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第二章罪臣之女第三章看淡生死 > 第37部分(第1页)

第37部分(第1页)

“阿娘,家里现在有二弟妹和舅母在,我也可以去铺子里帮忙的。”

“嗯,”王氏欣慰的一笑,“你们想帮忙少不了你们的,明天开始全家人都要去打扫一下,就是以后开张了也需要抽点人手去帮忙。”

方氏和关氏连忙低头颔首,“媳妇愿意。”

接下来又继续商议小饭馆的具体事宜。

“光有馒头可不行,还得有汤。”傅瑶道。

“那不行,咱们又不是天天去卖的,何况就卖一上午,煮那么久要是卖不完,那一锅汤不是浪费了。”王氏摇头。

“那就卖粥吧?”傅瑶想了想觉得有道理,煮汤的确麻烦,费柴不说,还费时间,一锅汤少说也要熬三四个时辰,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做几个馒头呢。

而且,这个小饭馆只是试点,毕竟在琼州这个地方,就算开的再成功也挣不了多少钱。

傅瑶的目标还是甘州。

上次她去甘州的时候就有了这个想法,既然脑子里有那么多的菜式,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只是现在的阻碍一是她的身份问题,不过这个应该可以解决,等她爹再立几个功劳后刘百户应该可以允许她出入甘州的。

另外一个就是她们缺钱,所以,现在,她的主要任务是先挣点钱,不管多少,至少能让自己在甘州有个起步资金。

“那这馒头和粥,都打算卖多少钱?”王氏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她们家自己做的三和面馒头,比例是三比一,既三份的黍米面和杂豆面,兑上一份的白面。在镇上的粮店里,白面要八文钱一斤,黍米面和杂豆面相对比较便宜,也要四文钱一斤。三斤黍米面?杂豆面,加上一斤白面,成本是二十文钱,这合起来是四斤面。

按王氏的说法,四斤面起码能够蒸出大约六斤半的馒头来。

一家人头挨着头,核计了半天,才确定了价钱。

“馒头按两文钱一个,茶叶蛋三文钱一个,每天再卖一锅稀饭,也是两文钱一碗。”傅瑶算了算道。

两文钱一碗的稀饭,其实就是卖一个热乎劲和水份,将成本计算好,一锅也能赚十几文钱。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阿爹、阿娘,我还有件事。”傅瑶想了想,又开口道。

“还有啥事,说吧。”王氏道。

“我想每天再卖一笼屉包子咋样?”傅瑶道。

“卖包子?”

“阿娘,你还记得不,以前在京城的时候,咱们家每次宴请,人家都夸咱家的包子好吃。”

“我记得,”王氏想了想,“五娘,你是说,我们做那个灌汤包卖?”

“对。”傅瑶点头,灌汤包这个词,是她说给王氏听的。

刚才的那些吃食,是实惠的,针对的目标客户群是第一类人。至于第二类人群,就用这个灌汤包了。傅瑶自认为她家的灌汤包,还是有竞争力的。

“这个灌汤包,咱就比照镇上的那家肉丸包子卖,每个五文钱。”傅瑶道,算起来,她家的灌汤包不过是多了一道加入皮冻的工序,成本上并不比人家的肉丸包子高,价钱卖的一样,但是味道要好吃多了,那么既能吸引到客人,也能赚到钱。

灌汤包的利润,要比三和面馒头、茶叶蛋和稀饭的要高。

只是要创出口碑,招揽到大量的食客,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傅瑶一开始只打算做一笼屉这样的包子。

一家人又商量了一番,最后一致通过了傅瑶的建议。

“还有五天就到月尾了,咱们要争取在下个月初一的时候开张。”傅权泽道。

几人又立刻分配了任务。

第二天,王氏和朱氏带着家里的妇人去收拾打扫铺子,男人们则趁着时间做些木桌木凳、木盆、木桶等等,还去定做了些特殊的厨具。

后面的院子可以放文康做好的东西,毕竟凳子桌子之类的占地比较大,在前面的铺子里只放一两个给客人看,其余的都放到后面。傅权泽又带着周元建在这个院子上空搭了一层防护板,以免下雨的时候淋到。他们本来就没准备在这里住,所以后面住的地方也改成了仓库,存放东西。

又把灶间修改了一下,本来灶间只有一个大灶,傅权泽请人又做了一个大灶,又买了两口大铁锅。灶间的旁边是一个小间,里面有一铺土炕,与外面的灶台相连,炕上铺着苇席,有的地方已经破了,傅瑶就把这些都换上了新的。这个小间,可以做他们的休息室。

灶间左右各有一扇门,通向外面的两个门面。

左边小一点的门面用来卖货物,大一点的摆上桌椅,用来接待来吃早点的客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