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与爱同行唯美句子 > 第34章 冬天爱也有温度(第1页)

第34章 冬天爱也有温度(第1页)

这天,尤雅一直忙碌到晚上九点多钟,才得以空闲下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来到自家鱼馆。

一走进鱼馆,她就感受到了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原来是店内正在燃烧着温暖的木炭火。尤雅感到非常开心,她走到火炉旁坐下,伸出双手靠近炭火,感受着那份难得的温暖。

此时,尤雅注意到妈妈郝美华的脸上洋溢着一抹红晕,看起来格外精神焕发。于是,她好奇地问道:“妈妈,今天这些木炭是从哪里买回来的呢?感觉好暖和啊!”

听到女儿的询问,郝美华的眼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回答道:“雅雅,你绝对猜不到这些木炭是怎么来的哦!”

尤雅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哎呀,妈妈,您就别卖关子啦!快点告诉我吧,这些炭到底是怎么来的呀?”

看到女儿如此着急,郝美华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然后眉飞色舞地说:“哈哈,好啦好啦,妈妈就告诉你吧!这些木炭可是海天一大早就特意派人送到咱们店里来的呢!”

“啊!竟然是海天让人送过来的啊,他可真是太贴心了。而且这些木炭燃烧的时候几乎没有烟雾产生,火势又这么好,质量肯定不错,价格应该也不便宜吧?到底花了多少钱呢?”尤雅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郝美华得意地回道:“海天说是孝敬我的,不要钱,所以不知道多少钱。”

尤雅:”这样不好吧!”

郝美华:“我觉得很好!他说跟你在谈朋友,冬天送几百斤木炭很正常。说明他是个有心人。”

郝美华呷了一口茶,继续说:“我正要问你呢,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老娘啊,实话跟您说了吧,现在公司开发的楼盘已经开始预售了,每天看房买房的人络绎不绝,工作实在太忙了,哪有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谈情说爱?所以呢,对于海天这个人,我目前也只能把他当作一个普通朋友来对待。”尤雅把她内心真实的想法如实地向母亲倾诉出来。

“那你得自己找个机会跟海天说明白才行哦,千万别让人家产生什么误会,到时候得罪了人可就不好了。”郝美华不放心地嘱咐着女儿。

“知道啦,老娘!您就放心吧,我自有分寸的。”尤雅连忙安慰妈妈,让她不用太过担心。

虽然尤雅与海天相识在冬天,但寒冷的天气丝毫也不能稀释海天追求尤雅的热情。任你天寒地冻,恋爱不能降低温度。这是海天的认知,也是尤雅的感受。

这件事对于尤雅来说,绝对是她来到江山市工作之后所经历过的最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情之一了。雪中送炭这个词以前她只在书本里读到过,没想到海天会突然给了她现实的体验。这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也许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影响,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连江山市这样的地方都很少下雪了。现在的冬天,似乎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寒冷,冬季降雪的频率也变得越来越低。尤雅不禁感叹,如果冬天看不到雪,那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了。

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第一场雪竟然来得如此之早,而且还下得这么大。广袤无垠的大地被皑皑白雪所覆盖,山峦也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高低错落的屋顶像是戴上了一顶顶白色的帽子,显得格外妖娆;马路两旁的树木承受不住大雪的“宠爱”,纷纷弯下腰来向雪花表示感谢。

望着窗外的雪景,尤雅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了自己曾经在这个城市里的孤独和迷茫,想起了那些日子里的辛苦和坚持。而现在,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希望。她知道,这份温暖不仅仅来自于这场雪,更来自于海天的关心和帮助。

冷冽的寒风不停地扑打着窗棂,发出吱吱的声响,宣示着冬天的严酷。仿佛在向人们发出警示:夜里睡觉可别忘了捂好棉被。

尤雅早早地就起床了。她站在窗前,一边梳头,一边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雪景。她看到远处的山峦在雪的映衬下更加雄伟壮观,看到马路上的行人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个冬天,她不再孤单。

海天离婚后,房子留给了妻子和女儿,自己搬到弟弟的自建房三楼住。这是一套两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房子,一个人住显得空荡荡的。

早上起来,海天就被窗外的雪景迷住了。他已经好多年没看到这么美的雪景了。

看到这雪景,他脑海里浮现出很多咏雪的佳句:

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他的眼前。

白居易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迹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仿佛让他置身于那寂静的江边,感受着孤独与宁静。

当然,说到借香景抒情言志的诗词当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无说是写景的大气磅礴,还是言志的傲视古今,均超越3唐宋八大家,无人能出其右,前无在人后无来者。

海天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与1936年2月长征到达陕北三军胜利会师后,一时高兴创作的。重庆谈判时首发在《新华日报》上,当即引起山城及整个文坛的轰动。上阕主要以北方的雪景为主,将中国壮丽的山河景观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下阕是对中国壮丽山河的由衷感叹,抒发了词人的伟大抱负及胸怀。整首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展现了毛泽东非凡的学识和气吞山河的气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