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刘禹锡传叔文拜原文及翻译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王伾劝道:“殿下蒙天护佑,点滴小疾不必挂心。微臣近日求得欧阳询真迹一幅,殿下玉体略有安适,便可献上。”

李诵苦涩地笑了一下,用微弱的声音道:“二位退去吧,寡人暂且歇歇。”

到了宫外小路上,王伾压低声音道:“看来,太子此番病势猛烈,皇上年事高迈,万一青黄不接……”

王叔文打断他的话道:“吉人自有天相。你那青黄不接即便出现,我辈都非庸人,岂会束手无策?”

话虽硬气,王叔文心中也隐忧未已。

参议人才虽多,毕竟重权未握,一旦局势突变,单靠五品、八品的几个吏部郎中、监察御史,就能对抗那些宦官、重臣,掌控朝廷大局?倘若失手,可就是鱼在砧上,任人宰割了。想着想着,王叔文心中不觉产生了一丝寒意。

回途中他心里忽然闪出一个名字,柳宗元举荐的:凌准。

凌准字宗一,浙东新城人,富谋略,有志节,颇有文才,擅长著史,著有《后汉春秋》二十万言,还有《六经解围》及《人文集》等,曾是柳宗元的老师。弱冠之年心存大志,思谋建功立业,上书宰相以自荐。宰相召之属对,“日试万言”,遂用为崇文馆校书郎。

凌准现任浙东观察使判官,颇受圣上瞩目,择时被擢升翰林院也未可知。

倘得凌准参与,同辈贤俊就得到富有分量的援助了。且与梦得、子厚作一商议……

刘禹锡传 十四 凉菊幽径A

十四 凉菊幽径A

贞元二十年,刘禹锡在监察御史任上,又兼领监祭使一职。

皇家讲究祭祀,监祭使的职责是对祭祀准备事宜进行检查,乃至全程监督。无论是牲牢、器服,还是乐舞、礼数,发现不敬或不合制度之处,要追究祭官。

当时,权德舆的门婿独孤郁为奉礼郎,刘禹锡与他相处得很好。宗庙典礼,郊野祭祀,不仅都要同往,而还变成了一桩乐事——

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亭午太阴生。铿锵揖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

秋分之日,昼夜相平,羲和把日神之车赶到半途,月亮就已经冒出头来。佩玉叮当撞击,好似音乐,礼仪周旋进退,犹如舞蹈,参观的人们涌出京师,奔向西郊,鼎沸如云……

王叔文潜心谋划事业,时常找刘禹锡商量,在忙碌的日子里,他们又不得不为太子的病情忧心。

刘禹锡有个西凉朋友米嘉荣,是个特色歌手,其歌唱跟妓馆里的柔弱之音大不相同,此前刘禹锡常听他唱歌,现在也无心听了。

刘禹锡在御史台,公务虽然烦乱,但还算有条理,这是因为当时御史台内部较少猜忌和倾轧,事务作风和同侪气氛比较好。

担任御史中丞的武元衡,管理御史台中日常事务,中秋日,有兴趣提笔抒怀,寄语诸位同僚——

宪府日多事,秋光照碧林。干云岩翠合,布石地苔深。忧悔耿遐抱,尘埃缁素襟。物情牵局促,友道旷招寻。

颓节风霜变,流年芳景侵。池荷足幽气,烟竹又繁阴。簪组赤墀恋,池鱼沧海心。涤烦滞幽赏,永度瑶华音。

大家纷纷唱和,李程、吕温、韩泰诸友各出佳句,常常代替武中丞撰写表、状的刘禹锡自然也不输同僚——

仪仗乐队的声音远去了,退朝回到安静的御史台。待大家下班,庭院就更加阒寂,深深烟树中惟有朝夕鸟暮归的啼鸣。威风有加,是手中捧着弹劾的奏疏,胜景惹人,是马上载着华美的冠簪。风物清远目,功名怀寸阴。云衢念前侣,彩翰写冲襟。

凉菊照幽径,败荷攒碧浔。感时江海思,报国松筠心。空愧寿陵步,芳尘何处寻。

王涯以蓝田县尉充任翰林学士,刘禹锡以诗相赠;诗僧广宣,送来与韦皋唱和诗卷请求评判,刘禹锡以诗答谢;与韦执谊、王叔文、韩愈、牛僧孺等继续交游,与令狐楚等外地友人书信唱和,宰相杜佑、东都留守韦夏卿、御史中丞李位但请代为撰写表、状,均也不辞辛苦……

贞元二十一年是德宗的末岁,这年春节刚过,皇上命刘禹锡兼署崇陵使判官。三月份又给他加了个兼职:屯田员外郎,外加小职务盐铁案度支。

还好,在韦执谊等人的一再奏请下,凌准被德宗从苏州召回任翰林学士。

贞元二十一年的正月在大雪中降临,人们都预测今年会有好收成,但笑容仍然难露,因为赋税并没有稍减,宫市害民和五坊讹诈并没有收敛,由于德宗老迈昏病,大明宫内也见不到什么喜庆景象。

含元殿丹墀下,众王子和国戚们来给德宗拜年,九者到八,李谊为首高声诵道,儿臣舒王敬祝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德宗听出不是太子的声音,费劲地转动昏花老眼,问太子怎么没到。

赞礼宦官俯身禀告道,太子还病着呢,不能言语,无法前来朝贺。

德宗长叹一声,眯上眼睛,老泪连连滚落,颤动嘴唇想说什么,却又停了。他吃力地挥手,让所有人退去,独自斜倚在宽大的龙床上,心间如倒海翻江,不能平静。

当年,长安被安禄山攻陷,他少小年岁即与母亲沈太后失散,此后再未相见。因父皇宠爱独孤贵妃母子,自己忧虑恐惧长期难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