衡池郡,给主家汇报过后,看看周家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的,再依据情况回报一二了。

对此,方管事自然也在说话间对着周长宁透露出了些许口风,能够在初来乍到之际得到方家的一二分庇佑,周长宁当然是乐见其成的,也就更不着急现在便忙着讨要人情了。

不过,那些个水匪或许是上次的人手损失过重,或许是方家的商船行进速度很快,已经脱离了水匪们掌控的地带,又或许是船上加重之后的防御力量令水匪们有些无从下手,总而言之,方管事都已经做好了再次应战的准备了,然而这都快到衡池郡地界了,却再也没见到那些个水匪的踪影。

能够免去这一战,不管是方管事,还是船上一直提心吊胆着的富商,自然都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的,富商们为自己再无性命之忧而感到庆幸,方管事则是高兴于自己的差事或许能够保住了,要知道,此行船上损失了这么多人手,方家又不是那等黑心了的商户,自然是得有一大笔的抚恤银子支出的,这无疑也就显得方管事有些“办事不力”的意思。

无论如何,在船上的众人既担忧又期盼的心情当中,衡池郡还是越来越近了,他们是在这天中午的时候抵达了衡池郡的码头的,在船上呆了许多天,好不容易晕船的感觉褪去,渐渐适应了那种在水面上的悬浮感,这会儿突然双脚触碰到地面,一下子“脚踏实地”起来,反倒令众人还有些不大习惯。

周家众人拎着自家的行李,杨永康父子俩也跟在旁边,不比那些个富商家中早有派人候在码头上,这会儿只需舒舒服服地乘坐着马车回家即可,他们还得先去找落脚的地方,把这么多行李放下才能去用午饭。

临走之前,张徽不自觉地朝着周长宁所在的方向看了几眼,哪知,周长宁的感知很是敏锐,捕捉到了视线的来源,顿时看了过来,张徽不闪不避,就好像他的亲生儿子张成并未和周家人产生过节似的,甚至还对着周长宁微微一笑,这才随着家里的下人上了马车,只留周长宁还在思索着刚刚的那个笑容里包含的深意,不知怎的,张徽的笑容明明很是温和,却无端地让他心头产生了一股凉意。

那厢,在将商船上的货物交代给方家来人以后,方管事也很快地留意到了周家人还留在码头上未曾离开,驻足在那里,颇有些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意味,他怎会不知周家人现在正犹豫的是什么呢?对着旁边的人叮嘱了几句,便走上前来:

“周大哥,衡池郡你们也是第一次来,怕是对这方向还不甚熟悉,这样,你们再往码头外面走几步,就能看到有郡城外的乡间老农驾着牛车在一处候着,那是趁着农闲时节想载一些新来郡城的人,赚几个银钱补贴家用的。

当然,若是你们还有些力气,不嫌手上的行李累人的话,也大可寻个半大少年领路,带着你们熟悉熟悉郡城,再找中人租了房子安顿下来,那些个少年都是这码头附近人家的孩子,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活计做,有几分机灵劲儿,便专做这给人带路的活计,胜在轻松。

待周大哥你们找到了合适的地方住,定要让长宁给我写信,好让我知道,届时或许住得会远些,但周大哥可万万不能因此而跟我生分呐。”

方管事无疑是在指点迷津了,倒是让周家众人由于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而产生的迷茫感消散了几分,周大新赶忙谢过,见又有人上前来寻方管事,也不便继续耽搁他手头的事情,便提出了告辞,而后才依着方管事的话找了牛车和带路的少年。

把行李都搁在了牛车上,老农赶着牛在最前面走着,少年一边带路,一边跟周家众人介绍着衡池郡,说起来,距离他们离开东阳郡也有月余时间了,周家人也并未忘记他们离开东阳郡的原因。

听着这少年语气中带着些许骄傲地道:“码头上乃消息灵通之地,早在半个月前,就有人说有好几个地方要开始打仗了呢,当然了,这些事情跟咱们衡池郡向来没多大关系,这里的百姓过得一直都是太平日子,因此,近些日子来衡池郡的人似乎是越来越多了,你们已经是我这几天接到的第四次活了,搁在以前,半个月能有两次活都算不错的了”,周家众人心下有了计较,不免庆幸自家走得早。

杨永康父子亦是如此,虽说打仗会不会波及到城中的百姓,这是一个问题,万一城破了以后,百姓们会遭到什么样的对待,这又是一个问题,可是,打仗本身无疑就是一种不稳定因素,战争期间,不说各个店铺的物价飞涨,就说到了万不得已之际,燕王未尝不会使出昏招,拿百姓们的性命当做人形盾牌。

这样的事情虽说叫外人看来是残忍,可史书向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比这更加残忍的手段周长宁又不是没有听说过,他自来不爱将主动权、特别是身家性命这样重要的事情寄希望于旁人的仁慈之心上,更何况,那些个皇家贵胄,把荣华富贵看得比什么都贵重,百姓?民心?那是什么东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