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战三国 > 第76部分(第1页)

第76部分(第1页)

恰好有江夏蛮作乱,陆康施展才干的机会也就随之而来了,他亲自找来许多富商巨贾,晓以利害,让他们出钱出粮出丁,组建地方军协助官军守城。

那些毫商巨富都是世辈经营,唯恐江夏蛮一到毁了自家基业,所以拚着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支援官府,当兵吃粮的人从来不少,更何况打着官家的旗号,只要是有粮饷,就可以迅速募集到大批兵勇。

凭藉着庐江钱粮充足,而且城防坚固,地势险要,与江夏蛮恶战经年,大小数十仗,非但没有丢失城池,反而牵制了几股江夏蛮主力,庐江军也逐渐成为了一支善战的劲旅。

皇上对此大为赏识,破格升了陆康的官,拜康孙尚为郎中,让他总领治地内的军政事务,为防备蛮乱,朝廷特许陆康的庐江可发展自己的军备。

其实自打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以来,世上经过了“夏、商、周”上古三代,随后是诸侯国割据,五霸七雄闹春秋,才引出了秦王挥剑扫6合,又使得楚汉相争夺天下…。这其间也说不尽有多少改朝换代的兴衰变迁,直至刘邦入主中原,一举踏平南北,定鼎了中原,大汉天子在长安,在洛阳坐了龙庭,免不了一番励精图治,好让老百姓们休养生息,其间也曾有过“文景之治”,一度海内无事,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被后人推崇为“盛世”。

可是到了东汉朝末年,东汉zf的封建统治已经腐朽到了极点,内患接踵而至,东汉末年的对内是横征暴敛,残酷镇压,是出了名的,逼得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其中以黄巾军运动持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彻底撼动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东汉王朝可说是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

黄巾起义起义从爆发,迅速席卷了大半个天下,当时世上无事日久,兵甲懈怠,大汉帝国的军事力量,早已不能和当初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之时相提并论,由zf组成的正规军久疏战阵,根本难以应对大规模战争,皇帝不得不下旨-由各地官吏主持招募兵丁,筹建新军,以此御敌平乱。

其实早在当年镇压“黄巾军”的时候,朝廷就早已感觉到力不从心,经此开始大举兴办地方武装,用官府控制下的地方武装取代官兵作战,像汉末比较有名的几支新军,,皆是藉着团练出身,营中兵勇或是父子兄弟,或为同乡同者将半。朝廷愍其守节,拜子俊为郎中。

可陆康心里跟明镜似的,常言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朝廷上许给的“空名”只不过是个空头大愿。要想图个封侯拜相,关键还是得靠自已的实力,在尽力巴结皇上的同时,还要趁着眼下平乱之机,大举扩充军队,手底下的军队愈多,将来升官的资本就愈多。没有实力说话腰都挺不直,所以陆康积极发长地方武装,他到了庐江就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个上面,甚至把所有财力花费在发展军力上,怪不得这次朝贡陆康只喊穷。

第一百六十八章 皖城

古老的大堤护卫着长江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古代城垣——皖城,陆康携着大军通过六天行程,终于抵达了庐江治所皖城。

皖城规模浩大,兵多粮广,地处水陆要冲,士农工商五行八作极众,城内颇多繁华所在,乃是鱼龙变化之乡,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城防坚固无比,内外两道城墙,四门各设城楼,筑有坚固的敌楼箭塔,此时城头上时时箭拔孥张,戒备格外森严。

自江夏蛮叛乱开始,陆康就知道蛮军最终是要起心打这座城池的,所以早在皖城还未被蛮军形成合围之势前,水路交通都已隔绝,有许多行商和难民都避在城内,远遁不得,前两天庐江军击溃了攻打安丰城的江夏蛮,料定蛮兵新败,其主力又缺少粮草接济,短时之内必然不会再来,便趁着白昼开了半道城门,使百姓往来通行。

皖城守军这时已是知道太守率部回城,正有数百名兵士在一名将官的带领下开启另半道城门,以方便大军入城。

陆康行至城下却不急着入城,他看着颇具规模的皖城由衷的感到一种欣慰,他在这里倾注了许多的汗水,他更把皖城高大厚实的城墙看作是一种成就,这是他来到庐江后扩建加固的,看着自己为之骄傲的杰作,陆康有些志得意满。

