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思想感情 > 分章完结阅读71(第1页)

分章完结阅读71(第1页)

语声。301book

他尽量避免生起衣袂飘风之声,捉住襟角,电闪而前,藏在一株之后,探目望去,胸中不由大震。

原来是“翻天掌”燕雷,看神情他早在林中等候数人。

这数人中发现有燕鸿及副堡主“阴阳手”孔穰,其他四人则不知姓名。

李仲华不由怒从眉梢,恨不得冲了出去,擒住燕鸿问他为甚么对自己面狠心毒,无奈想听听他们有什么异谋,暂且按捺下去。

只见燕雷抚髯长叹道:“本堡多年经营,燕某曩苦行事慎思而动,虽然本堡毁成瓦砾,个中秘密尚未戮破,但为何冯丽芬知情?令人迷惑难解?”

燕鸿道:“这必是李仲华及邬七脱困地穴,随口宣扬!被冯丽芬风闻得知。”

“不然!”燕雷摇首,面色凝重道:“冯丽芬之父死于地穴多年,已成枯骨,邬七、李仲华何以得知是冯丽芬之父?何况穴中尸骨不下百具,看来为父将成众矢之的了。”

燕鸿道:“父亲无须烦心,孩儿已借故寻衅,该因冯丽芬背上长剑,为东崆峒镇山之宝,挑动东崆峒门下与他寻仇,现冯丽芬已被引去崇圣寺二李仲华不禁一怔!暗暗痛恨燕鸿,正动念去崇圣寺暗助冯丽芬一臂之力,忽听燕雷道:“借刀杀之,以除心腹大患,鸿儿做得甚好,现我等不可暴露形迹,日昨为父曾瞥见“阴山秀士”师徒两人,欲追取“五色金母”岂能如他心愿?为父在洱海之南三姓村觅妥一所大屋,可暂蛰伏一时。”

李仲华“哼”了一声,身形疾闪,向崇圣寺飞杳而去。

崇圣寺在大理城北,背倚点苍山,面临洱海,寺内有三塔,一大二小,鼎立三方,大者高四十丈,凡十六级,与长安大雁塔形式具体而致,建于唐贞观六年,俗名三塔寺,青山碧水,风光明媚,禅房清静,花木扶疏,为滇西胜境。

李仲华到达寺外,只听钟声缭绕,悠扬清亮,随看洱海波后播送远处,回绕不绝,顿出空灵澄明之感,俗虑为之一涤。

他驻步沉吟须臾,抬步宛若常人般走入寺门。

只觉寺中平静如恒,大雄宝殿内梵呗罄鱼隐隐传出,他怀着惊讶心情,步进殿内。

佛像庄严,高可六丈,西厢十八罗汉身,形态不一,栩栩逼真,两三灰袍老僧击罄闭目诵经,香烟飘渺,肃穆生敬。

李仲华眼中神光内敛,信步绕至殿后,向一衖长廊走去,长廊栏石为大理石所砌,均为碧章玉质,纹理臻密,光滑平整,抚手清凉。

正走之间,迎面忽见走来一四旬灰袍僧人,面露笑容,走在身前打个问讯,道:“施主何往?”

李仲华见这僧人举动轻捷,两眼神光如电,显然是“内家能手”忙微笑道:“在下久闻崇圣寺滇西胜境,十方名刹,特来宝刹瞻仰参拜。”

那僧人含笑道:“小僧悟尘,忝为本寺知客,施主远来,请至禅房待茶。”

李仲华心切冯丽芬来否,意欲四处走动,忙推辞道:“大师父无须客气,在下只随处走走……”

悟尘朗笑接道:“如被方丈闻悉,岂不要斥责小僧慢客;来到敝寺即是有缘,施主请!”

说着,用手一引,此时李仲华倒不好推辞,无可奈何地颔首说道:“那么在下恭敬不如从人叩,相烦大师父引路。”

悟尘微欠身稽首,转身领先走去。

李仲华随在身后,目光四外流视,看看有无异样?必知悟尘强凝禅房待茶,必有缘故,如不是怕人发现寺中有拚搏凶杀之事,就是对自己动了疑心。

廊外百花盛放,嫣红扎紫,乳白鹅黄,花香袭人,翠柳垂映,古柏凌宵,虬松飞攫,月池一凝,金鳞浮沉其中,胜景宜人。

李仲华哪里有心观赏?忧急怔仲,频频不安。

暗自追悔道:“早知如此,还不如施展轻功身法,掩人寺中窥探来得简便些。”

如今追悔又有何用?按耐焦急心情随悟尘进入禅房。

两人落座,悟尘命小沙弥沏上一盏上品普洱茶。

悟尘笑询李仲华来历,李仲华推称自己居燕京,身列黉门,只因癖好山水,其父同年至好世伯外放滇中,随来观赏天南山水之胜。

悟尘腹笋渊博,记起孔孟经注,诗词疑难,执请李仲华解教,幸亏李仲华不是如假包换,否则真被他考住了,无不应答如流,声中肯要。

这时,悟尘对李仲华才华赞不绝口,但悟尘胸中疑云尚未能解开。

该因天南道上事故迭起,崇圣寺与点苍山唇齿相倚,戴云山等人即将来投之事,本来隐秘异常,不知何人得悉传扬开去?如此崇圣寺变为众所瞻目之地,不得不慎加戒备暗桩密布寺外,李仲华尚未到达寺外,就被得见飞报方丈。

是以李仲华进入寺内,便有人去暗中窥随,李仲华仍蒙在鼓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