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出版社 > 第12章 袁绍孙坚夺玉玺(第1页)

第12章 袁绍孙坚夺玉玺(第1页)

徐荣追了上来,正要擒拿曹操,夏侯惇、夏侯渊带领数十名骑兵也到了,大声喝道:“徐荣不要伤害我家主公!”徐荣便冲向夏侯惇,挺枪迎战。两人交战几个回合,夏侯惇将徐荣刺于马下,杀散了其余的士兵。随后曹仁、李典、乐进各自率领军队寻到这里,见到曹操后,又忧又喜,聚集起来有五百多人马。曹操骑上马,一同回到河内,再次聚集兵马。董卓的军队自己前往长安去了。

却说各位诸侯分别屯驻在洛阳。孙坚扑灭了宫中剩余的火焰,在城内驻扎军队。孙坚在建章殿的基址上搭建帐篷居住。孙坚命令军士清扫宫殿的瓦砾,只要是董卓挖掘过的帝王陵墓,全都重新掩埋封闭。在太庙的基址上草草建造了三间殿屋,邀请各位诸侯设立汉代的神位,宰杀太牢来祭祀。祭祀完毕后众人都散去了。孙坚回到寨中,这一夜星月交相辉映,暖风轻轻吹拂,他按着剑露天坐在建章殿上,仰头观察天文,看到紫微垣中有白色的气弥漫。孙坚叹息说:“帝星不明亮,贼臣扰乱国家,万民遭受苦难,京城变得空空如也!”说完,泪如雨下。旁边有军士指着说:“殿南有五色光芒,从井中发出。”孙坚叫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了一个妇人,虽然尸首时间已经很久了,但尸体没有腐烂,穿着宫廷的服饰,脖子下带着一个锦囊,两手环绕着绣有龙的紫色包袱。打开来看时,里面有一个朱红色的小匣子。扭开金锁,看到一块玉玺,方圆四寸,上面雕刻着五条龙相互交织,旁边缺了一角,用黄金镶嵌着,上面有篆书八字,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得到玉玺后,就询问程普。程普说:“这是传国玉玺。这块玉在昔日春秋时,卞和在荆山之下,看到凤凰栖息在石头上,就带着它进献给楚文王。文王解开它,果然得到了玉。和氏在楚山中得到玉璞,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匠相看,说:‘是石头。’认为和氏欺诈,就砍掉了他的左脚。等到楚武王即位,和氏又献上去。武王让人相看,又说:‘是石头。’又认为和氏欺诈,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楚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那块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血来。文王听说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于是让玉匠治理那块玉璞,就命名为‘和氏璧’。秦朝二十六年,命令良匠把它雕琢成玉玺,李斯在上面篆刻了八个字,说‘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取名为‘传国玺’。二十八年,秦始皇巡狩到洞庭湖,风浪大作,船将要翻覆。秦始皇急忙把玉玺投入水中,风浪就平静了。到三十六年,秦始皇巡狩到华阴,有人拿着玉玺拦住道路,对随从的人说:‘拿着这个还给祖龙。’说完就不见了,这玉玺又回到了秦朝。秦始皇驾崩后,子婴把玉玺献给了我们的汉高祖。后来到王莽篡权叛逆,元佑皇太后拿玉玺打王寻、苏献,崩坏了一个角,用黄金镶嵌上。汉光武帝在宜阳得到这个宝贝,传位到现在。最近听说十常侍作乱,劫持少帝出北邙山,回宫后就丢失了这个宝贝。如今上天授予主公,一定有登上皇位的命数。这里不可久留,应该赶快回江东,图谋别的大事。”孙坚说:“我足够了解这个宝贝,正和你所说的一样。明天就托病,辞别众人回军。”商议已定,号令各军不要泄露,如有违反的就斩首。

众军中有一支是袁绍同乡的军队,这人没有机会晋升,就连夜偷出营寨,去报告袁绍。袁绍赏赐了他,把他留下。第二天,孙坚来辞别袁绍,说:“我身染小病,想要回长沙,特地来辞别您。”袁绍笑着说:“我知道你的病,是为了传国玺罢了。”孙坚脸色大变,说:“本初你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袁绍说:“如今我们举行大义,起兵讨伐贼寇,是为了汉朝天下。玉玺是汉朝的宝物,既然已经得到,应当当众留在盟主这里,等到诛杀了董卓,再归还朝廷。你为什么收藏起来想要回去,一定是有谋反的心思吧?”孙坚说:“玉玺不在我这里!”袁绍说:“建章殿井里的东西在哪里?”孙坚说:“我根本没有,你这样逼迫我,难道是你想谋反吗?”袁绍说:“赶快交出来,免得自己惹祸。”孙坚指着天发誓说:“我要是真得到了玉玺,不交给你,就让我不得好死,死在刀箭之下!”众诸侯说:“文台这样发誓,想必是没有玉玺。”袁绍叫出那名军士,说:“打捞的时候,有这个人吗?”孙坚大怒,拔出所佩戴的剑,要斩杀那名军士。袁绍说:“你斩杀军人,就是欺骗我。”袁绍也拔剑要来杀孙坚。孙坚挥剑迎战。袁绍背后的颜良、文丑都拔剑而出。孙坚后面的程普、黄盖、韩当也抽出刀来。众诸侯一起拦住,说:“昔日登坛结盟歃血,共同举行大义,怎么可以自相吞并呢?”把两人劝开。孙坚随即上马,拔寨就走,离开洛阳而去。袁绍生气地说:“得到宝贝就走,是想要自己称霸吗?”于是写了一封信,派心腹之人连夜前往荆州,送给荆州刺史刘表,让他在路上拦截孙坚并夺取玉玺。等到送信的人出发上路,有人报告说曹孟德在荥阳追击董卓,大败而归。

