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拿破仑传适合初中生读吗 > 第33部分(第1页)

第33部分(第1页)

此时,内伊军正同联军苦战,反复争夺要地。内伊军损失重大,已呈不支之势,正在这关键时刻,拿破仑率大军赶到。拿破仑亲至战场,骑着马,冒着枪林弹雨,从一翼跑到另一翼,亲自指挥整个战斗。他还带着第三军团的败兵反复冲锋,子弹从他的耳边呼啸而过,打飞了鞍辔,他毫无惧色。皇帝的行动大大激发了法军的斗志。17时30分,法军从左右两翼进逼联军,并加卡加西南集中大炮80门,猛轰联军中央。联军被分割。然而,要彻底打败这支联军并不容易,战斗进行到傍晚,仍未分胜负。这时双方都已损失了1万多人,剩下的军队也都精疲力尽,于是,双方在战场上宿营休息。

这时,北面的第五军劳里斯登军已进占莱比锡,联军害怕后路被切断,匆忙向东撤往萨克森首府德累斯敦。法军由于缺乏骑兵,也未加追击。

吕岑一战虽然赢得很艰难,但终究是胜利了。第二天,拿破仑用极不寻常的语气向他的部队发表了一篇激励斗志的演说:“士兵们,我十分喜欢你们!你们不负我的期望!由于你们服从命令、英勇作战,已经有了一切成就。在举世无双的5月2日,你们已经击败了由俄皇和普王所亲自指挥的联军。你们已经在我的鹰旗上增加了新的光彩。吕岑会战的地位应比奥斯特里茨、耶拿、莫斯科等会战还要高……我们要把那些鞑靼人赶回他们的老家,让他们永远留在冰天雪地中,过那种奴役、野蛮、腐化的生活。”

当然,拿破仑对他的部队也有不满意之处,尤其对欧仁领导的易北军团非常恼怒,他在5月4日命令贝尔蒂埃说:“告诉欧仁亲王,他的行军实在太慢,他的纵队所占领的空间实在太大,那妨碍了整个军团的行动。他的部队车辆太多,纪律毫无,他必须严格执行规定,领先的师在行军时不得携带行李。”最后,拿破仑终于忍受不了欧仁的带军方式,他解散了易北军团,把欧仁送回了意大利。

作为一位炮兵专家,拿破仑对法军的炮弹质量也非常不满。5月5日,他写信给他的军政部长说:“在最近的会战中,我们的炮弹有二分之一以上都不爆炸,这使我极为恼怒。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一位炮兵总监把这样不能使用的弹药送到战场上来;应该依照军法予以处决。”

欧仁返回意大利后,拿破仑重新调整指挥系统:内伊指挥第三、二、五、七军团及第二骑兵军团,外加一轻骑兵师;拿破仑亲自指挥第四、六、十一、十二军团及第一骑兵军团和近卫军团。5月8日,法军主力进入德累斯顿。俄皇和普鲁士国王是当天早晨才撤离这座城市的。拿破仑受到了该市市政当局的代表们的欢迎,他对这些代表说:“你们不愧为我心目中征服了的国家的代表。在盟军占领你们的城市期间,你们的所作所为我是一清二楚的。我知道你们装备了一批敢死队,把他们武装起来反对我,你们的慷慨连敌人也大为吃惊。我知道你们是怎么辱骂法国的,也知道今天你们窝藏或销毁了多少恶毒攻击的文章。我不是不知道俄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进入贵城时你们欣喜若狂的神态。你们的宅第至今仍悬挂着花朵。不过,我想原谅这一切。为你们的国王祝福吧,因为能够拯救你们的是他。我只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原谅这一切。请你们派人去请他到你们中来。我的副官迪罗斯内尔将军将担任你们的长官。”于是,在联军占领时出逃的萨克森国王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首府。