一行人马还未进城,陆康先唤过曹智,指着蛮军履攻不破城墙,问曹智:〃都尉你看这城墙能挡住江夏蛮多久进攻?〃

陆康自从曹智给他带回了皇上的赏赐后,对他的态度大为缓和,说话也比以前客气多了。

人家客气,曹智不能当富气,只见他略一拱手,回道:〃卑职愚钝,不能估算出皖城能坚持蛮军之几轮进攻,但观皖城墙厚沟深,兵马粮草齐备,应该说蛮军耗费多少时日才能拖垮皖城,而不是攻下。〃

〃哈哈恩!好见地,那你说我急着征收今年的粮响又是为何?〃陆康又转身指着身后满载着粮草的车马骡队问曹智。

曹智不动生色,继续一脸谦卑的回答道:〃引江夏蛮来此决一死战!〃

〃好!难怪陈温如此赏识于你,年纪青青能有这份见识,不容易!没错我如此积极的征收粮响,就是为了引蛮人和那郑宝孤注一掷,现在散落在其他各县的粮草,只够当地百姓今年过冬一用,就算蛮军和那郑宝费尽心机全部抢得,也不够蛮人和郑宝几十万人今年过冬一用,他们势必需要取得更多粮草。我已放出消息,皖城齐集了本郡所有的粮草,不怕他们不来抢,初时我还没有完胜他们的把握,现在有了你和你的人马加入,我已有了完胜之计!哼哼!现在就怕他们不来了。〃

〃太守运筹为握,决胜千里,定能全歼来犯之敌,平息判乱。〃曹智再次抱拳,马屁拍上。

陆康哈哈一笑,脸庞依然没什么神情的朝曹智点了点头,打马先行入城而去。这已经算很赏识曹智了,以前陆康差不多不拿正眼瞧曹智。要不是此次曹智为他跑了趟长安,带回了令陆康倍感荣耀的赏赐,刚才的对答又展现了曹智一定的才华,他陆康心里才不会把曹智摆上位置。

最惊讶的还是陆康手下的一众官员,听得陆康打算把主战场放在皖城,一个个都哭丧着脸,垂头丧气。谁愿意甘冒奇险把战火引烧至家门前,但陆康领导的庐江集团基本上属现代家长制领导模式,又有何人敢提反对意见。好在这帮人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判乱战事,多少见过一些阵仗。

曹智知道这次将要参与的战事都不同以往,如真像陆康的计划,把十几万江夏蛮引至皖城,这将是真正的数十万人的大汇战,不光曹智是第一次参与,他手下的兵士也将面临一次考验。

其实从陆康急着强征各地秋粮开始,曹智已猜到几分陆康的用途。否则也不会出现了好几回庐江兵勇“持强凌弱”的事儿,可见陆康对收拢粮草引叛军来战之事已是早有腹案。

由于本地是诸多商客集散之地,这商赋税钱收得倒还及时,可是其他各县居民以山中住户为多,平时本就住处分散、不易管理,再加上山田贫脊、江夏蛮又时不时来骚扰劫掠一番,往年这田赋交纳颇不理想。江夏蛮能在其他地方抢到粮,也就不会急着攻夺皖城,其实那样损失更大,老百姓死伤的更多,所以今年陆康打算一次解决他们,趁江夏蛮再次闯入庐江惊扰之际,把各地的田赋、粮草强行征收上来。

长痛不如短痛,让百姓受一些自己兵士的欺凌,总好过被蛮军杀死。蛮军来到那个村落劫掠,往往是寸草不留的。陆康这么做一是不得已,二也是很有魄力的。

江夏蛮率部袭击庐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大多数时候他们是不敢直接攻击象皖城这样的大城池,对于这种较高大的城池,他们并没有远程携带各种攻城器械的能力,仅仅为了劫掠,蛮军是不会冒着巨大伤亡攻城的。在前不久的被攻陷的四县也是这种情况,他们洗劫完村落、县城,抢得粮草、牲畜就跑了,蛮人没有能力去长治久安的治理一方,说实话他们也不会。但这次不同的是,这伙人中有了郑宝,他的主要目的可不光光是为了劫掠,他要的是城池,是地盘,巢湖已经把他憋得太久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