袁绍于是派人去迎接曹操。袁绍会见众诸侯,置办酒席设宴,来为曹操排解烦闷。曹操在酒席上说道:“我最初兴起大义,是为了替国家除掉贼寇。诸位既然是秉持正义而来,却不听从我的计策。起初我想要让渤海太守率领河内的兵马,靠近孟津;以前渤海太守袁绍和王匡在河内屯兵。酸枣的诸位将领刘岱、张邈、袁遗、鲍信、乔瑁、曹操也守住成皋,占据敖仓,封锁轘辕、太谷,控制那些险要之地;袁将军率领南阳的军队,驻扎在丹析,进入武关,来震动三辅地区。都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不与敌人交战,多设些疑兵,向天下展示形势,凭借顺应天意来诛杀叛逆,就可以很快成功。如今迟疑而不前进,大大辜负了天下人的期望。我私下里为将军们感到羞耻!”袁绍等人无言以对。

不久宴会结束,曹操看到袁绍等人各自心怀异心,料想不能成就大事,自己率领军队投奔扬州去了。公孙瓒对刘备说:“袁绍没有什么能力,时间久了必定会有变故。我们暂且回去吧。”于是拔寨向北行进。到了平原,让刘备担任平原相,自己去守卫地盘养兵。兖州刺史刘岱,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食。乔瑁推辞不给,刘岱连夜率领军队突然冲入乔瑁的营地,杀死乔瑁,使他的士兵全部投降。袁绍看到众人各自分散,就率领军队拔寨离开洛阳,前往关东。

却说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是山阳高平人。他年幼时,结交了汉末的名士,有七个人是他的朋友,当时号称“江夏八俊”。那七个人是谁呢?汝南的陈翔,字仲麟;同郡的范滂,字孟博;鲁国的孔昱,字世元;渤海的范康,字仲真;山阳的檀敷,字文友;同郡的张俭,字元节;南阳的岑咥,字公孝。刘表身高八尺多,容貌很是伟岸,是汉室宗亲刘叡的后代,担任荆州刺史。当时有延平郡人蒯良、他的弟弟蒯越,襄阳人蔡瑁一同辅佐他。当时收到袁绍的信,说孙坚偷走了汉朝的传国之宝,逃回江东,希望拦截他的路并夺取宝物。刘表向来和袁绍非常要好,随即派遣蒯越、蔡瑁率领一万士兵,去拦截孙坚。

孙坚的军马已经到了,蒯越将阵势摆开,率先出马。孙坚引领军马站在门旗下,问道:“蒯英度,你为什么率兵拦截我的去路?”蒯越说:“你既然是汉朝的臣子,怎么盗走传国之宝而回去?赶快留下,还能好好相待。”孙坚愤怒地说:“你是什么人,竟敢来质问我!”话还没说完,黄盖挺着枪就冲了出来。蔡瑁舞动大刀来迎战。交战没几个回合,黄盖举起鞭子去打蔡瑁。蔡瑁急忙躲避,正好打中后心,护心镜被打缺了一半。蔡瑁调转马头逃走,孙坚趁机杀过边界口。

太阳已经到了西边,山后面突然出现一队生力军赶来,为首的一员将领出马,正是刘表。孙坚在马上行礼,说:“景升为什么相信袁绍的书信,逼迫相邻的州郡呢?”刘表说:“你藏匿传国之宝,难道是要反叛汉朝吗?”孙坚说:“我如果有这东西,就死于刀箭之下!”刘表说:“你如果要我相信,必须让我搜查你的随军行李。”孙坚愤怒地说:“你有什么见解?竟敢小看我!”拍马冲过去。刘表就后退。孙坚追上去。到了黄昏,左侧两座山后面伏兵一起出现,背后蒯越、蔡瑁也赶过来,把孙坚围困在核心。他的性命会怎样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