奥地利皇帝听到吕岑战役的胜利和拿破仑进入德累斯顿的消息后,急忙派布德纳先生来见他的女婿,提出与法国结盟的条件。布德纳先生告诉拿破仑,如果他撤销华沙大公国,放弃1811年并入法国版图的领土,并把伊利里亚和同意大利接壤的大部分边境地区归还给奥地利,奥地利愿意同法国结盟。拿破仑严辞拒绝了这些条件,他说:“我不要你们的武装调停,你们想混水摸鱼。靠洒玫瑰水是不可能得到新的省份的。你们第一步是向我要伊利里亚,然后就要威尼斯省,然后是米兰地方,然后是托斯卡那,这终于会使我与你们作战的。最好是现在就开始吧。是的,如果你们想从我这里得到土地,那你们必须流血。”

联军经过几次激烈的后卫战之后,撤退到了德累斯顿以东约40公里的斯普里河东岸。在那里,他们以包岑镇为中心,依托河流和东岸的山脊组织防御。拿破仑判定在包岑将会有一场大战,即下令全军向包岑行进。5月21日,乌迪诺第12军团开始攻击联军的左翼,遭到联军的顽强抵抗,陷于苦战。内伊第三军团以强行军接近斯普里河,向敌人右翼侧后发起攻击,俄将巴尔克溃退。拿破仑则率主力并预备军团向联军中央攻击。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联军终于被突破。由于内伊军没有按拿破仑的命令进一步迂回到敌人的侧后以切断敌人的退路,结果联军有条不紊地撤走了。

法军虽在包岑一战中取得胜利,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法军伤亡2万余人。战场上横卧着数万名法国、俄国、普鲁士士兵,有的气息尚存,有的失去胳膊或大腿,有的被炸成碎片,其惨景令人目不忍睹。

拿破仑决定乘胜追击,直接进入柏林,联军且战且退。5月22日,法军在格里茨附近击溃了退却中的联军后卫部队。在这次战斗中,迪罗克元帅中弹身亡,这一噩耗极大地震动了拿破仑。他坐在帐篷外的一张小凳上,耷拉着脑袋,双手合在一起,一声不吭地沉思了很久,迪罗克临死前所说的那句“希望皇帝取得胜利,签订和约”的话不时地回响在耳边。他的追击决心开始动摇了。当德鲁奥将军走过来请示下一步该怎么办时,他淡淡地说:“一切待明天再说。”

6月1日,法、俄、普三国接受了梅特涅策划的奥地利调停建议,签订了停战协议。内伊的参谋长约米尼认为签订停战协议是拿破仑一生事业中的最大错误,他应该乘胜再战,不让联军有喘息的机会。可拿破仑认为他有两点理由接受休战建议:一是缺乏骑兵,难以作大规模的攻击,二是顾忌奥国对法宣战。他准备在得到增援后再去击溃联军。当然,拿破仑也认识到这个时候签订停战协定有点冒险,他在签约后1小时说:“如果盟国对协议不怀诚意,这次停火对我们将是致命的。”

其实,奥国外交界既不希望拿破仑彻底战胜联军,也不希望联军彻底战胜拿破仑,因为奥国明白亚历山大同拿破仑一样有称霸欧洲的野心。奥国想借调停机会,迫使拿破仑作些让步,为自己谋得一点好处。1813年6月28日,梅特涅亲自到德累斯顿去见拿破仑。

一见面,拿破仑就对梅特涅大加斥责:“你说一说吧,你是想同我作战吗?这就是说,都是些不可救药的人!教训对他们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俄国人和普鲁士人不顾惨痛的经验教训,胆敢在最近一个冬天所取得的胜利之后向我进攻,而我就痛击了他们。你们也想挨打吗?好的,你们也会挨打的。我决定10月在维也纳与你们见面。”

梅特涅十分尊敬地又提出了上次那些与法国结盟的条件,拿破仑闻言大怒:“我知道你们的秘密!你们奥地利人想要整个意大利,你们的俄国朋友想要波兰,普鲁士想要萨克森,英国人想要比利时和荷兰……如果我今天让步的话,你们明天就会向我要求所有的这一切。但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你们就得动员千百万人,让几代人流尽鲜血。”在拿破仑看来,任何一点让步都会使自己受到屈辱,他坦白地对梅特涅说:“你们的君主生下来就占有王位,即使20次战败,仍然可以回到自己的都城。我却不行,因为我是士兵出身的暴发户。一旦我不再强大并且不再受人敬畏,我的统治就完了。因此,我需要荣誉和光荣,我不能以一个被侮辱者的姿态出现在我的人民面前。我必须永远是伟大的、光荣的、受到人民称赞的。”

梅特涅回答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战争将永远不会结束,“我刚才从你的团队旁边走过,你的兵士都是一些儿童。你几次提前征兵,把一些尚未发育成熟的人征入军队。当这一代被现在的战争消灭了的时候,你是不是还要提前征兵呢?是不是还要征召更年轻的人入伍呢?”

