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关于虞姓的历史和现状 > 第六章(第1页)

第六章(第1页)

李宏冠礼后,众人便着手助王瑶脱离苦海。

王瑶如今留在边疆是不可能的了,有朱维藩在,谁也没有办法保全她。最好的办法就是偷梁换柱,悄悄送走,只要计划周密,高明义还是可以善后的。

李宏本来想叫凌如峰带王瑶到青州高唐王兄李安处,但要途经并、冀、青三州,不仅路程遥远,一路上还要应付个各处隘口关防,反而容易暴露。最后决定乔装后由恩师裴免带回山阴。有高明义的关系,裴、王二人出军中并不难。

朝廷规定,振武军不能直接从当地官府支调兵粮军需,大军虽然在边疆屯田,但还是不够大军消耗,大军的粮草辎重大部分由朝廷调发。但不是一股脑全数拨往前线,而是分批调往军中。

其中晋阳是朝廷联通并州北部的枢纽,调往并州大军的粮草辎重会先存放在此处。朝廷在此设‘晋阳节度’一职,专门负责振武军的军需供应。通常晋阳节度会征发当地民夫分成队伍往并州运粮,每支队伍都有军士沿途监督,民夫将粮食物资运到振武军中后,则由行军长史发给他们“粮引”,这是军队发给役夫的凭证,“粮引”上会注明该役夫运送物资到军中的情况,役夫可凭“粮引”向晋阳节度那里领取自己的“工钱”。运的越多,工钱越高,这既能保障大军军需,也能提高运送效率。

每个月都有役夫到送粮到军中,然后带着行军长史颁给他们的“粮引”返回。高明义将裴免、王瑶二人安插到返回的役夫中,顺便从朱维藩那搞到两张“粮引”。

朱维藩是行军长史,负责军需等事宜,‘粮引’由他颁给。他常借机贩卖“粮引”中饱私囊。高明义搞到“粮引”十分简单,有了这个,沿途的关卡便会对裴免、王瑶这两个“役夫”网开一面。

二十余日后,裴免从山阴来信报平安。两月后,此事没在军中没掀起一丝波澜,算是大功告成。

高明义抽了个空,从流放边军的女眷中挑了几个给朱维藩送去。不想这个在见到几个花容月貌的女子后不为所动,没有往日见到美女欣喜,倒是一脸愁容。

高明义不明就里,心想莫不是瞧不上这几人?还是对上次的事记恨在心?又不便多问,正踌躇间,朱维藩见了便对其道:

“高贤弟,有劳你费心了,老兄对这几个人很满意。只是现下有一事实在叫我心烦,我这可不是冲你摆脸子,你别多心。”

“卑职岂敢。斗胆问一句,什么事竟然扰的将军这样难安。”高明义反问道。

“唉!因为一个人。”

“谁?”

“王瑶,去年发配来的,王庶人的妹妹?”

高明义心里一惊,试探道:“一个罪员也值得将军为她烦恼?”

“照说像这种大逆不道的罪人之家,死了也就死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唉!”朱维藩边说边叹气。

“怎么,难道这人还能掀起什么波涛不成?”高明义接着试探。

“一个死人能掀起什么风浪?”

“她死了?”高明义故意问。

朱维藩点点头,“说起来也怪我,那日稍不留神竟让她逃了,前几日再找时在牛津渡里捞上来具尸体,衣服还依稀辨得出来是她的,只是身体泡胀了,脸也被鱼还是什么东西啃得面目全非。”

“这里每天都有罪人死去,有什么打紧,随便报个溺水身亡不就得了,将军何必担忧!”

“老弟啊,要是往常这也不用你教老哥,但现在不同了,太后和大将军连翻来信叫我将这个叫王瑶的送回京去,这人都没了,我上哪给他送去?”

高明义听了,将悬着的心落下,他们偷梁换柱成了!

至于朱维藩,他其实还庆幸王瑶已“死”。前几日太后和父亲朱执礼突然来信要将王瑶送回带往宫中,自己对她作了那么多难以启齿的事,她要是回京进了宫,那岂不是……

“幸亏她死了,要不然事情还不好收场。”朱维藩心想。不过怎么他也不明白,太后和朱执礼怎么突然要召王瑶回京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