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征服者罗马大汉流 > 第73章 态度(第1页)

第73章 态度(第1页)

“你们怎么看?”霍光的脸上难得一次挂着笑容问道。

所谓伴君如伴虎,是因为皇帝的喜怒哀乐直接决定官员的生死荣辱,所以对于官员而言,察言观色,辩君喜怒乃至趋吉避凶本身就是必修课。

霍光不是皇帝,但是在如今的大汉他就是真正的无冕之皇,撇开名份不谈,其权势已然远远超过皇帝。

那么对于众臣而言,这本该是对皇帝的必修课自然而然就转到了霍光身上。

现在霍光的心情很明显不错……

这才是众臣无法理解的地方,因为越是软弱乃至昏庸的皇帝对于霍光而言就是最有利的,相反越是贤名的君主,越是表现的睿智的皇帝对于权臣的威胁必然会越大。

贤明睿智的帝王或许一开始对权臣无可奈何,但时间长了,通过对朝政的一点点渗透,通过对民心的一步步获取,权臣的地位必然会被一点点蚕食掉。

除非权臣谋逆,否则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现在新帝在世人眼里展现出来的魄力必然会在民间获取巨大的声望,时间越久声望累积的就越厚,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霍光一手遮天也会处处掣肘,然后从权臣的位置上一落千丈。

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新帝如此表现,霍光就算不愤怒,至少也该表现的不舒服才对,哪有现在似乎乐见其成的道理。

不过也并非人人都这么想,就好像当初严延年弹劾霍光,刘病已通过朝臣的反应就能判断出霍光所谓的一手遮天只是表面上的,内地里对霍光把持朝政不满的朝臣大有人在。

只不过霍光权势确实太大,众臣敢怒不敢言罢了。

按照刘病已的判断,九卿当中丞相杨敞,大司农田延年是霍光的死忠,属于霍光要造反,两人都会坚定不移站队的那种。

宗正刘德、光禄大夫邴吉则是坚定的帝党,也就是霍光把持朝政他们不会说什么,可一旦谋反,两人必然会毫不犹豫和霍光死磕到底的那一类。

右将军张安世比较特殊,他肯定算是霍光心腹,也一直鞍前马后的替霍光效命,但是因为其兄张贺和刘病已关系实在非同一般,刘病已要是庶民也就算了,可现在是皇帝,那么注定张安世不可能完全融入霍光的政治圈核心,不严加防备就不错了。

剩下来的诸如大鸿泸韦贤、御史大夫蔡义、太仆杜延年等人应该属于中立派。

中立派的概念就是如果刘病已想要和霍光对抗,那么就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当然,至少现在刘病已还没这样的念头,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动作太大引起霍光的注意。

更何况人心隔肚皮,这些中立派当中有没有霍光的人谁也不清楚,刘病已可不会在没有办法完全确定的时候去干这等愚蠢的事。

事实上在某些方面刘病已其实误会了霍光,他对于霍光的理解来自于历史上的汉宣帝。

在汉宣帝继位后到霍光死的这几年时间内,汉宣帝十足就是一傀儡,也就是说霍光直到死的那一天都没有将手中大权交还给皇帝。

那么刘病已自然而然认为他也是一样。

可是他错了……

历史上的霍光之所以不放权,有刘贺的原因在内,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汉宣帝年轻,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若是贸然将大权归还汉宣帝,那么年轻气盛的汉宣帝会不会雄心勃勃的想要励精图治,进而把帝国带入不可测的方向都是未知。

那么霍光就需要磨砺汉宣帝的性子,让其在耳濡目染下通过观政进而将之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君王。

这也是霍光死了以后,汉宣帝并没有报复压制之恨,相反还非常礼遇,并且最后还将其列入麒麟阁的原因。

至于后来霍家被族诛,那是实打实的谋反,谋逆之罪在封建王朝就是十恶不赦,夷灭三族的重罪,汉宣帝不杀霍氏满门,群臣都不会答应。

可现在呢?

刘病已向霍光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睿智和贤明,一个能从少年时代就收留供养乞儿,能在大灾之年敢冒着被天下人误解也要去收养数百孩童,一个深知民生多艰,知道要察民疾苦的君王。

一个能在演讲时候把天下万民挂在嘴边上,能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出‘为万世开太平’这些话的帝王,如果这都不算贤明之君,这自古以来所有的君王,甚至包括孝文帝在内,都能算是昏君……

不管外面如何说他霍光专权,他都始终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忠臣。

这一点跟后世的曹操很像,大家都是权臣,霍光废过皇帝,曹操杀过皇后,霍光把持朝政,让皇帝都只能对其言听计从,甚至其提议还政,皇帝都不敢接受,曹操更直接,人家直接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不要忘了,说曹操是枭雄也好,英雄也罢,哪怕是曹贼也没关系,可人家至少活着的时候没篡汉,人家汉献帝在郭泛、李傕手里过的生不如死,可被曹操救出来之后一直都是锦衣玉食。

最关键的还是人家就算死了,在临终前也让自己的墓碑上刻下十个大字……

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两人都觉得自己对大汉赤胆忠心,又都被世人说成乱臣贼子,唯一的不同只是一个生于盛世,一个活在乱世……

所以对于刘病已睿智英明,霍光是从心里面感到满意,也为自己拥立了一位合格的君王而感到自傲,他或许不会放权,但是他是真心实意希望大汉能够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

也就是说,只要新帝不触及他的底线,不管新帝做任何事说任何话他都不会介意,在他眼里,如果仅仅感觉自己被压制就瑟瑟发抖或者忍气吞声的皇帝是没有魄力也是不合格的,大汉有这样的皇帝,或许守成可以,但终究会让他感到遗憾。

所以他有这么一问,还在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实际上就是向众臣释放一下自己的态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