拿破仑勃然大怒,把自己的三角帽扔在地上,大声吼道:“你不是一个军人,你们没有士兵的灵魂,而我有士兵的灵魂。你们不是住在军营里,你们不习惯于在必要的时候轻视自己和别人的生命。而对我来说,20万人算得了什么?法国人,也就是那些你在这里想保全他们生命的法国人,是不会十分抱怨我的。确实,我在俄国损失了20万人,其中有10万人是优秀的法国士兵,我确实是非常惋惜他们的。至于其余的人,那都是意大利人、波兰人、德意志人。”

梅特涅仍然坚持自己所提出的条件,拿破仑怒不可遏,疯狂地叫道:“啊,你还要坚持!你说说,英国给了你多少钱,让你扮演这个角色来反对我?好吧,让战争爆发吧!再见吧,我们在维也纳再见吧!”

梅特涅毫无结果地走出会谈大厅,他对等候在门外的贝尔蒂埃说:“我向您发誓,你的君主丧失了理智!”

此番谈话之后,奥国的动摇停止了。不久,俄、普、奥三国在联军大本营签订了对法秘密条款,其中规定:奥地利正式加入联军;如果拿破仑在7月20日仍不接受奥国的条件,奥即公开对法宣战;三国都不单独对法媾和。同时,瑞典也正式加入了联军。

为了拖延时间加强军队,拿破仑在不正式承担任何义务的条件下,终于同意由奥地利进行调停。1813年7月12日,俄、普、法三国全权代表应梅特涅邀请来到布拉格,进行和平谈判。由于双方均无诚意,谈判毫无结果。

联军在休战中得到英国的200万英镑的援助,并扩大了联盟。根据瑞典王储贝尔纳多特的建议,亚历山大将莫罗将军请来了。莫罗将军自被拿破仑逐出法国后,一直在美国流亡。他在拿破仑手下作战多年,非常熟悉拿破仑的作战方法。他来到联军军营后,给亚历山大的第一个劝告就是:“不要进攻拿破仑本人所在的那部分军队,只去进攻元帅们。”7月19日,联军在莱亨巴赫会议上制定了对拿破仑作战的新战术: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下,都不冒险单独与拿破仑亲自率领的主力交战;若在战场上单独与拿破仑亲自率领的主力遭遇,就应立即退却,一直等到联军兵力集中之后再来作战。

联军准备就绪,即于8月10日废止停战协定。8月11日,奥地利正式对拿破仑宣战,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又开始了。

莱比锡战役之二

1813年8月27日,在德累斯顿爆发了休战后的第一场大战。德累斯顿是法军的重要补给基地。联军趁拿破仑率主力朝德累斯顿东南方的斯托尔本前进之机,以15万人的波希米亚军向此城压来。此时,守御该城的只有圣西尔军3万人。面对15万人的大军进攻,德累斯顿城处境危殆。拿破仑接到急报,率主力星夜回援,4天行程190余公里,终于在8月26日10时抵达德累斯顿。皇帝的到来给早已悲观绝望的守城将士带来希望。在将士们的欢呼声中,拿破仑开始部署一场持续三天三夜的可怕的战役。

