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他妈妈不喜欢我 > 光阴的故事一(第1页)

光阴的故事一(第1页)

我点点头,表示认可他的观点。

他点上一支烟,继续说:“我堂妹的外婆也是因为家庭不和而自杀。她和儿媳妇关系不好,儿媳妇天天与她争吵,并不孝顺。这位老太太虽然有些小气,但识大体、顾大局。她就像一只猫咪一样,把身体表面的脏东西都舔到肚子里,向外人展示出光鲜亮丽。这些事,老太太并没有告诉其他人。

然而,时间有时候并不能解决问题。儿子纵容儿媳妇的恶劣态度,儿媳妇无休止的辱骂以及邻居们的白眼,最终让老太太走上了不归路,她喝药了。

“喝药”在农村的话语圈里有特殊的内涵,意思是喝了农药,离开这个世界。

听完这个故事,我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只能说:“可叹、可气、可恨又可惜。”

刘书坤接着说:“这样的事在农村并非孤例,村民守望相助的同时也守望相争。”

他的感慨让我想到了10年前的一件小事。当时,我二叔跟着别人做建筑工,负责安装电线。有一天,我回到家,看见二叔来了,大家闲聊一番。他说他这几天停工了,原因是工地上有人打架斗殴,出了意外,要办白事。

刘书坤在旁边慢慢抽着烟,他看到我有些事不吐不快,就让我接着往下说。

确实如此,我还想往下说。回忆就像九连环,环环相扣。当一个人回顾过去的时候,那些曾经的故事都会争先恐后地涌过来。

我说:“二叔当时跟着的包工头叫李志国,李志国他哥叫李志春,他家和我家在一条胡同里。李志春在一家乡镇医院当院长,逢年过节,来他家拜访的人员不断。

但是在我读大一的那一年,他的院长之位,被人挤掉了。他生闷气,喝闷酒,导致自己中风。经过医院的抢救,保住了一条命,但是身体有点儿不听使唤,走路都需要人照顾。

就因为这件事,他儿子本来要出国深造,就放弃了机会。他女儿的婚姻大事也因为他身体恶化而告吹。

心情不好,身体又差,没过三年,他就去世了。”

他感慨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他的看法,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乡村才是社会上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大城市,资源丰富,大家为了更好的待遇、地位、荣誉竞争,无可厚非,毕竟人人都想获取‘优质资源’,即便自己卷不过别人,也可以在单位、公司平步发展,未来都是有希望的。

但在广大乡村地区,情况就变了。这些地方‘资源’本来就很少,大家就从内卷变成了恶斗。房屋的高低、雨水的流向,甚至一棵树,一个茄子,都会成为恶斗的导火索。一人结仇,代代相传。

他问我:“你还记得2007年的那件事吗?“

我说:“哪件事?”

他说:“柳周两家争宅基地的那件事。”

那件事,我当然记得。

柳老头是隔壁村的人,他们村子叫做柳庄,住了几千人,是个大庄。柳庄以柳姓人口最多,柳老头的家业也传了200多年了。

农村人最看重的资源就是宅基地。那一年,邻居准备盖房子。盖房子在农村是最大的事情之一。盖房之前要先打地基,打了几天地基,砖也垒了两尺多高,和柳家的地面齐平了。那天,邻居周一昌趁柳家无人,连忙让泥瓦匠往北多垒了一块砖的距离。所以,周家就占了柳家一砖之地,

大概一尺长。

晚上回来,柳老头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生气,就去找周一昌理论。一来二去,柳老头被周一昌的大儿子打了两个耳光。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被打后的柳老头连夜叫来儿子,儿子是个愣头青,拿起砖就跑到周家临时搭建的窝棚去了。

一块砖,两条人命。

我说:“所以房地产行业流行一句话——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我说:“是否需要我记录下我们聊的这些事?”

他点点头,说道:“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我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就像一个接一个的圆环,我就是从这些圆环中获取了认识,学习了一些人生道理。圆环里面有精彩,也有平淡;有暴力,也有平和;有成功,也有失望;有缤纷五彩,也有黯然无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