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禁想起在翠霞山上的辰光,那时除了修炼,便是陪着曾山漫山遍野的玩耍,或是与雪儿携手飞瀑青松间。
当时觉得日子有些平淡无聊,现下倒是觉得那也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饭后,丁原进到里屋,想挑拣些娘亲从前常用的物什,好建一座衣冠冢。
他打开梳妆台下的抽屉,里面零零落落的放着几把梳子和些胭脂眉笔粉饼,还有一个首饰盒,这些东西经过这么久的时间,除了梳子外大多已不能用了,丁原将它们尽数理了出来。
在一层抽屉中,摆放的是些针线和当日未做完的孩童衣裳,丁原将那件衣裳取出展开在身前,明显小了许多,恐怕连袖子也穿不进去。
他的心中不由一酸,将衣裳还放到原处。
不经意的抬起头,却看见梳妆台后斑斑驳驳的泥墙上面,依稀有人用胭脂留下了三行小字,丁原一看那笔迹就知道是母亲的。
从前他进母亲屋子时,常常可以看到娘亲坐在梳妆台前对着墙壁出神,那时墙上已有这三行诗句。
不过当时丁原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只是曾经好奇向娘亲问起。
谁知道娘亲却勃然大怒,不问缘由将他痛打一顿,连晚饭也不烧与他吃了。当然,她自己也待在里屋饿了一宿,从此丁原再没问过。
这时他凝目细看,就见起首两行写的是“半生金戈半生花,亦无风雨亦无晴。”在后面明显有一行空白,接着继续写道:“一曲琴箫尽天涯”。
短短二十一个字,似有无限的幽怨与情思蕴藏其中,只是,写在这泥墙上未免有点突兀。
丁原陡然记起这是当日娘亲时常独自私语的诗句,只是娘亲念诵时分明有四句,这里却缺了第三行。
丁原心头微动,也不知怎的伸手沾了些胭脂,学着母亲的笔迹在空白处徐徐写下“常忆月色侵枫亭”七个小字,乍眼看去倒也天衣无缝。
他刚想看一遍填充完整的诗句,却见那泥墙上的二十八个字突然射出一蓬幽暗的红光,将整间屋子照得红影朦朦。
外间的苏芷玉发觉屋里情形有异,走进来问道:“丁哥哥,有什么不对么?”
她的话音刚落,泥墙之上的诗句凭空消失,却豁然开出一扇暗红色光门,里面传来飘渺动听的仙乐之声。
第九章 天殇
丁原与苏芷玉互望一眼,丁原神色变得凝重道:“玉儿,你留在这里,我进去查看一下。”
一直以来,丁原心中都把娘亲当作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年村妇,连县城以外的地方只怕都没有去过。
可眼前这扇光门,分明是正魔两道绝顶高手方能布下,其修为绝不逊色于曾山、苏真等人。
泥墙上的笔迹,毋庸置疑乃娘亲留下,这可实在令人不可思议,然而这样的一扇光门,就出现在自己曾经生活了十年的老屋里。
丁原耳听那飘渺的叮咚声,对自己有着一股说不出的奇怪感觉,仿佛曾经出现在儿时的梦幻里。
莫非说,光门中此时尚有人在抚琴?
苏芷玉道:“丁哥哥,门中或许还有什么古怪,让小妹陪你一块进去,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丁原摇头道:“这墙上字迹是我娘亲所留,我进去瞧瞧就出来,应当不会有事。”话是这么说,他却是害怕,万一这光门里真有什么危险害了苏芷玉,可不好向苏真水轻盈夫妇交代。
苏芷玉朝着红光涌动、深浅不知的光门打量道:“这门里似有浓烈的魔气流动,令芷玉觉得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感觉。不如让小妹先以天心灯开道,以防万一,总好过我一人在外苦等。”
丁原心头一动,瞥了眼苏芷玉暗道:“玉儿似乎对我的安危也十分着紧,就算我不让她进去,稍后她说不定会悄悄跟来。与其这样,倒不如将她带在身边,也好随时照应。”
于是他点头道:“也好,不过你要答应我,一旦有事,你要先退出来。”
苏芷玉领会到丁原言语中透露出来的良苦用心,嫣然微笑道:“小妹记下就是。”说罢,祭起天心灯罩住两人,丁原一马当先飘然迈入。
他的双脚刚一踏入光门之中,满眼的红光顿时消失,面前代之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幽暗。
此时天心灯的光华在黑暗中悠然亮起,照清周围的景象。
出乎丁原意料之外,他所置身的居然是一间不过丈许见方的斗室,四周无窗无门,回头看时那光门还在忽隐忽现,但先前的琴声却骤然停歇。
苏芷玉站在丁原身旁环顾左右,就见密室里惟有靠墙的一桌一椅,以及悬在墙上的一幅水墨山水。
桌角上放着一只三寸余高的香炉,应是汉白玉石精制,里面尚插有一支熄灭的寸许檀香。
桌面正中赫然平放着一把古琴,有几处朱黑的漆色已经脱落,显得年深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