这天夜里,拿破仑彻夜未眠。他一边在室内大步走来走去,一边口授一道道命令,直至东方发白。27日拂晓,大雨滂沱,法军发起进攻。缪拉率骑兵进逼联军左侧翼,纵横奋击。拿破仑则率主力乘势猛攻敌军右翼。敌人的炮火异常猛烈,年轻侍从、马夫、副官一个个饮弹倒毙在拿破仑的周围,拿破仑毫不畏惧,沉着冷静地指挥军队向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联军没想到拿破仑的主力这么快就回到德累斯顿,不免有些惊慌失措,乱了阵脚。莫罗将军亲临战场指挥战斗,不想一颗炮弹打来,炸断了他的双腿,不多久便一命呜呼。傍晚,联军在死伤5万人之后,被迫向鲁特山脉撤退。法军暂时取得了胜利。拿破仑浑身湿透、满身泥浆地回到了萨克森王宫。只见雨水顺着他的衣襟灌满了他的皮靴,那顶海狸皮帽被雨水浸湿耷拉在脑袋上,甚至连腰间的皮带也吸足了水分。萨克森国王见他这副落汤鸡模样,急忙迎上去同他拥抱,如同迎接一个死里逃生的孩子。

28日清晨,马尔蒙、维克托、缪拉、圣西尔四位元帅和旺达姆将军乘胜追击撤退的联军,又俘获了几千俄国人、普鲁士人和奥国人。这时,旺达姆求功心切,孤军前进,逐渐脱离了主力部队。29日,旺达姆在库尔姆三面受敌,因后援不济,仓猝应战失利,旺达姆及一部分军队被俘。败退中的联军士气为之一振。沙皇副官布杜林上校高兴地说:“库尔姆之战把本来已经遍布波希米亚谷地中的失望气氛,都一扫而空,变成了万众欢呼的声音。”拿破仑听到这一报告后,只说了一句话:“对待狗急跳墙的敌人,要么用金桥迎接他,要么用铜墙铁壁对付他。”

胜利之神在德累斯顿最后一次向法军微笑后,似乎已经倦怠了,此后,法军战事败绩累累。麦克唐纳军东击西里西亚军,在卡地兹失利;北攻柏林的乌迪诺军被贝尔纳多特的北路军击败,退往威丁堡。9月2日,拿破仑命内伊先率军北进支援,代替乌迪诺指挥。自己随后率主力北上。正在此时,布吕歇尔的西里西亚军又乘机从包岑东方攻击而进,法军主力北进有后顾之忧,于是,拿破仑决定无破布吕歇尔军,再行北上。9月5日,拿破仑率军由德累斯顿进至包岑,布吕歇尔避其锐气,且战且退。拿破仑正欲追击时,施瓦岑贝格的波希米亚军再次袭击德累斯顿的急报又至。9月8日,拿破仑急忙退兵,欲南进迎击奥军。12日,法军主力刚回到德累斯顿,布吕歇尔军又从东方来袭。法军主力处于联军东、南两路的袭扰之中,东奔西跑,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布吕歇尔军窥隙向北转进,内伊军7万人在德里维兹被联军击败,不可收拾。

联军在击败麦克唐纳军、旺达姆军、乌迪诺军和内伊军之后,渐向莱比锡扑进,开始了著名的莱比锡大战。

10月14日,联军对莱比锡法军已形成夹击之势:南面为联军主力,即施瓦岑贝格指挥的波希米亚军;左翼为维特根斯泰因部队;中央为黑森王子军;右翼为巴克莱军和预备队;西北为布吕歇尔的西里西亚军;北面为贝尔纳多特的北方军。联军总共22万人。还有本尼格森所率的援军正在行进之中。

早在10月3日,拿破仑就风闻联军在向莱比锡运动,但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他对传播这一消息的贝尔蒂埃大加斥责:“一个人不应庸人自扰,必须有更多的决心和毅力,才能临危不惧。”直到10月6日,他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急令缪拉率45000人在德累斯顿附近迟滞和阻止波希米亚军向莱比锡前进;自己则率主力北进与内伊军会合,准备在联军占领莱比锡之前,迅速击破布吕歇尔军及贝尔纳多特军,然后再回师南破联军主力。为使北进兵力集中,拿破仑决定弃守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可在撤退令下达12小时后,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怕影响萨克森的亲法态度,又派圣西尔军团去坚守德累斯顿。10月9日,法军主力北进,但为时已晚,布吕歇尔军已与贝尔纳多特军会合。拿破仑考虑继续北进难以迅速歼敌,而南方的缪拉部队又处劣势,不可能久阻联军主力,于是,放弃北进计划,回兵莱比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