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血腥的盛唐 豆瓣 > 李世民和窦建德的对决(第2页)

李世民和窦建德的对决(第2页)

这一年,李世民才二十三岁。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轻人最终还是赢得了“围洛打援”的胜利,一举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大割据政权。

或许屈突通到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的二皇子确实是一个天才——一个纵然不算千载难逢,起码也是百年不遇的军事天才。

李世民作出决议后,随即兵分两部,命齐王李元吉和屈突通率一部继续围困洛阳,自己亲率骁勇之士三千五百人,向虎牢进发。

武德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李世民进驻虎牢关。

在与窦建德决战之前,李世民就出人意料地露了一手,给了夏军一个下马威。二十六日,李世民率五百名骑兵出虎牢关,东行二十余里,侦察夏军动向。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的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

他决定打一场小规模的伏击战,挫挫夏军的锐气。

李世民命李世勣、程知节、秦叔宝率领这五百名骑兵埋伏在道路两侧,而自己和尉迟敬德只带着四个人径直往夏军的营地驰去。路上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了一句相当自负的话,他说:“我执弓箭,你执长矛,就算有百万敌众,又能拿我们怎么样!”

在距夏军大营三里远的地方,他们碰上了夏军的游骑兵。对方以为他们只不过是唐军的斥候(侦察兵),都懒得攻击他们。李世民忽然高喊:“我是秦王李世民!”同时拉弓射箭,当即射死了为首的一个夏军将领。

游骑兵飞速跑进军营中报信,夏军大营立刻炸开了锅。

唐军主帅居然只带着几个人摸到了他们眼皮底下?

这简直比白日见鬼更让他们骇异。当然,这同时也让他们感到无比惊喜——因为李世民这么做等于是在送死。转瞬之间,夏军的五六千名骑兵排山倒海地冲了出来,都想活捉秦王这条大鱼。

李世民的随从骑兵大惊失色。李世民却若无其事地说:“你们尽管先走,我和尉迟敬德殿后。”那几个骑兵慌忙拍马狂奔而去,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却一脸优哉,按辔徐行,等到夏军几乎快追上的时候,李世民才回头放箭。每发一箭,夏军必有一人落马。追兵恐惧,不敢逼近,想想又不甘心,于是再追。可每次追上来,为首的几个都会被李世民射杀,尉迟敬德前后也杀了十余人。如是三番五次,追追停停,最后夏军终于被李世民引入了伏击圈。李世勣等人率众突然杀出,大破夏军,砍杀了三百余人,俘获夏军勇将殷秋和石瓒(zàn)。

窦建德被李世民死死地挡在虎牢关外,一挡就是一个多月。

从武德四年三月下旬到四月末,窦建德率十余万大军对虎牢发动了多次进攻,却被唐军一一击退,始终无法前进半步。四月三十日,李世民又命王君廓率一千余名轻骑兵抄掠了夏军的补给队,不但缴获全部粮草和物资,还生擒了夏朝大将军张青特。

形势急转直下,夏军士气低落,每天都在盼望班师。

虎牢成了一座泥潭。

到底是继续进攻,还是班师回朝?窦建德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命运的转折点上。

夏朝的国子祭酒凌敬向窦建德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他说:“大王应率全部兵力渡河北上,夺取怀州、河阳,命心腹将领镇守,然后亲率大军翻越太行山,进入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占领汾州(今山西吉县)、晋州(今山西临汾市),向蒲津(今山西永济县西黄河渡口)进攻。这么做有三个好处:其一,如入无人之境,可获全胜;其二,开疆拓土,壮大实力;其三,关中震骇,洛阳之围自解。以目前的情势看,没有比这更好的战略!”

这是一个典型的“围魏救赵”之策。按照凌敬的设想,如果夏朝出兵河东、威逼关中,李世民必定要回师自保,其结果就是——洛阳之围不解而解,中原唐军不败而败。

窦建德一开始也决定采用这个战略。可王世充的使臣王琬和长孙安世每天都在他面前痛哭流涕,同时还暗中用重金贿赂夏军将领,所以当窦建德征求诸将意见的时候,多数人都反对凌敬的提议,说这纯粹是纸上谈兵、书生之见,绝不可听信。

事实上凌敬的战略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问题是过于理想化了,难怪被将领们讥为书生之见。首先,夏军一旦掉头北上,早已岌岌可危、粮尽援绝的东都还能撑几天?恐怕等不到夏军占领河东,东都就陷落了。其次,河东是李唐的发祥地,经营日久、根基牢固,同时又是抵御突厥的前沿阵地,并州、浩州、晋州等战略要地皆有重兵布防,城高池深、粮草充足,岂能让夏军轻易拿下?就算窦建德不以占领河东全境为目的,只从上党直插蒲津、威逼关中,可并州、西河、介休一线的唐军又岂能坐视?而正在围攻东都的中原唐军也不是桩子,即便暂时不能攻下东都,李世民肯定也会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自己则亲率主力北上。到时候夏军必然遭到唐军的围追堵截,甚至很可能落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