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杭州市一胎毒清 > 第62部分(第3页)

第62部分(第3页)

这些都是魏五那老奸贼的手笔,而贺长龄也觉得杨士勤言之有理,一本叙杨家助学之功,兼着占四川地盘的折子,就这么发了出去。

杨士勤此来,主要是为了强学令,至于抢占四川的德昌、昭觉,则是顺带的事情,这明显是抢地盘,就怕贺长龄瞻前顾后。

这个折子上去了,就跟扔在四川总督的脸上没两样,这是个往死里得罪人的事儿,没想到这贺总督竟然准了,看来滇西的事情,也把老贺给难为坏了,复起云南铜课算是大功一件,为了自家的安危,老贺也顾不上得不得罪人了。

得了强学令,杨猛还是个奔波的命,带着西山的部分刀手,回了宜良,先整合了一下刀手,拨给魏五三十多人,又从防疫营挑了三百有些底子的,就算是交给魏五处理宜良事务的班底了。

魏五接了强学令,也开始了忙活,滇西那里闹得正欢,已经出现了几千人的队伍,必须在事态不可收拾之前,把强学令给执行了。

总督大人的谕令,滇西那帮人没人敢违背,再说了无非是些读书人,也不影响他们升官发财的大计,魏五在官面就畅通无阻了。

回回那边,杜文秀那帮滇西回回上层走得时候,也嘱咐过,为难谁都不可为难昆明杨家,再者说了,有了强学令不少回回的读书人,也能得个庇护。

在这事儿上,回回做的比官府要好得多,收拢读书人,护送他们的家口,这些所谓的乱民,把自己该做的都做完了。近千滇西的读书人连带着他们的家口,顺利的来到宜良落户。

第一次选拨人才,杨猛这个正主必须到场,魏五可不管杨猛忙不忙,半拉半拽的把杨猛请到了明湖书院。

杨猛这位当家人坐在主位,魏五坐在了下手,身边有五个竹筐,里面全是些竹牌,面前的桌子上,除了一摞纸张,再也没别的东西了。

每进来一个读书人,魏五就先看样貌,之后就从那一摞纸张里抽出一张,让他诵读,读完了之后,就从身旁的竹筐里拿出一个竹牌交给他,选拨就算完事儿。

“老魏,你让我来,就是看这个的?读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我一句没听懂,这事儿还是你自己办吧!宜良那边的事情多着呢!我这几个月可没闲工夫!”

这算是面试吧!这事儿用的着自己吗?见魏五自己就能办了,杨猛就想离开书院,他可没时间和魏五在书院瞎耽误工夫。

“这事儿必须得有三爷,之前我已经给他们说了,入不入选三爷说了算!有您镇着,才能看出他们的深浅。”

魏五微微一笑,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这算什么事儿,你自己担着就是了,找上我做什么?你也说说你选人的手段吧!我看着迷糊!”

杨猛心里也有不解的地方,这魏五的手段,也太简单了,瞅两眼读两句狗屁不通的玩意,就算过关,不要把事情办得太儿戏。

“三爷在滇西人的眼中有些威望,这就是上位者的威势。进来的人,我先看其有没有敬畏之心,没敬畏之心的,再好的学问,咱们也不要,让他去种田就是了。再看其相貌,貌由心生,长得猥琐不堪,也出不了什么好人。

这摞东西则是我选的祭文,晦涩难懂,看过的不多,几乎全是生僻字。能读出来的,说明有些学问,读起来能带上感情的,说明是有情之人,这样的人可用。

待会儿,您再看看接了祭文的人,眼珠子乱转,看一下才读的,那些人有城府,可以着重甄选一下;抓起来就读,那是不会机变的,做个塾师或者译书都可以;能读一半的,勉强算个读书人,但功底不成;识不了几个字的,只能做个伙计喽!”

魏五这么一说,杨猛也服气了,他说的这些东西,有根有据,没想到选人也能这么容易。

第九十四章 八千军

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杨猛与魏五筛了一遍滇西的读书人,涮出去十几个不能用的,这些人杨猛也没亏待,一人给了五两银子的盘缠,让他们该干嘛干嘛。

剩下的全部安置在了明湖书院,他们的家人,也都安置在了附近的学田之中,借着这些人手,让书院的工匠和他们一起搭建简易的茅屋竹楼,暂且先住下再说。

临走的时候,魏五还专门提了要求,让杨猛搜集一些书籍,这些都是前几代的传教士,排第一位的就是汤若望,他所著的《火器挈要》和《堪舆格致》是必须要弄到手的,前一本是火器要诀,后一本是矿产要诀,这些现在虽说没什么实用价值,但可以作为参照,检验译书馆的成绩。

利玛窦、南怀仁的一些著作也在其中,这些东西有些是云南用的上的,有些则是为了安抚那些个洋人。

这些东西大多在朝廷手里藏着,要想弄到这些东西,魏五也没抱太大的希望,想让朝廷放手,杨家的实力还不成。

可这些对杨猛来说就简单了,自己做肯定不行,可把这个任务交给岳父潘仕成,那可是正途,老潘在广州引进西学,正好这些书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